自从有了网络这个法力无边的东东,人心就开始不安分起来,自从有了Google等越来越生猛的搜索引擎,世界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我认为网络固然可以改变世界(变好变坏还很难说),但是这实在是一种过于宏大的叙事方式,基本上等于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很多东西的出现都改变了世界啊,比如,马桶、冰箱、电视等等。但是,如果说“搜索使人变态”,我觉得的确有一定道理。
“变态”在这里的意思是改变了生活形态(包括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对是个积极向上的词语。如果谁现在查找电话首先想到114,或者询问乘车路线首先想到160,他的脑袋一定是比较“计划经济”的,当然,他也可能是个有钱人,1元钱1分钟啊,想想就肉痛,其实只需要在上网的同时Google一下就OK了,何必花那冤枉钱,实在找不着,再打电话也不迟嘛。搜索可以省钱,在工资涨幅持续疲软的情况下,省钱是个硬道理。
搜索可以使鸳梦重温,这绝对不是我胡扯,乃是有师兄老刘的例子为证的。老刘出身铜臭之家,又自恃看过几本破书,很是有些志得意满,不过,毕业N年也没有找到女朋友,原因不详。他说自己和母校外语系王某谈过几天恋爱,后来王某嫌他没有文学气质,只有铜臭,于是分手,老刘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大有馋猫没有吃到臭鱼烂虾之遗憾,常常借杜康浇愁,让老爸埋单。似我这等好事之徒,虽然多年来成事不足,但败事也不多,于是怂恿他上网找一找老情人,同学录是最好的目标场所。老刘在同学录里几经搜索,居然真的找到了王某,电话、工作单位尽在掌握之中,而且,王某就在广州天河某写字楼做伪白领。老刘鸳梦重温,大喊“有搜索真好”,更值得庆贺的是,王某再也不惧铜臭了,而且希望越臭越好,看来结婚是难以避免的了。
搜索可以把人变得神经质,可以让人百无聊赖,多数上网者都有使用搜索引擎的经历,而且人类天然的自恋情结总是让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情有独钟,泰戈尔会在Google上输入“泰戈尔”,邱吉尔会在百度上敲击“邱吉尔”,这是此前所有的时代都没有的便捷玩法,而且人类对这种玩法从不厌倦,隔一段时间就要玩一次。由此延伸开来,对于情人、情敌、仇家、债主、同事、朋友的名字,搜索者也有着强烈的兴趣,并由此得到了诸多有趣新鲜的信息:可爱的小娃娃和同事同名同姓,个性沉静的朋友有个去西藏的愿望……昨天输入“高剑父先生”这个词语搜索,发现先生的遗孀翁芝正在广州举行“翁芝画展”(地点:高剑父纪念馆时间:9月28日~10月30日),一定要前去观赏一番。
Google等搜索引擎风靡之后,人类生活进入了最没有隐私的阶段,集中透明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如果你想“大隐隐于网”的话,那么最好在网络里不要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过,如果你的名字和我一样平常,输入搜索时,只见“哈佛男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以及“泗县疫苗贩卖人员”等等字眼翻涌上来,搜索者翻上几十页也找不到,那就完全不用费心去“隐于网”了。其实,似我等这样的名字,要想不“隐于网”反而是有难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