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标题:
新高考机制下 升学“指挥棒”变为育人“风向标”
[打印本页]
作者:
sowang
时间:
2017-1-14 23:54
标题:
新高考机制下 升学“指挥棒”变为育人“风向标”
新民晚报·新民网】上周日,走出高考外语一考考场的吴淞中学高三女生顾昕宁很兴奋。去年暑假,她和伙伴们去德国游学,从不上补习班的她,一路上就觉得学校里学的英语足以应付日常交际。她说:“这完全得益于英语高考的改革,把听说能力列入了总分,学生不能再靠‘哑巴英语’去拿高分了,也促使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
上海2017年正式实施的一场堪称根本性变革的高考,将能力考查放到了突出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引导创新人才培育的大目标和大方向。
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基于人工AI及云端的人机交互式私人智能控制终端》《上海郊区学校周边路边摊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厨余垃圾营养液——家庭废弃物的利用》等十多个课题,在最新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大奖,而在去年的第九届国际发明展上,《基于安卓手机平台的管理小助手》《基于Android系统的老人安全监控警报器》等五个课题也获得了金奖。这是闵行中学学生交出的出色答卷。何美龙校长说,新高考更强调学生个性,给学生更多按兴趣选择考试科目的余地,这就使得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涯教育,而不能只盯着几门学科、几个分数,学生也可以、也敢于放手发展自己的特长,其育人的“风向标”意义是十分显现的。
在复旦大学招办主任岗位上成功运作了自主招生“千分考”,以后又有过复旦附中校长、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任职积累的现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表示,今年是新高考整体实施元年,改革使得日常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更为接近,与期望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更为接近,将使得高校和学生的选择性得到更多的尊重。
所有学科都成主科
“以前化学和生物是合并成一个教研组,地理也没有单独的教研组,因为,生物和地理各只有两位教师,还搞啥教研活动。现在不同了,地理和生物各扩充了六七个教师,都成立了独立的教研组。”川沙中学校长陈忠新认为,这就是新高考带来的第一个改观,现在没有人再说生物、地理、历史等是所谓的副科了,它们与语数外一样是堂堂正正的高中生必修课。
“从3+1到3+3,并不是简单的高考科目的增加,而是学生知识结构更趋完善。试想,学理工科的怎么能不学物理?以前3+1,为了能考上大学,许多同学只选化学,进了大学却要再补物理。还有,毕竟可以有3门学科供选择,同学们就更可以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科,更主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会了选择,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渐入佳境。”陈忠新说,科目组的扩充也迫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必须从“1.0版升级为2.0版、3.0版”,川沙中学未雨绸缪,这些年仅从沪上四所985高校及上外就招进了4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新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与高考改革的要求一脉相承,说到底,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这样的改变也是新高考带来的积极连锁效应。
不分文理宽口招生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有个感觉,就是中国学生的数学都学得很不错,学习也很刻苦,但与国外学生相比,知识面似乎不够广博,眼界还不够开阔,思维也不够活跃。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们中小学的学科设置和考试指挥棒上。
郑方贤说,新高考通过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的方式,学生由原来的文理两类变成了20种科目组合的类别了,这种由学生主导的自主选科,其所实际形成的学生类别多样性已经是毋庸置疑了。今后,大学的招生专业对外发布时,不再采用按文理两科区分了,而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各自提出本专业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的要求。此前一份有关应届高中毕业生所报专业选考科目的分析表明,54%的专业(类)不限选考科目,上海37所高校公布的1096个专业(类),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也有655个。“显然,新高考方案下,高校招生专业将以更宽的口径接纳考生。”他说。(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欢迎光临 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http://sowang.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