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标题:
为什么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
[打印本页]
作者:
sowang
时间:
2013-7-19 01:20
标题:
为什么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
一、 谈到体感,就不得不提到“感觉器官”
人有很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皮肤......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皮肤”和体感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皮肤包括在外观感受器当中,外感受器包括:皮肤、粘膜......等等器官,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切割、温度、光、声等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
其中,人体用来感觉温度的器官,①在外周温度感受器是:皮肤和某些粘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②在内中枢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温敏神经元;在温度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冷敏神经元。中枢温度感受器直接感受流经脑和脊髓的血液温度变化,并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将冲动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二、产生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的原因:
理由概况: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觉到的环境温度高低,主要考虑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对百叶箱所测气温的修正,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反之为降温的作用。
①先是外界环境温度感觉由高到低(或是由低到高),才会让身体感觉到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而作出体温自我调节的过程,这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反映时间因素】
②分析发现在风力级数为四级的时候,体感温度有一个向下的波动。【风力因素】
③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客观原因】
④分析发现人的心情也能让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 【主观因素】
三、现实生活中的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的案例以及分析:
①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
②再举更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刚刚做完剧烈运动,尽管开了空调的房间实际温度已经22℃,但是还是觉得很热,感觉房间不凉快,感觉还是30度了。
③心情太过于惊慌,收到惊吓,或者遇上悲痛欲绝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很冷冰冰。当在打游戏或者是考试,全神贯注处于紧张的状态下,突然停下来,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就会冒汗,尽管温度不热,但是让人感觉还是很热。
四、专家分析其中的原理:
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这现象便是“风寒指数”。因此,在天气报告里,会把这两个变量带来的影响计算进“酷热指数”里。一般来说,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
向左转|向右转
(冷发抖的猴子)
向左转|向右转
(为什么还觉得热)
五、体感温度分级(百度百科—度体感温分级)
冬季和夏季,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以下谨供参考:
①冬季:
很冷,极不适应<4℃(红色)
冷,很不舒适4~8℃(黄色)
凉,不舒适8~13℃(蓝色)
凉爽,较舒适13~18℃
舒适,最可接受18~23℃
温暖,最可接受23~29℃
暖热,不舒适29~35℃(蓝色)
②夏季:
很冷(会冷死人),无法忍受13~18℃
冷(会生病),衣服穿很厚或钻在被子里,勉强可接受18~20℃
有点冷,加点衣服最可接受20~25℃
凉块,最舒适25-26℃
热,不舒适27~30℃
很热,需要空调或风扇30~33℃
过热,需要冲凉33~35℃
太热,需要频繁冲凉35~37℃
极热,会出人命了>37℃
所有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图库
相关资料出处:
1.
http://baike.baidu.com/view/233278.htm
(百度百科—感觉器官)
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469114.html
(人体是用什么器官感觉温度的)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01950.html
(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
4.
http://www.zgqxb.com.cn/xwbb/201212/t20121228_34535.htm
(新气象新闻网)
5.
http://baike.baidu.com/view/3787595.htm
(百度百科—体感温度)
欢迎光临 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http://sowang.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