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避开这些择校误区,助你研途一臂之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11 01:5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年03月23日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一直以来,名校对考研生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个学校都有优势和劣势专业,名校的确是在专业实力和数量上更胜一筹,但名校考研竞争激烈,分数线高,录取比例低……对很多人来说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研途艰辛,大家不要让盲目择校加重不必要的压力。名校不是唯一选择,适合你的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为何大家都想考名校?

1.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

许多经历过高考失利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翻身”的机会,希望通过考研完成学校的“阶层跃升”。

考研生需要提前了解的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应正确看待研究生教育给自身带来的效果,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理想或者专业目标,勿把考研当作救命稻草,避免造成教育资源和自身时间精力的浪费。

2.从众心理

有同学表示:“身边很多同学考研都选择很好的学校,如果我只考普通院校会感觉很没面子,甚至不好意思跟他们一起复习。”实际上,你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考研目标,对你的选择负责,不需要过分在乎他人看法。

3.面临就业等现实问题

毕业生们都想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不少“打工人”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考研。越来越多的考研党试图通过获取名校毕业证,待价而沽。

名校确实为科研领域培养了众多人才,但各行业同样需要大批来自各个高校的应用型人才,个人的素质与实力才是就业基础。随着研究生求职的人数增加,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也有所提高,但绝不意味着非名校研究生就没有市场。

二、考研择校误区早知道

误区一:考研就要去北上广,不然没有意义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令人向往,除名校外的同城各高校也能共享许多资源,综合起来有些专业的教学资源甚至要高于综合性院校。此外,如杭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再如云南、广西、甘肃等西部大省,都有许多特色院校拥有优势专业值得报考。

误区二:大家都报考某学校/某专业,热门就错不了

热门专业≠好专业,计算机、法律、会计、金融等考研热门专业的报录比一度突破10:1,竞争相当激烈。并且随着经济重心变化,就业形势也在快速变化,某一专业的报考价值,不仅要看当前行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更要从国家远景目标考虑,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

误区三:左右徘徊,频繁更换报考目标

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行。然而,频繁更换目标院校的行为有害无益,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考生复习的心情。所以,除非出现专业停招等不可抗力,一般不建议备考中途换院校。

误区四:报最贵的考研培训班,就一定能上岸

有些考生寄希望于考研辅导机构,企图交一笔高昂的学费就能一劳永逸。殊不知,考研规划与高考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是一样的,并非依靠某一机构的大数据就能筛选出最适合你的。这里推荐考生可通过研招网专业库了解专业目录,亦可登陆学信网学职平台体验职业测评,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误区五:某学长/学姐上岸了,我也一定能成功

有些考生完全照搬前辈的备考经验,试图精准还原别人的备考全程,明白人都知道,这当然不可取。他人的学习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你的能力与水平,可借鉴,不可套用。

三、如何理性择校?

1.衡量自身情况与院校/专业的契合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首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择校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我的兴趣在哪里?

哪些院校开设相关专业?

在自身基础上通过复习,大概能达到什么水平?

我的能力适合冲击哪个层级的院校?

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

从自己的理想、兴趣与期望出发,根据学习能力、研究水平,比较各院校的历年专业成绩差异,在自身条件限制下找到最佳契合点,这样的选择往往是最为理性的。

2.评估报考难度,增加上岸可能性

接下来,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较大的学校,增加上岸几率。

评估报考难度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划招生人数:了解历年招生数据,判断招生趋势。

②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与报录比:根据信息大致判断出该专业近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③推免人数:如果某一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普遍很多,会加剧统考生的竞争。

④复试分数线与进入复试比:需要注意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进入复试比例越高,竞争越激烈。

⑤最终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和复试占比权重。建议应试能力较强,尤其是表达能力较弱的考生尽量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

3.计划未来发展,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相比于是否为名校毕业这一因素,企业在招聘时更加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例如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考生择校时需要思考院校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发展需求,与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存在冲突。考虑目标院校/专业就业情况,可参考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学会发掘高校的优势专业

有一些高校虽然综合实力不足,但很有办学特色,在特定领域的专业中很有优势。如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包括了众多“双非院校”,入选学科体现了学校的专业优势。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部分)

此外,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有38所非“双一流”高校表现突出,共有49个学科获得A类学科,基本上都是各高校重点建设且特色鲜明的学科。

例如,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获得A+。西安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黑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等专业获得A。

类似的特色专业中,如果有感兴趣的,不妨将其列入考虑范围内。

考研不仅是一个提升学历与学术研究能力的过程,更是你从内而外重塑自己的成长之路。你选择的方向与目标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你前行的每一步,祝愿你能找到最适合的前路之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11 05:43 , Processed in 0.1632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