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度成医 涨知识VS信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0 13: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身体哪儿不舒服,先百度”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网络提供有用信息但最终结论得尊重专业医生

  有医生苦于被质疑也有医生认可为患者应有权利

  “身体哪儿不舒服,先百度”成为不少普通人的习惯。

  有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六成人会在去医院看病时上网搜索。根据浙江大学的一项专项调查发现,在目前最重要的医患沟通方式选择中,网络方式已经超越其他传统沟通方式排在了第二的位置。网络的海量信息与随时沟通可以帮助没有医学常识的患者了解医疗知识和医疗信息,不仅可以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患者的就医决策过程提供依据。

  任何人都会关注自己的身体,上网寻求一些基础的知识,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如果度娘和医生意见不一,患者该相信谁?

  文/本报记者王丹阳

  实习生陈旭爽

  虚惊一场的六六:

  查百度我患了癌症

  作家六六在博客上描述说,她由于身体不适从香港回上海就诊。然而第一次去医院诊断并没发现问题,因此还得重返医院做其他检查。在等候次日门诊时,在百度上查询自己的病情,却被搜出来的结果吓得不轻:膀胱癌。

  根据其描述的血尿症状,“百度医生”推测有可能是膀胱癌的前兆,因为一个症状是耻骨疼痛。一看到这里,六六顿时觉得自己耻骨疼痛难忍,觉得应该就是癌症。但是当时医院的检查却没有得出任何症状。

  为此,曾经体验过医生生活的六六建议医生给她做膀胱镜,但被医生拒绝了。之后,六六又联想到百度上所说的:尿血可能是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看到自己臂上有红点,便想让医生给她查血并要求止血药,结果六六的要求也被医生批评无知。

  六六还是听从医生指示,补做了增强CT, 发现肾的隐蔽位置藏了一颗小结石。而之前的猜疑都是杯弓蛇影,虚惊一场。

  医生好奇像六六这样“一位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为什么要百度求医?”对此,六六回答说,对于没有医学常识和医生朋友的普通人,有病不问百度还能问谁呢?

  医生则说:“如果你们在来看我以前不百度,我们医患之间会信任得多,而我也不必花费更多口舌跟你们解释为什么我的诊断与百度不同。”

  “百度成医”?

  六成人用 上网查查知常识

  实际上,在中国进入互联网的20年中,“百度医生”的前身百度百科年龄只有8岁且在不断争议中成长。

  根据去年统计,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在使用百度百科,从百度百科创立开始,有300多万用户编辑了超过620万个词条,相当一部分都与医疗有关。然而,与国外的维基百科由网友编辑、更改的自由做法一样,中国的百度百科也在成长中遭遇了信息缺乏出处、网友恶意更改甚至插广告的问题。

  据百度介绍,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流行时,相关词条成为网友热搜的内容,当时在线编辑“甲流”词条的网友人数巨大,给网站内容的鉴别也带来了困扰,造成社会影响。为了保证词条的准确性,百度百科不得不专门联系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来鉴别和完善。

  直到去年,百度百科宣布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等达成协议,组织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百余位专家,共同编撰“百度百科”疾病类词条。这些词条包括1型、2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肺癌、乳腺癌、人感染禽流感等在内的1000多个常见疾病类词条,而且这些词条不允许网友更改。同时,百度智能问诊平台宣称汇聚超过2万种常见症状和580万条病例的大数据,网友还通过手机接收信息,平均每10分钟完成寻医问症。

  而对每个在网上搜索医疗信息的人来说,“百度医生”究竟是谁?他有没有资格问诊?都是心中的一大疑问。

  在日前一项“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中,有超过60%的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查查看咋回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示会相信医生。在超过一半参与调查的网友当中,很多人对百度医生其实都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

  有网友建议:“就医前,大多数人都会查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症状,大概有个了解,但去了医生那就不能多说,不然医生会觉得是你懂还是他懂,既然你这么懂,还来问他干吗?也伤人家医生的心。不过我们有个大概常识是有必要的。”

  “急诊女超人”

  求助百度无可厚非

  网络名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医生却对病人看病前先上网搜一搜的行为抱有比较宽容的态度。

  对于百度看病,她说:“我不觉得这个靠谱或不靠谱,因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会在和病人沟通中产生信任,我觉得这是病人的权利,不能因为他去看百度医生而对他说:"别找我看了,爱干吗干吗去"。”

  她还解释说,很多人愿意上网求诊是因为医疗背景的复杂和现实生活中看病的困难。

  即使是对于病人上网搜索后表达的质疑,于莺也表示理解。考虑到在国内,一个医生看一个病人,时间也仅仅限于5分钟,医生往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患者好好沟通的。如果医院像国外那样采取约定制(一个病人能看15~20分钟),那么医生就更可能将病的前因后果通过逻辑和条理性的方式将患者说服。

  对于比较“难缠”又多疑心的患者,于莺觉得问题与其说是出在网络误导上,不如说是出在医患之间沟通失败上,再加上伴随着不标准的医疗体制,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就难免会产生怀疑。

  “任何人都是对自己身体最关注的,所以患者一旦对医生产生了怀疑,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网上寻求一些基础的知识,而这个做法本来无可厚非。”她说。

  解决办法

  若有家庭医生或优于百度

  对于如何改善医患信任,六六也在博文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她认为,如果中国的全科家庭医生全面铺开,每个社区,每个家庭都像国外那样有小诊所覆盖,家庭医生掌握了患者和其家成员的健康状况,有问题的时候,患者就会去咨询专业的医生而非只能咨询百度了。

  对于这个假设,于莺认为这类家庭诊所的成立和普及化能够使医生的单位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医生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患者身上,提高患者的单位诊疗率,并更详细地和其沟通病情。此外,给医疗一个合理的定价,降低通过药品挣钱的比例也能让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实在国外,包括欧美国家,也有类似于百度医生的问诊平台存在。但作为经验科学的医学,对于网络问诊也是各存利弊,各有局限性。于莺说,在一些医疗标准和制度比较统一,私人诊所遍地的新加坡等国,的确就极少出现患者因为擅自在网上问医而导致不信任现实中医生的情况。

  患者之需

  “百度医生”确有可爱之处

  在患者看来,有病先找百度,提前做功课是在当下的严峻就医看病现实中,磨炼出来的必修技能。根据浙江大学的一项专项调查发现,在目前最重要的医患沟通方式选择中,面对面沟通方式排在第一,而网络方式已经超越其他传统沟通方式排在了第二的位置。调查认为,网络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医疗知识和医疗信息,不仅可以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患者的就医决策过程提供依据。

  一次清早起床后,网友“薯头”起床感觉胃疼就查了百度,症状类似阑尾炎,说胃疼半小时后会右下腹痛。果然,半小时后发生了。随后他去医院果然查出阑尾炎。

  而在广州的一家三甲医院,一名女病人亲眼看见在问诊后给自己开处方药时,门诊医生居然也是在用百度来查询参考。

  甚至在患者看来,防止误诊也是“百度医生”的可爱之处。网友“小家碧玉”还记得儿子在上小学时,经常喊肚子疼,到当地的儿童医院诊断说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让住院做手术。随后她百度了一下,说这么大的孩子在剧烈活动后可能肠痉挛。

  “我把百度的给说了,医生很不高兴说,做不做手术你们随便。”随后“小家碧玉”带着儿子转了家医院诊断说是痉挛,随着孩子长大些,这些症状会消失。直到现在,“小家碧玉”都庆幸自己当时问了“百度”。目前她的儿子已经16岁,再也没犯过肠痉挛。

  医生之苦

  网络信息质疑也有弊端

  现实中,六六与医生的对话并非孤例。在网络上,有关“百度医生”的话题都引发了医生与患者的共鸣。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说,协和门诊这样的病人也很多,医生经常问病人:“你信百度医生,还是信协和医生?”

  在上海,一名年过四十的高级女白领在一年内做了四次手术。由于每次手术后都发现还没痊愈,都没法上班。因此,她就待在家里不断地上网搜索自己的病如何治疗,然后再跑到医院和医生讨论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最后这名医生不得不崩溃地说:求你了,别看医学了,去找点别的事情做或许更有收获。

  成长在医生世家的广州白领Ann,从小到大耳濡目染,Ann说在医生面前扮“半瓶水”的患者其实是医生最忌讳的。“医生也想和每个病人完全讲清楚,可是医生一天没有48小时,一个门诊最多5分钟,比银行柜台还忙。每个病人都希望前面病人能一秒钟搞定,而自己想问多久都可以。”

  在医生们爱去讨论的网站丁香园,一个年轻的住院医生说,有一次,医院神经内科的主治医生气冲冲地说,在他和病人家属交代病情时,家属一边询问一边拿手机百度,然后再一一反驳主治医生。“这完全让人头大啊。”

  除了悲哀于对医生专业能力的质疑,网络信息带来的弊端也是医学界对其诟病的原因。

  大约2年前,当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现任上海第一妇婴保健医院的医学博士龚晓明在微博上和百度百科开战。原因是当时“在百度百科上有很多误导之处,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把宫颈糜烂词条里面误导的东西删除掉,加上新东西,结果发现正确的东西居然没通过,后来看到有人修改通过了,一看是某私立医院的。原来那是他们营销的主要战场。”

  在妇科医生龚晓明看来,女性出现宫颈糜烂的症状,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治疗。

  然而除了宫颈糜烂,还有多少医疗网络信息是错误的,没有人能统计出来。

  专家:可作辅助不要做标准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和主任医师唐小平也表示网上的信息太复杂,有时候不客观,甚至有的回答还有做广告的嫌疑,很容易误导患者耽误规范的治疗。对于患者寻求百度医生,他不赞成也不反对,但是他也说这只能“作为辅助,不能以此为标准”。

  “就算上网查找,也应该是在一些专业、可信的健康网站,或大型医疗机构的网站比较好。”他补充道。

  好大夫在线网的副总裁张熙认为,网络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他说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病症发展过程、病史、疾病家族史、用药,当面观察病人的病情,配合现代医疗器械的检查来进行诊断、治疗。而虚拟空间里目前还无法面察亲观病状,网上咨询自身定位是解决医生和患者的联系,不能做诊断。由于医生没见到患者之前给诊断对双方来说都有很大风险,这个行为本身在医疗体系里是被禁止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9-29 08:12 , Processed in 0.1708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