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唇接触时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强烈程度不亚于本人体内的信息流。有科学家相信,接吻的产生是择偶的需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niversity of Albany)的进化心理学家戈登·G·盖洛普(Gordon G. Gallup)在接受BBC访谈时说:“亲吻包含复杂的信息交换——嗅觉信息、触觉信息和各种体态的变化。这些信息经由进化和潜意识机制,帮助人们判断彼此的基因是否匹配。”
我们也可能是从灵长类祖先那里继承了亲吻。尽管倭黑猩猩并不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但它们的基因和人十分接近。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灵长类学家弗兰斯·B·M·德瓦尔(Frans B. M. de Waal)回忆说,有位动物园管理员被一头倭黑猩猩亲了一下,他原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友善的吻,直到倭黑猩猩把舌头伸进他嘴里,才恍然大悟,并非如此!
实际上,艾雷尼厄斯·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Irenaus Eibl-Eibesfeldt)认为,有多达10%的人从不会触碰别人的嘴唇。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是人类行为学的先驱,目前担任德国安德赫斯的马普学会人类行为影片档案馆主任(Max-Planck-Society Film Archive of Human Ethology)。1970年,他在《爱与恨:行为模式自然史》(Love and Hat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Behavior Patterns)一书中表达了上述观点。1992年,费希尔也发表过类似的数据。根据他们的发现,约有6.5亿人未能掌握亲吻的艺术;这个数字比任何国家的人口总数都大——当然,中国和印度除外。
偏斜之爱
即使在那些习惯亲吻的国家,亲吻也暗藏玄机。最近,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y of Bochum)的心理学家奥努尔·京蒂尔金(Onur Güntürkün)在美国、德国和土耳其,对124对在公众场合亲吻的伴侣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嘴唇接触前,他们把脑袋偏到右侧的频率,是左侧的两倍。惯用右手并不能解释这一偏好,因为人类中右撇子所占的比例,比亲吻时脑袋习惯偏右的人所占比例高出4倍。京蒂尔金怀疑,右侧亲吻源于怀孕后期和幼儿时期普遍存在的某种偏好。这种“行为不对称”与语言和空间感等大脑功能的偏侧性有关。
有科学家提出,与接吻时把头偏到右侧的人相比,偏向左侧的人较少表现出温情和爱。有理论认为,偏向右侧会露出左边面颊,而控制它的是较为情绪化的右半脑。但2006年的一项研究反驳了这个观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斯却莱米尔斯学院(Stranmillis University College)的自然学家朱利安·格林伍德(Julian Greenwood)及其同事,对24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了测试,77%的人在亲吻洋娃娃的面颊或嘴唇时偏向右侧。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亲吻偏向右侧的情况,与在贝尔法斯特测试125对伴侣接吻时的情况差不多,都有8成时间偏向右侧。京蒂尔金总结说:右侧亲吻可能源于某种运动偏好,而非情感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