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人会不会近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7 00:4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古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不多

   1、大部分人不认字,那时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如解放前,能念完小学就可以当先生了。

   2、他们近用眼情况很少,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

    1)没有电脑、电视,不用一天到晚盯着屏幕看;他们没有游戏机,不用担心孩子在网吧里几小时甚至几天不出来。

    2)古代自然科学不发达,那时的学生读的书很少,如没有外语、物理、化学等,数学也只是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主要是四书五经,一本《论语》要读好几年,没有书读自然不太会近视了。

    3)古代学生读书不多,科考主要是写文章,这不需要大量的阅读(可读的书也很少),在煤油灯下读书对近视的加剧作用很弱(本人已考证此观点)。

    4)古人点油灯怕费油,为尽量利用自然光,早睡早起,室外阅读或书写有利于预防近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0:41:34 | 只看该作者
二、近视在古代的危害很小

1、古人读的是私塾,没有现在的黑板,不会产生看黑板困难,也就不用想什么办法治近;

2、古人的生活节秦慢,交通以骑马与步行为主,不用担心交通安全,所以患近的危害就小。

3、近视了,将书与眼睛移得稍近些即可,而字比现在刊印的字大许多。

4、古人没有眼镜,不会发展至高度,也极少患并发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0:41:59 | 只看该作者
三、古人有预防近视的自然疗法

1、  前的书都是大字,虽然没有什么标点,但字号大,不用贴得很近。

2、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不能紧贴纸,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些,客观上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3、古人没有眼镜,看似不利,但客观上能防近视度数加深,所以近视的危害就很小,基本没有玻璃体混浊等近视眼并发症(其理论依据见本人的眼镜专题)。
5、古代没少有高楼大厦挡视线, 出门四周一览无余视野开阔,室外活动多,有利于预防近视。

6、此外,古人行路、骑马、野外生活都有预防近视作用,所以古人的近视非常之少,危害也很小,与其他疾病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0:42:10 | 只看该作者
四、古人近视的反映及眼镜应用

1、古人还是有不少的近视眼,这从一些史料和笑话中也可以看出。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诗是这样的:“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老眼昏花,到处磕磕碰碰,只能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形象在这首打油诗中已经栩栩如生了。

——这说明古人对近视有了初步的认识。

2、眼镜发明的年代较晚,且极少,从整体上看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在那个时候绝对是身份的象征。15世纪中期才传进中国。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材料稀少,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皇帝当作好东西赐给大臣。在电视剧《刘罗锅》中,那个罗锅好像也戴了一副眼镜,还有根链子缀着;《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张铁林扮演的乾隆也是一天到晚地戴着墨镜装酷。而古代的影视剧中布衣百姓却没有戴眼镜的。《说岳全传》中的大奸臣张邦昌是个近视眼,官位那么高,还没眼镜戴,估计当时没什么措施。

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5-26 05:06 , Processed in 1.0063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