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解密蚊子最爱咬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7 22:5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06月21日07:44  新浪健康


  作者:曾晓芃,博士,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我国病媒生物防制专业领域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

  说到蚊子,大家都对它们恨之入骨,在世界中大部分的地区,蚊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们休息的时候,要是被它们叮上一口,想睡个好觉那是妄想了,轻则奇痒难忍,重则感染疾病。但蚊子对人类可以说是“珍爱至极”,每天晚上用它最“美妙”的声音来为人类寂寞的夜晚增色,忍不住吸血的天性,用“深情的热吻”向人类传送“情意”,虽然有时候可能因此而招来杀身之祸,蚊子却从未因此而消退过对人类“钟爱”。人类对蚊子反感,厌恶,一心想要永远摆脱蚊子的视线,尽管经历千百年的努力虽然进展不大,但是却依然乐此不疲。

  天气渐渐热了,蚊子也逐渐多了起来。又是一年“斗”蚊时,而且只要蚊子不走,这场大战就会此起彼伏地轮番上演。尤其是有Babyd的家庭,蚊子简直就是头号敌人。其实我们一旦知道了它们的习性,对付这小小的蚊子也就不是什么难事。那么蚊子都喜欢咬什么人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灭蚊呢?怎样才能安全地远离蚊虫的叮咬,早日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人蚊之战画上圆满的句号呢?

  蚊子的名片: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已经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证据则发现于白垩纪的岩层当中,大约有现存种类的三倍大。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区域是在现今的南美洲,接着逐渐往北迁徙到劳亚古陆,接着再度往南迁徙到热带地区。现在,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全球约有3000种及亚种,我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如果没有积水,蚊子就无法生存,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治本措施。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孑孓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只有雌蚊才吸血,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口器退化,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发育成熟,繁衍后代。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蚊子的习性:
蚊子一般4月开始出动,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激醒后又出来害人。最适宜蚊子的温度是30℃左右,太高了它们也受不了。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的不同,可以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它们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应该说不同的地域分布的蚊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不同蚊种孳生的地方也不相同,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更适合某种类型的蚊子,所以这一地区的这样蚊子就相对多一些。因此又分为污水型蚊种(在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污水、湿耕地及细小器皿孳生)、容器型蚊种(空罐、弃置的轮胎、竹木洞、坑洼孳生)和稻田型蚊种(在稻田、荒田及有水流过的草地孳生;在水池、鱼塘、积水草地及水沟孳生。)

  蚊子有些习性是不为人知的。它们喜欢等待,有时候在你必入的房门上一呆就是几个钟头,只要你将房门打开,它们就会迅速跟你进入房内,再伺机咬人。它们是很少的不会走动的动物之一,(它们不是不会走,而是懒得走,亲眼见到蚊子满桌子爬,蚊香熏的)。睡在同一个床上的两个人,将会有两种被蚊子“处理”的结果,一个没有被咬一口,一个却咬得遍体鳞伤,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不是你的卫生不卫生决定,而是你身体的一些特征起主要作用。蚊子一般有办法知道这个人“睡没睡”,通常在你卧床看书时它很难叮你一口,一旦你行将入睡,它立马就飞到你的身边来咬人了。蚊子咬人的速度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摄氏37度以上时,它可以做到在0.1秒就将人叮咬“上口”,在摄氏27度以下时叮人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摄氏17度以下一般不再咬人。

  傍晚,蚊子有趋光的特性,所以大多数蚊子开始进入屋内.。而屋内墙角、天花板、床底和座椅背后几水源附近等(尤其有婴儿和老人的房间)是蚊子最喜欢光顾和躲藏的地方,因此,喷射气雾剂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其实,防蚊最重要。如果防蚊防的好,您家蚊子光顾的数量会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蚊子对谁情有独钟?

  炎炎夏日,蚊虫扰人。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蚊子爱叮什么人?”随便问问身边的人,答案真是五花八门。例如认为蚊子爱叮女性的“性别说”,认为爱叮皮肤光滑白嫩的“皮肤好坏说”,认为爱叮性激素分泌水平高者的“性感说”,还有认为爱叮血液甜者的“血液甜苦说”。但是,这些说法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来证实。在同一环境中,有些人很受蚊子的“青睐”,可对有些人,蚊子却“退避三舍”。研究发现,蚊子的确有“趋食性”。蚊子在选择叮咬人群上确实有它的选择, 蚊子爱叮什么人主要是看人体向蚊子发“信号”的能力强弱与否,强烈的“信号”通过空气传播,能够引导它便捷地找到“食物”,但不同的人所发出“信号”的强弱是有差异的。平时人们总结的这些是一种现象,导致这些现象产生是另有原因的。

  蚊子的头上和腿上长着触角和刚毛,有感觉作用,对湿度、温度、汗液都很敏感,所以它们常爱叮爱出汗又不洗澡的人。儿童的皮肤娇嫩,新陈代谢活泼,皮肤上的毛孔挥发汗液快,常挨蚊子叮。还有,蚊子对弱光很喜欢,如果你穿上一件黑色的衣服,正好合适于蚊子的视觉习惯。但是,蚊子对强气流很敏感,夏天当你摇扇乘凉时,蚊子难以接近你。

  蚊子究竟爱叮什么样的人一直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从已研究的结果来看,下面几种人会令蚊子“情有独钟”:比如说喜欢流汗的人,呼吸频率快的人,穿深色衣或肌肤较黑较红的人。蚊子喜欢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这是因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咬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对蚊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蚊子喜欢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是因为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蚊子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是因为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如伊蚊(又叫花蚊子),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2:55:13 | 只看该作者

哪些群体易被蚊子叮咬

  科学家们从很早以前就发现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但是,仅仅是二氧化碳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因为事实表明毕竟蚊子更爱叮咬人们的手臂和腿脚。因此,二氧化碳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皮肤肯定还释放了其他对蚊子更充满诱惑力的物质。
科学家发现蚊子对一些混合物的反应非常剧烈,在他们所实验的可以释放出类似人的体味的混合物对蚊子有更高的吸引力。但是,这离制造出更好的引诱剂还差得很远。因为引诱剂必须得比在它附近的人体对蚊子更具吸引力才能达到效果。”

  据有关昆虫专家的介绍,蚊子是凭借气味寻找猎物的。蚊子的小触须上有二氧化碳感受器,可感受二氧化碳、乳酸等物质。人呼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蚊子在15米以外的地方就能探测到。肺活量大的人能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蚊子嗅到后就群集而来。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此非常敏感,一旦嗅到这些物质的气味就食欲大开,因此出汗多的人就容易被蚊咬。科学家还发现,蚊子会从不同的气味选择最喜爱的猎物。人皮肤上的细菌会使汗液的气味加重,这种气味也会增加蚊子的食欲。因此,夏季勤更衣、常洗澡,就能减少蚊虫叮咬。

  ★ 呼吸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气味源,蚊子凭此找到人,再下口叮咬。

  ★ 胖人更易被蚊子叮咬,深色衣服吸热,也易招引蚊子。

  ★ 蚊子爱叮咬毛孔粗糙、出汗多的人。一般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健康人比病人更招蚊子,因为皮肤表面的分泌物多。而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也是蚊子青睐的对象。

  ★ 此外,女性在例假时,分泌物产生变化,也更招蚊子。

  ★ 运动出汗后,会比较招蚊子,因此建议运动后最好赶快洗个澡,汗水少了,蚊子就叮得少。


蚊子的恶行:

  作案手段——为啥我们被蚊子咬时没感觉?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蚊子在咬我的时候,我们没有感觉,只有等它们飞走,才会起包和感觉痛痒。

  这是因为蚊子在叮咬人吸血的同时还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酶,一方面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麻痹作用,阻碍我们的感觉。另外,我们的血小板会使血液自动凝固,所以蚊子在吸食血液的时候,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它们也会分泌这样的物质,就是因为它们分泌了这些东西,会对我们的肌体产生一定的反应,所以当它们飞走了我们才能发现。蚊子也正是在叮人吸血时将唾液中的病毒带入了人体内,使人感染得病。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啊!

  夜间蚊子为啥那么猛?

  晚上蚊子多是因为大多数蚊子都属于夜间型或黄昏型,蚊子喜欢在微光中活动,特别是在黎明和傍晚是活动的高峰。而且晚上有一种吸血的蚊子,它们就是在清晨和深夜活动频繁,天亮后不再活动,所以晚上就容易被蚊子咬。

  外地蚊子为啥那么猛?

  如果我们换环境后,比如说去外地出差、旅游,或者在海边,就会觉得当地的蚊子特别厉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人自身有一种免疫能力,因为经常在某一地方生存,所以身体对当地的蚊子有一种相对的抵抗,一旦我们换了环境,因为被当地的蚊子叮咬次数少,所以身体的反应就比较大。还有就是如果你去了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只有你提供血源,当地的蚊子就会一拥而上,狠狠地吸血,所以有时我们会觉得去外地出差、旅游,当地的蚊子特别厉害。

秋后蚊子为啥那么猛?

  “秋后蚊子猛如虎!”不少人都觉得秋天屋子里的蚊子比夏天多、比夏天更嚣张。秋天的蚊子密度是不是真的增加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按照北京的规律,蚊子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9月份以后蚊子的密度是呈下降趋势的。蚊子密度下降了,为什么市民还是感到蚊子多了呢?这是因为外面的蚊子都跑到屋里了。天气一凉,原本在室外的蚊子都飞进了相对暖和的室内,不叮人的雄蚊子在夏天是不进屋的,但是秋天也飞到屋里了,大家觉得屋里的蚊子多了,主要增加的是雄蚊子。老百姓常说“秋天的蚊子嘴开花”,这种“嘴开花”的蚊子就是雄蚊,与雌蚊相比,雄蚊头上有两根羽毛状物质,大多数市民都以为“羽毛”在嘴上,所以就有秋天蚊子嘴开花的说法。

  很多市民都觉得秋天的蚊子咬人更猛,立秋后蚊子开始繁衍后代,因此蚊子密度较大,被蚊子叮咬的几率可能会更大。母蚊最后一次吸血产卵,攻击性更强。有些蚊子是以成蚊形式过冬,趴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有的蚊子是以卵的形式过冬,吸完血后产卵,这样的蚊子咬起人来自然猛。如果遇到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可能皮肤反应会更大,出现红肿现象。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了解蚊子的吸血习性能察知其与疾病的关系。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虽然蚊子的种类繁多,但百姓家中常见的只有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有的蚊子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蚊可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及西尼罗河热等人兽共患病。在夏季,我们更应重视防蚊、灭蚊工作。

  蚊虫叮咬传播疾病

  疟疾: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夏季秋季多见,常年可发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患者病后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

  丝虫病: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表现为皮肿、腹水,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侵润综合征。

  不同类型蚊子传播不同的疾病

  三带喙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库蚊成虫的特征是翅大多无斑,体色是棕黄色,身体在停留的时候,往往与停留面保持平衡状态,平行状态,它的活动也大多在夜间。

  白纹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伊蚊成虫的特征是翅没有斑,身体大多是黑色的,而且有白斑,它因为喜欢白天活动,因此我们经常在室内,在阴凉的地方,白天经常有这类蚊子来袭扰,可能大家对它黑色的身体、白色的斑纹都会有印象。

  中华按蚊:俗名疟蚊,是疟疾、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按蚊成虫的特征是翅大多有斑,身体大多是灰色的,身体在停留的时候,与停留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它大多在夜间活动。

  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目前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病的蚊子--疟败。

  基孔肯雅热——去年秋天,东莞200多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的公共卫生事件仍令人记忆犹新。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受感染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始于非洲,是由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12天,通常为3-7天。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带状疱疹,以及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极度疼痛等症状。初期症状容易与感冒、关节炎、登革热等病混淆,导致误诊,恢复期可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几年以上,有时引起的严重关节痛会使人失去行动能力,致死率较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多为对症治疗。蚊虫的滋生离不开水,做好“控水”是防止基孔肯雅热再度复发的重要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5-25 04:34 , Processed in 0.4950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