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0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面:李开复与清华北大精英学子对话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7 18: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06年11月29号晚19:00—22:30

背景介绍:
  Committee of 100:百人会,是一个无党派、非政治的全国非牟利组织,以美籍华裔的角度,探讨与美籍华人和中美关系有关的课题。百人会由不同领域的杰出美籍华人组成,汇聚广泛的经验、知识与资源。
  Mentoring  program:指导人计划,一种基于心理契约的长期育人措施,以人际互动为主要指导形式,有利于组织传播文化理念,打造特色员工,留住核心人才。

Mentor简介:
        1. Carter Tseng 曾宪章博士, C100;晓龙基金会(教育&环保);目前担任新竹科學园区鼎贺副董事长及天瀚、华宇、元太等公司董事。
        2. Dr. David Chang 张钟浚博士, C100;President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纽约科技大学校长;Ph.D of Harvard, IEEE in 1985。
        3. Kai-Fu Lee 李开复博士, C100; 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区总裁; 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任微软副总裁,SGI 副总裁,Apple 研发高管; 创办学生网, www.kaifulee.com ,为学生解疑答惑。
        4. Jia-Bin Duh 杜家滨,曾任Cisco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微软(中国)首任总裁,之前在惠普供职10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 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 MBA。
        5. 黄勇,现任香港嘉里集团属下的嘉里商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西岸奥美公关公司的创始人;《科技日报》记者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Young mentor:
        1. 郭去疾,AlanGuo,Google 战略部门经理
        2. 姜晓丹, 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3. 王晶,  CMC Markets集团国际理财咨询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
        4. 李迪: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MBA
        5. 童之磊,Ray Tong,ChineseAll中文在线,CEO
        6. 舒骋,  随锐科技 (Communicatte),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7. 孙畅,新东方在线,CEO
        8. 丁钧,   Light Technology Corp , CEO
        9. 龚定国,Dennis Kung,北京创世互动科技 (MoGenesis), CEO , UC Berkley 毕业
        10. 陈志文,中国教育网总编辑
        11. 宋昊, 新东方 co-founder , 牛津大学MBA
        12. 段晓燕,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
        13. 周杰,Google, engineer manager, 清华大学本科,耶鲁大学硕士
        14. 顾常超,Gu Chang-chao: 卓越网,业务总监
参与学生:清华、北大、南开等校优秀学生


分组:

Group  Senior Mentor       Young Mentors
A           李开复              舒骋,陈志文
B           黄勇                 丁钧,段晓燕,孙畅
C           杜家滨              龚定国、周杰、姜晓丹
D           张钟浚        顾常超、王晶、李迪
E           曾宪章              宋昊、童之磊、 郭去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8:45: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曾宪章博士介绍百人会和这次活动。

  曾宪章:介绍百人会。
  现在百人会的新网站已经初步完成,正在作最后的美化,希望明年的1月1号可以跟全球的青年结合,变成一个网上的可以互动,可以谈咨询,可以寻求协助的平台,今天开复所设计的这个program也是一个创新。过去是百人会的会员面对所有的young protégé,这样大家就觉得负担很重。现在变成Multi-Tiered Mentoring,一层对一层的选一些比较年轻的也有些成就的来协助大家,所以我们今天的mentor program采用的是一比五的方式,逐渐把影响力扩散下去,希望今天各位来参加都有所收获。谢谢!

  Tina:现在请开复讲一下mentor program。

  开复:我个人在过去曾受益于很多很好的mentor,所以在我年长以后,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员工,帮助学生。我讲一个简短的故事,我记得我在apple的时候,刚做manager,非常胆小,什么事都不敢做,我们group里有一个非常资深的图形学设计专家,他就每天找我麻烦,每天挑战我,说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很幸运的是公司有一个mentor,我去找他,每个月跟他开一次会,我给他讲这个很大的问题之后,他说,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fire掉他。当然后来我发现他并不是期望我一个月fire掉他,而是他看出我的问题在于太软弱,不是一个manager应该做的。他的一句话也点醒了我,后来经过他和其他mentor的许多帮助,我发现这种帮助非常重要。经过许多帮助与被帮助,我得出自己关于mentor的一些很重要的结论:

  第一,一个好的mentor应该非常客观,你的导师、你的老板都不可以是你的mentor,因为他们不能给你很客观的建议。比如老板安排你的工作你不想做,或者你觉得我的老板真讨厌,如果你的老板是你的mentor,这些话就难以启齿了。

  第二,当你碰到困难时,可以跟你的mentor去交流;但如果就只是我们今天这样,大家问一句我们答一句,这并不能解决你根本的问题。它需要一个交流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你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另外,mentor除了帮你解答问题外,还可以帮你打开很多门,帮你介绍很多机会和很多的人,也许将来你创办的公司就是你的mentor来投资的   ——另外我是不能投资的(笑)——或者他可以帮你介绍董事,工作,等等。

  一天的交往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我每个星期都会去学生网回答三到五个问题,但我知道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需要长期了解一个人和他的工作,才能给予他最好的帮助。一个mentor不是告诉你你该做什么,而是帮助你自己解决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mentor比你资深太多的话,他可能不太能理解你的困难。学生网曾经有一个同学问我,专升本应该考什么证?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从未做过专升本的工作,我周围的人也没有一个是专升本。你可以mentor一个比你年长五年、十年的人,若是二十年、三十年或更大差别就不合适了。

  回到刚才我讲的故事。三个月后,那位老研究员终于走了,因为很简单,他不给我好日子过,我也不给他好日子过,耗来耗去他终于耗不下去了,他还要工作。老板说我告诉你吧开复,以后你也要做mentor的,mentor有三种,第一种是Comforter,你碰到问题可以到他肩膀上哭一哭,第二种是Clarifier,会很逻辑地分析,帮你解决问题。第三种是Confronter,就是对待像你这种,我要挑战你,给你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让你醒过来。三个月前我做的就是confronter,不过我很高兴看到了你的成长。这三种mentor是不冲突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三个mentor或者更多,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导师和一个被指导者。我今天还有mentor,遇到问题我会去找他们,我也有protégé,他们遇到问题也会来找我。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senior mentor带五位左右young mentor,每位young mentor带十个左右student;同时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student——你们都是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也能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贡献出你们的一些时间。今天我们提供这样一个program,希望大家离开之前能做这样一个承诺,第一,我们五个senior mentor的承诺就是每个人带三个左右的young mentor,我们会把我们的email地址和电话告诉你们,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我们;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一起吃吃饭啊之类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帮助使这十四位young mentor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第二,就是这十四位young mentor,你们能够做的是每个人承诺带五位左右的student,我们对你们有承诺,希望你们对他们也有同样的承诺,把你们的电话公开给这五位同学,他们有问题的话,不管是出国啊,留学啊,希望你们也都能够帮助解答。

  另外,还希望你们能多关注开复学生网(www.kaifulee.com),比如一个月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今天来的差不多六十位学生,当然都可以得到这十四位young mentor的帮助,我们也希望你们能到开复学生网去,一年差不多五十个帖子吧,谈一谈你们的人生感想,不管是出国留学,创业或者考研,都可以。时间关系我就不多介绍了。今天有几个学生网的volunteer也来参加,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多问问他们。下面交给tina。

  Tina:下面我想请五位senior mentor,第一,介绍一下自己,第二,一句或两句对young mentor或学生想说的话。David先请。

  张钟浚:我的career是非常简单的,我从台湾毕业,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就是教书,教了20多年。1994年做了纽约科技大学的校长,她是个老学校,是个研究性的大学,一做下来就是12年,去年我就任学校校监,每个学校校监工作都不一样。刚刚开复跟我讲,你要讲一两个故事让大家离开的时候会记得,我现在有一个正式的答案,和一个非正式的答案。正式的答案,我当时毕业的时候,经济是很不景气的,找事很难,哈佛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很恐慌,当时跟我合作的一个教授是一个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visiting professor,他当时很欣赏我,就说我一定要介绍你去学校,系主任听了就很高兴,正好他有一个暂时的缺,他给我打电话说让我过去,说我们不用看你也不用来看了,就给你这个job。我当时其实还是觉得蛮兴奋的,但是我的回答是,I won’t take it ,it’s not just you wanna see me,but I wanna see you!当时英文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的那些中国同学都觉得好不容易拿一个工作,你还不去呢。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那个系主任就非要请我去看一下。结果很成功,他也晓得就是一个visiting我也不去,到最后他就说我实在需要一个人,新学期也快来了,那我就去了,呆了20多年。所以,iYou take a chance ,but you have a opportunity up to yourself.
  
  非正式的,以前我去西安交大有人问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说是因为我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笑)。所以大家没有结婚的都赶快。Thank you!

  Tina:谢谢,很有用的两条。家滨?

  杜家滨:大家好,其实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办公室觉得很感动,大家有机会得到开复的帮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另外刚刚张校长在做介绍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笑起来,除了个高一点,跟金庸很像。所以我想大概长得比较有创造力的都是这个样子。               

  我从台湾到大陆来,住在北京12年的时间。从当年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中国在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将来在中国成长更快速的时候,你们可以更快成长。但是这并不保证你们从我们的经验中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而且你们会碰到的困难甚至于说也许是我们没有碰到过的。我认为生长在现在的中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们怎样去把握住机会向前走,同时如果你有机会去帮别人的话其实也是帮自己。我有一个很深刻的经验。一个人如果要成功的话,绝对不是靠你自己,一定是靠朋友。我小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背景,我们家开当铺,但是我父亲告诉我你宁可得罪钱也不要得罪人。如果你要成功,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我自己学到很深刻的一个东西,尤其在现在变化很快的社会,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你一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谢谢大家!

  黄勇:其实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可是我后来做的事跟物理毫无关系。我来到北京之后,最早在政府机构工作,工作是什么呢?主要就是打开水,我觉得很无聊,三天后就辞职了。辞职后我去作新闻记者,然后被派去跑新闻。大家可能不知道,记者是有级别的,这个级别叫做团委联系名单,有那么几个机构,中央级的新闻单位,派几个记者专门跑中南海,新华社的稿就照抄,只要不出问题就行。我就干这个,干了大约几个月。那个时候我几乎天天跑八宝山,其实也蛮好的。做了半年记者之后仍然一贫如洗,但我很喜欢,觉得很好玩,至少25岁之前我几乎爬过了中国所有的山,那时候我跟中科院自然考察队天天出去爬山,一起去抓拍电视镜头,曾经跟公安局去青海那边抓了一个非法采矿的,还跟中科院海洋考察委员会到南极去见识了一些很好玩的东西,生活非常丰富多彩。然而,就是觉得自己也是很有能力的人,当年高考分数也是很高的,做过多少年的社会工作和学生干部,说话也说得很好,可是就是贫穷。我还出过书,虽然是学物理的,但没毕业就出过两本诗集,所以后来我就想,干脆去经商吧,经商可以来证明自己。后来我就去开了一个公关公司,家滨、开复都是我的客户,我认识他们就是这个原因。我几乎做遍了中国所有的跨国公司。我做这个公司的经验是,如果它是当今最火的公司,你就让他成为你的客户,这样你公司得生意就会很好。五年前我卖掉了这个公司,一般来说一个公司被收购结局都不是太好,要不就是被解散,要不股东董事之间关系不是太好。但是我的公司被收购后,我跟股东和被收购方有非常好的关系,没有任何纠纷,我把一个非常安全的高速运转的公司交到他们,基本上是perfect。现在我有一个新的工作,就是去做商业投资,主要就是投资一些成熟的商业,所以可能更集中在大型企业,商业机构这方面。

  曾宪章:大家好,我是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毕业之后到了美国。美国在七几年代正好高科技兴起,我当时也正好在硅谷,所以在美国的十年就看到很多高科技的诞生,包括intel,1968年诞生,七几年到美国,80年代台湾正好开始鼓励高科技,所以当时我们有几个都是32岁,从美国非常好的公司,当时算是环境待遇比较好的公司辞职,然后到了新竹园区去创了全友电脑。之后我们做了两个产品在全世界算是创新的,一直到今天为止在中国大陆各地都看得到,其中一个就是影象扫描仪,包括清华的紫光,我们在90年代初期,技术转移到紫光,另外一个叫做微电脑开发系统,这两个产品都得到了世界第一的。到了95年我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到中国大陆来,开始进入中国的高新区,到目前为止中国53个高新区,我亲自去的有38个,比较常去的10个左右。98年开始就比较长时间住在北京,担任中国几个大学的顾问,最常去的是天津成都这些城市,主要是协助他们建立一些平台,引进海外新的观念和技术,还有一些人才、资金、项目等等。那么这几年也参与到一些中国环保慈善方面,包括在金沙江的上游种树,各位知道北京昌平西关,在那边种了33万株树,现在变成北京防风沙最大的防护。从90年代开始我就花很多的时间在培育年轻人,包括在自己的公司,在班集体,甚至中国的几个大型公司,引进的新东方,我都担任他们的主席顾问,协助他们做一些国际化的培养。

  刚刚Tina提到要说一句话,我想,希望各位能够掌握机遇,开创你们的人生。因为我经常谈,现在是中国青年最好的一个黄金时间,未来十年的发展不可限量。你怎样来充实自己,随着中国这个大环境成长,是你创造未来新的事业的起点。

  那么,讲的故事呢,就是经常提到的那几个,像北京大学最有名的教授?先生,他怎么掌握机遇呢?这个故事很长,简单的讲就是他从台湾到了大陆,又进了北大。正好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到学校来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经济学知识很丰富,语言又流利,能够跟她沟通的人,他就掌握到这个机遇,自告奋勇,勇敢站起来,说我担任你的随从和翻译,这三四天我就免费跟着你了。谈话中间这个诺贝尔奖得主对他非常满意,临走之前上飞机,问他是否愿意到美国念博士,给他奖学金。他当然愿意了,就到了美国。他也很认真,经济做得非常透彻,正好我们朱镕基总理到美国要求推荐人才,所以他就变成朱镕基总理的经济顾问。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就是要告诉各位,你要掌握机遇。但问题在于,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么多人,为什么你够资格?所以有人问我,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在你的专业上更专精一点。在你的努力上比别人更花一点功夫。在你的思考上想得更远点,任何东西都是点点滴滴积累的,这样你就能鹤立鸡群,掌握机遇,开创成功的人生,谢谢!

  开复:我就不讲我的职业生涯了,我想很多人去年在报上读了很多。我讲一句话和一段故事。我非常赞同曾博士的的话,同时我补充一点:机遇往往是人创造的,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失败,当你遇到挫折时不要放弃和失望,要从中学习教训,然后继续开始。

  下面我讲一段我的简短的故事。2000年微软公司把我调回总部,让我接管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个世界上最好的IT公司学习如何运营如何做产品等等,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机会。做了差不多三年之后,我觉得好像该学会的都学会了。然后发现公司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机器,一个了不起的机器,里面有很多齿轮,很多了不起的齿轮,但还是一个齿轮,我觉得自己没有再继续学习、成长了。所以我建议你们当有一天发现自己处于这个转化时,就可以找一找还有没有别的机会来发展自己。2004年,我就想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想很多朋友看过我那时候写的文章《Follow Your Heart》。我就想在我一生中最向往的、最成功的、最有成就的就是我在中国工作的那段时间。那么如果我回中国可以做什么?当时想的还是做教育,那么怎么做教育呢?我找了几个朋友,一起来谈谈当前中国最需要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最需要一所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这个大学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去运作,以及能够很灵活的招聘最好的老师。当然这是个很长远的愿望。办大学要很多的钱,谁有钱呢?于是我们抱着很乐观的想法,也是很天真的心态,到了香港,去找一个个的富豪,一个一个的去敲他们的门。大部分富豪都是说:你说什么,办大学?不懂。后来终于碰到了一位富豪,他很有兴趣,就跟他合作,在一年半的时间写好了计划,也筹到了大部分的资金,我们在考虑把它建在北京、上海还是深圳,但是后来碰到种种原因——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讲了,主要是没有足够持续发展的基金——这个计划落空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二不快乐的一天——第一天是哪一天你们可以猜猜,呵呵。很多人会想我为自己创造机遇了,做了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几乎要做成了却又没成,那怎么办,就不做了吗?我想,办教育其实可以有很多方式,帮助学生也有很多的方式。于是我开始办了开复学生网,开始写了很多文章,开始出了第一本书。

  后来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一个消息,说Google公司想在中国大有作为。Google是一个我很向往的公司,一个很特殊的公司,现在Google加中国,多好的机会啊!很多人可能在报上看到消息,说猎头公司帮Google挖到了李开复,这里我澄清一下,没有这么一回事。为什么呢?因为当机会来临时,就像曾博士说的,你不能在家等着猎头公司的电话,也许他永远不会打来,也许会有另一个人直接打去。于是我直接打了过去。所以,为自己创造机会,我们就找到了everything.有的人可能很好奇,everything怎么找到呢?Google一下!(笑)。    我的结论就是要积极追寻你的心、你的兴趣,以及你向往的职业;当你遇到挫折时,不要把它当作惩罚,而是当成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Tina:虽然时间已经蛮赶,我还是想给大家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自由提问,然后由group来决定谁是最合适的回答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8:47:04 | 只看该作者
  自由提问阶段……


  提问一:创业的时候,朋友是不是很重要?

  曾宪章:有比较长远的私交对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相对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时全友电脑的三个创办者都是台大电机系的,都到美国加州念书,非常的相知,中间我们经常会吵架。各位知道创业是很困难的,一定要吵架,想法一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这么深厚的友谊的话,可能吵完架就分家了。很多企业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分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我们吵完之后隔天就好了,所以我觉得友情很重要。

  但是另外一点,我觉得并不是你们关系很好,创业就会成功,你要思考一下你们这个team 有没有balance,是指创业不止有市场面,还有技术,基金,在很多阶段要加入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要做准备,所以一个team 是满重要的。

  提问二:当面临很多机会时,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是该把握的?

  开复 :我觉得有几个因素是我要考虑的,一个就是,每个机会我能不能学会成长,这里面也有一部分我的老板是谁,这也很重要,从老板身上能不能学习成长;第二个能不能follow your heart,有没有兴趣做这件事;第三个是有没有天赋把这个事情做好,有没有能力。当然还要看一些世俗的条件,工资啊,工作条件啊,这几个做一个整体的咨询。另外我觉得,同学们不要太早做决定,有的同学大一大二,就要决定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创业,这个太早了。第一,不要那么早做决定,第二,这四个选择就是错误的,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公司,喜欢和什么人在一起工作,什么工作是有趣的,你的能力在哪里,你的兴趣在什么地方,这些才是重要的。考研、出国,这些是你达到最后目标的一些途径。

  问题三:钱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杜家滨:第一,我觉得快乐很重要,说真的你只要挑对了行业,肯定会赚钱的。当一个人越快乐的时候就会越充实,做的越好,那就越有创造力,包括张校长,包括开复,他们都是这样。我认为你挑选一份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工作的后面是什么,你这个工作做对了或做错了,你就会越来越痛苦或越来越快乐。所以,不管你找工作还是看到一个机会,不仅要想到one step,还要想到another step,这样去看你未来的安排的时候,你的目标才会明确。赚钱当然重要,但是你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黄勇: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凭兴趣做事的人,你看我是学物理的却跑去做新闻记者,可能觉得无聊,但是我要做最好的记者, 也很有乐趣,蛮喜欢的。但是我开的公司一开始资金很少,像个皮包公司,可是后来差不多做了十年左右,就已经非常多了,但是我也没特别当回事。有一点,在职业选择方面,我有很多的思考,第一,你只要把你自己的事做好,钱自然会来。第二,今天的世界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我们进入了一个商业社会,你北大毕业,清华毕业,你出来做engneer 还是marketing,大概挣多少钱,其实都是市场价,但是大家请注意一点,那些跳来跳去的人,基本上都挣不到钱,相反坚持比较多的人会挣到钱,就像家滨。所以对你们来说根本不用考虑金钱的问题,原因是,社会在变化,但你不把你的事情做好的话,就永远不会成功。尤其在今天,挣很多钱都不是问题,但是挣这个钱做什么呢?为什么呢?更多的是为社会作一些贡献,当年他们可能是为了赚钱,可是现在会有更多的考虑,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坚持你想要坚持的东西。谢谢!

  问题四:怎么发现自己的兴趣?

  开复:首先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要尝试不同的事情。我在大学的时候是学法律的,然后我觉得法律满无聊的,就转计算机了,但是没有人问我说,你怎么知道计算机不是无聊的呢?因为在大一的时候我就不务正业的学了计算机课,所以你觉得可能有兴趣的事不如尝试一下。

  第二个建议就是,给自己铺很多路,发现很多机会,实习工作,在学校社团,或者帮老师做一个项目等等,都是一些发现兴趣的好方法。

  第三个就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网上找到有兴趣的东西,类似的论文,教授,不妨自己去积极地推销自己,看看有没有公司可以提供给你一个实习的机会。其实什么兴趣都是要去做才会发现的,谢谢!

  张钟浚:if you good at it ,you will like it 。if you like it ,you will be good at it ,too.所以有时候也不能太有兴趣才去做,

  曾宪章:我的回答是假如你每天早上很兴奋很高兴地去上班,那这个工作很可能就是你喜欢的,如果你每天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下班回去就骂老板,上班被老板骂,那肯定就是不喜欢了。事实上兴趣有时候是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是历练出来的,我这里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因为你们现在还没有定型,兴趣应该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三个并重:
  
  第一就是你的IQ和EQ要并重,我们今天整个中国的教育完全重视的只是IQ,但是情商,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都非常重要,我前几个礼拜跟几个大学校长谈,他们就讲现在的小孩怎么搞得,考上那么好的大学,但是回家就不跟我讲一句话,这就表示什么?表示情商有很大的问题,情商要怎么去学习?要培养你的comunication,学习怎么样带动一个团队,学习leadership。

  第二个,我们对于现代的科技都可以深入的去了解,可是对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哲学却不够重视,事实上甚至道德经易经诗经都值得去了解一下。

  第三个,尤其处在现阶段的年轻人,中文和英文都要并重。很多我们的企业家英文能力实在是太脆弱了,所以一到国际化,就发现对外国的语言文化政治了解困难。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把你的语言能力做到中英文并重,专业知识和文化道德并重,智商和情商并重。如果这三者做好的话,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是你的,你甚至可以创造属于你的机会。

  Tina:集体的提问现在就告一段落,下面我们会分成五大组,每个mentor后面会有两个young mentor,在分组讨论中,我们会请这14位还没有讲话的年轻的young mentor介绍自己,之后有一个深入互动。这个阶段有两个目标,第一,每一个人都要选择自己的徒弟;第二,在每个小组里要选一个代表,回来之后做一个3分钟的报告,分享一下你们这个小组讨论最大的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8:48:46 | 只看该作者
A组开复组讨论纪录

录音+整理:朱慧芳

  舒骋(下简称舒):我叫舒骋,我考大学那年差一分没考上清华,去了一个二流学校,当时非常沮丧。大学读的是物理,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从小喜欢计算机,于是就自己学习计算机,后来考到了中科院读研究生,因为中科院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在清华上课。

  毕业时我听从了家里人的意见,没有follow my heart,去了公安部。那是九十年代中期,我是第一批招进去的网络警察。当时觉得特别神气啊,穿一身警服,在中国最好的公安机关工作。我在那里只做了三个月,因为我发现里面的人事关系特别复杂。我跟我老师讲,我不想做了,想离开。虽然当时是1000比1的比例录取进去的,但是我不喜欢这种环境,于是我成了唯一一个在受请前被退回去的。

  我Master Degree在中科院毕业时,有一个机会可以去美国拿全奖读PHD——可是当时读研期间,和开复一样,因为我也很好奇,中国当时.net刚刚兴起,我也和几个同学创办了.net公司——拿到PHD offer后,我三天没有睡着觉,真的就是睡不着。到底是去美国读PHD还是留下来和我的几个partner一起办公司?后来我想好了,我说ok,我应该follow my heart!这次我没有听从家里人的意见,而是留下来继续在.net公司。后来我的两个师弟和同学都去了纽约那个大学读书,他们现在还经常打电话问我说,很想回中国来发展,问我中国有没有什么机会。我说机会有很多,你必须回来自己看。他们在美国已经买了房买了车,但是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平淡,每天就是开车上下班,下了班就是和孩子和家里的狗在一起。我后来把我的公司卖给了391,因为我当时在做中国医药网、中国卫生网,我们十七个人平分了两千多万。

  当我在选第二条路的时候,我就思考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个公司管好、做大?后来我认识到,不管是自己的思维逻辑还是做事方法,都不够professional,所以我后来选择加入微软。当时有三个职位是可能选择的,第一是去solution部门做solution manager,第二是去?做manager,第三是去市场部门做Marketing。我觉得自己最弱的一点是和大家的沟通,于是我选择了去做marketing,去challenge myself。在微软做了三年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professional logic和管理方法等等。我进微软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那待到退休;离开微软后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拿到了西门子的风险投资。现在我们在做的是中国专业互联网传媒集团。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避开和新浪、搜狐的竞争,我们收购或组建的专业门户一定是在这个门类里的前五名。这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是在开复的鼓励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我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时候你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就问问自己的心,你到底想要什么?
这就是我的故事,谢谢大家。

  陈志文(下简称陈):我叫陈志文,就不说故事了,我讲两个建议。

  对生活来说,我的感悟就是:要做一个宽容的人。我周围的年轻人都称我为“青年导师”,我给他们说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只要你遇到了难题,你都可以来问我。他们常问我找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就讲,要看那个人是否宽容。我这个答案和我自己的发展有很深的联系。举个例子:我一开始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中国青年报》是当时中国最前沿的报纸,比现在的《南方周末》还要前沿,经常被批得一塌糊涂。我那时候就写了一系列的批判性文章,比如四六级制度的不合理,我十几年前就批判过;高考分数线不平等,我也是十几年前就批判过了的。那时我被称为教育部的“一个斗士”。但是我现在成了一个保皇派——我现在正在写一篇文章,叫《谁在妖魔化教育》——为什么?因为我现在把一个东西看成了两个方面,我有宽容的心了。现在几乎全国上上下下都在骂教育、骂老师,那么我反过来看,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便有了一种宽容的态度。

  这是生活上,那么事业上,我刚听到很多人的问题,我觉得很好玩:只有这么年轻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是选择很多的钱还是选择喜欢的事业?我选择哪种机会?其实坦率地讲,刚才开复说要follow your heart,但是我并不认为你们有这个条件来选择。对你们——尤其是非常年轻的人——来说,把你手头的工作做好了,你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机会并不是你掌握的,表面上来说,开复离开微软到了谷歌,他是在追随自己的心,但是开复有了这个条件,他可以做出这种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对你们年轻的朋友来说,你做好了哪怕是倒一杯水的事情,接着就会有第二杯水,第三杯水……可是很多人的问题是第一杯水还没有倒好。我建议大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手头的事情。具体的我会结合我自己的故事在后面讲。

  我现在做的事情很杂,非常多。在教育部的工作主要是信息的发布等等,挂在教育部下面的网站几乎全部归我管,我们也干一些坏事情,比如封一些网站啊,一些有害的信息啊。我在做的事还有一个和开复原来要做的相似,我们正着手准备办“沙尔教育”,就是要创办一个“网上的学校”,我现在正在琢磨这种模式。
谢谢大家。

  开复(下简称李):我可不可以不同意你刚才讲的话?(笑)也不是完全不同意,我是说解释一下我刚才说的话。Follow your heart呢,并不是说放着你该做的事情不做,本来在微软做事的,打电话跑到Google去了。而更多的是说,要找到你的兴趣在哪里?然后积极去做你有兴趣的事。当然你讲得没错,大学里如果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打网络游戏或者泡网吧,这绝对是不对的,就像陈先生您刚才说的要做好手头的事情,而手头你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找你的兴趣点。并不是说你可以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我觉得接下来是不是同学来提出问题,我们三个来进行回答了?


  Q1: 开复老师您好,两位先生你们好!我想问的是,怎样实现从一个单纯的研究人员到一个高级的管理人员的转换?

  李:首先我要纠正你的一个误解,就是说研究人员是单纯的,管理人员是高级的。每一个工作都是高级的。其实很多公司有一个错误的结构,学而优则仕,研究做好了就去做经理,管理做好了就去做总监……其实一个科学的结构应该更注重这些工作所需要的特质。你如果到一个公司,应该问问你自己:我更适合做的是什么工作?如果你适合的是技术工作,那就不要为了升官而去做一个你并不喜欢或者做不好的工作,比如管理。如果你喜欢研究可是公司不重视技术人员,那你就要考虑考虑是不是离开这个公司。研究与管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很幸运的是我个人同时拥有这两方面的技能,所以做了一个很幸运的跨越。我是怎么成为经理的呢?其实很偶然。当时我的老板到我的办公室来说:我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你的项目被取消了,好消息就是你要做经理——哇,酷!于是就做了经理。可是当时根本没有想清楚,我该问一问做经理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和素质。其实技术人员有很多种:研究人员需要一颗好奇的、不怕失败的、敢于创新的心;产品人员需要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好的能力;管理人员需要高的EQ,适合于沟通的,有领导力的人。我觉得你应该发掘一下,哪些方面是你的专长,或者哪个专长你能学好,而不是说这两个工作有个高低之分。

  陈:我很同意开复博士刚才说的,我想接着刚才开复博士讲的他的转换来说说我的转换。我从小就很喜欢看报纸,小时候就立志做一个很优秀的记者。我从来也没有想过去公司做事,但是我现在在很多公司兼着职。这是一个很偶然的转换,当时清华有一个负责人,请我们去谈谈教育。当时我还迟到了,我赶到的时候已经散会了,大家在吃饭,所以我的机会就只是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大家又接着会场上的话题谈,我就把我的想法讲了讲,结果第二天我就接到那个负责人的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到他们公司去?我特别吃惊的是,他每月付给我的钱是我当时一年的收入。我觉得应该知人善任,我怕他对我认识有误区,就问他为什么要我加入他们公司。后来到他办公室里谈了以后,我觉得他对我的认识很清晰,于是我就做了。当时我对网络的认识不过是刚刚会使用它发邮件,然后我就要管这么多网站,管这么多人。这个东西不是我自己刻意而为的,有时候机会会自然的发生。但是所有的转变之前你都得做好准备。曾经有一公司每月给我一千三百美金请我去做教育,我考虑了一个月,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我在具体地、微观地做一个教育的东西的时候,我并不胜任。第二,我个人在这个事上会有犹豫,说明我并不自信,这个自信是需要长期的工作技能、经验积累起来的。我从来不相信“我放弃了一个机会”这种说法,因为机会是你的就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我不认为是我放弃了这个机会。人生不能无规划,但99%的人都不会按原计划走。但这个不重要,当时你的目标在这里,结果你走到了那里,这非常正常。

  李:希望你的理想是这样,但是最后走到的地方也会是在这个范围内。你本来想做太空人,结果作了科学家,但最终你的理想还是为世界作一些创新。
陈: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Q2:每个人都会愿意追寻自己的心,但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的社会里,我们的心已经被这些物质的东西影响了,以至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比如我,我现在在想,做投资好啊还是做金融好?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个东西,但我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还是受了别人的影响而喜欢?

  李:其实你心里的声音应该是很清楚的。就像刚才张校长说的,有一种工作是不是你想到它就开始微笑?是不是你曾经做过它是你最快乐的时光?或者你喜欢它并不只是羡慕,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如果你已经找到了这样的兴趣和热爱,你就会知道;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说明你看的更多的是物质。

  我觉得你不妨利用这个兴趣,也可以考虑一下做投资或者做金融,你要思考什么对你最有意义,是为中国创造一个新的品牌,还是到一个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去工作,还是训练出一批最优秀的经理?一个人的最终驱动力不能也不应该是来自于金钱,金钱并不是不重要,但那只是让自己和家人日子好过一点的事;有了理想和意义,每天都很喜欢也很希望工作,那么钱不来也难。

  舒:我对你的问题感触是非常深的。我刚到北京上研究生时,兜里只有20块钱,不是我家里不给我钱,而是我不要。读大学期间我自己写程序,挣了一些钱,可是我来上学的路上被偷了。来北京的头一年,我觉得北京这边的机会非常多,但也感觉到北京这个地方太物质化,而且别人想不想跟你交往就要看你是不是个有钱人。当时非常明显,就是95、96年,有过一次这样的浪潮。我想接着李博士的话讲三点。
 
  第一,        好奇心非常重要。你必须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你搞不清自己到底喜不喜欢一个东西,如果你根本就不去试,你怎么能有一个清楚的答案呢。

  第二,        我很认同张校长刚才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做得很好,你一定会喜欢它;同样,如果你喜欢它,你也一定会做好。你必须去尝试,试了第一步,如果你会发现自己擅长它,喜欢它,那么就可以接着去做。这就是正螺旋的开始。

  第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钱的确很重要,但我的体会是——幸福感更重要。假设你二十年后能在你所从事的行业里成为老大,但现在如果你能过得很轻松,能吃得饱,穿得暖,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内心非常喜欢你正在做的事,那我觉得后者更重要。我有很多朋友在华尔街做投资商或经纪人,一年能挣到五百万美金,这对他们三十出头的年龄来说已经很不少了,但他们一点都不快乐,他们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并且在脑子里担忧:交易时间慢了,会给我的生意造成多大的损失!反过来他们倒很羡慕那些可能薪水不多,甚至可能没有钱买房子,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的,但是生活很幸福的人。我有一个老师曾经说过,最幸福的人,就是每天花最多的时间去做的事恰好就是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的人。当然如果你的经济状况随之也不断改善,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是幸福感上的锦上添花——但是如果没有锦,我相信那朵花也没有什么用。

  陈:这个时候,我觉得做什么选择并不重要。我刚才也说到,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为子女操很多心,问他们该上哪个小学,上完小学上哪个中学,上完中学上哪个大学,上大学又读哪个专业?我常常问他们你的目的是什么?是说你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希望他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人这一辈子要经历的太多太多,有些事情当时看起来很重要,可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并不重要。开始的时候开复讲了他自己的一个故事,说人生的路上,如果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能够给你指点,你会少走很多弯路。很多问题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捅破了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虽然这个问题可能困扰了你几天,几个月,甚至折磨了你几年。主要就是看看你的理想是什么,在你的理想范围内,你做的选择都是可以的。


  Q3:请问您怎么看待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问题?我学的是MBA,现在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的学历和专业如果在上海或者北京发展会好一些,可是我女朋友在老家,她很难跟我出来,我也知道要follow your heart,但是……

  李:有两个heart。(笑)

  Q:我就算是绕着未名湖转十圈,我也不知道自己这heart到底在哪里?

  李:有一个同学曾问我说:请告诉我,工作和家庭哪个更重要?只能选一个。

  我的回答是:请你告诉我,空气和水哪个更重要?只能选一个。

  实际上这是没法选择的,两个一样重要,都是必需的。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可以两全的方法,不一定现在就能两全,而是从长远来看是两全的方法。你应该和你的女朋友坦诚地谈谈,她能否等你几年,或者她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从老家出来,或者你能不能考虑去其他什么地方,不是上海和北京,但也不是你不能接受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过去碰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比如去年碰到了官司,但是Google说你要去中国上班。可是打官司我们又不能离开加州,小孩也要在美国读书,不然会有很多法律上的问题。我太太说没关系,你去中国上班,打完官司我们再搬去。

  最近Google的一个工程师,他以前是在上海工作,他和他的太太分开了六年——当然我不建议这样——他太太非常的支持他,理解他,一个人带着小孩和家人在美国,而他在国内。现在终于团聚了,当然也是特别的开心。遇到此类的情况,应该是有妥协,或者应该期待长久的空间的,而不是一定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在一起。

  陈:我和他的问题有点类似。我非常赞同开复讲的。

  我太太本科学的是化学,后来又学中文,03年的时候,她跟我说她要到国外去念书。我听了非常非常高兴。她原来在一个单位做处长,是一位很年轻很优秀的处长,但是她并不开心,我看到她念书很开心,那我也特别高兴。她读了一个Master,现在在读PHD,跟着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我觉得和爱人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她开心,希望看到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她是03年去的,我和她轮流带小孩。前三年是她一边在国外读书一边带着小孩,现在轮到我了。小孩10岁了,呵呵,我觉得这没什么关系,男孩子嘛,早当家好。一般我会九点多回去,我们约好两个人一起回家。有时候我会迟到,我就跟他请假,呵呵。

  舒:我觉得刚才那个比喻非常恰当,说空气和水哪个更重要。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家庭,因为如果你家庭不好的话,你会一刻也不得安宁,工作根本无法开展。离开了空气我们一分钟也不能生存,但是一天不喝水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

  李:你可能没遇到过工作特别不顺心的时候。(笑)

  舒:有过。我最不顺的时候是我发现公司账户上的钱只够十七天的开支了。那就意味着下个月的工资就开不出了。因为我的原因,那些跟我打拼多年的兄弟就要散了,这是我最不顺的时候。我有过刚才谈到的那种经历,我上学的时候曾经和我的太太分开过三年。我认为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你们是否彼此愿意给对方一个长久的承诺,是否愿意一直喜欢对方,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


  Q4:我学的是法律,现在在准备考研,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个专业,每天起床都特别不情愿,可是其他的专长我又没有。现在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考试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啊!现在来问我。其实中国的考研,很多的学科并不一定要求你对它有很深的了解。如果你发现还有一个你感兴趣,而且你觉得它的考研你差不多也可以通过的,可能还是另一个选择。

  陈:我想问你,你为什么要考研?

  Q:是我家里非要我考。

  陈:这就是我问你这句话的原因。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Q:可是如果说follow my heart,我又不知道自己哪方面比较擅长。

  陈:有个年轻人给我说他要考研,我问他为什么要考,他的回答和你一模一样。他说他爸爸妈妈在陕北,他爸爸妈妈要他考研。我说你爸爸妈妈在陕北,他怎么能知道你现在的环境和情况?在我的印象里,九十年代初,每年有十几万人考研,去年是一百零几万,今年上升到一百七十万。如果你考研就是为了有一个学历,以后有个好工作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在九十年代初你这样打算是对的,但是现在绝对不是。现在看重的是什么?是工作的经验。如果你考研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那你根本就不用考了,还是赶紧工作。

  Q:我大二的时候曾经想过退学,回高中去重读,考中文或者美术,但是家里特别反对,后来就没敢再提。

  李:没有一个工作叫做中文师或者美术师的,你中文毕业以后还是要找工作。刚才我们谈了很不同的工作,记者,公关,或者marketing等等,你无论是学中文还是学法律,都可以去申请一个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去尝试。

  Q:但是如果没有学过公司需要的专业技能,会不会很困难?

  陈:决不是那样。刚才黄勇是个非常真实的例子。黄勇是学物理的,他一天新闻也没有学过,可是他去了新闻业。我太太学化学,后来也没有从事这一行。

  舒:我特别能体会你的感受。可能是你父母一直都对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当你一旦作出与他们的意愿不符的事情时,他们会非常难以接受。当年我也是这样的,我从小就是我爷爷的孙子辈里念书最好的,家里对我的期望非常高。但是你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孩子的成长不向美国小孩那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里。而你从来没有独立过,一直都是你父母帮你拿主意,那么到了重要关头的时候,你还没有学会独立,你的父母又会习惯性地帮你做决定了。如果你这么痛苦的去做一件事情,从长远看,可能是你将来做另一件错事的开始。当然你已经准备到了这个份上,不妨尽你最大的努力去考一考。但不管是考上考不上,你都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会钻这个牛角尖,或者你可以和家里沟通好,说我两年后一定会读研,那我现在能不能先出来,先工作两年?给自己一点空间嘛!让你独立地去了解这个社会,我相信你就会有更好的选择。


  Q5:我在北大读MBA,我想问作为我们这些本土教育的,没有出国留学过,如果我们去跨国公司,像微软、Google这样的公司去工作,请问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李:在座的很多不是读MBA的。我看到很多跨国公司在校园里的招聘,都是以应聘者的专业为基础的。这是个很不幸的现状。不过你是MBA,我就不多说了。进入公司后,我给你几个建议:第一,找一个好的老板;第二,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第三,多学习自己认为应该学习的东西。刚才舒先生谈到他就是因为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有了以后的发展。我要补充的一是要找一个你喜欢的老板。你进入跨国公司后,他们往往会给你几个选择,你就要多方面打听一下,因为一个好的老板可以让你学到更多,会支持你的成长。二是有的公司会很支持员工的发展,有很多培训的计划,比如出国培训,或者上课,或者给你指定一个导师;但是也有的公司,你进去后他就把你当劳力使的,这个你也要打听一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实际、具体的东西,比如跟你未来的创业是否有关,工资待遇如何等等。

  舒:进去后很重要的一点,我很同意刚才陈先生讲的,就是要搞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大的外企就是一个大的资源网络,你不可能三两年之内就把这些资源吸收个遍,应该很有针对性的结交一些朋友,学习一些东西。
我自己有过两次创业的经历,我觉得最重要的第一是你对业务的把控能力,不管你去做什么,你一定要懂业务。第二是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像一块凝胶石一样,把你得partner凝结在一起。

  李:我再补充一句:刚才讲到了建立一个很好的朋友圈,你们今天来,看到这些young mentor,你们会想这十四个人是怎么选出来的?其实都是我的朋友、我朋友的朋友、Tina的朋友……我们想的几个人,觉得这些人做得很优秀,是很好的青年导师,于是就邀请来了。你做事情,多结交朋友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Q6:我是天津大学的。明年三月份就要毕业了,我现在和我亲爱的同学们正在很痛苦地找工作。现在我拿到了一个offer,是去一个电器公司做marketing。我就想我对这方面是挺感兴趣的,可为什么大学期间没有去多学一学这方面的东西?

  李:时间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你过去的几年一直在做紧迫的事,那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不过这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offer,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好几个offer。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让时光倒流,那你拿到这个offer,如果你去了,发现这是个能让你好好发展的公司,那你之前不懂marketing,我觉得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谁懂marketing啊,而且说实话你在学校学的marketing几乎也没什么用。

  进了公司以后,要争取学习、成长的机会;遇到问题多思考。即使你还不很确定自己的heart在哪里,至少你可以问问自己公司是否有很多的培训机会,学习的机会,以及公司是否足够大。

  陈:我们二十岁和三十岁想要得其实都不一样,你只要想清楚你现在想要什么就足够了,因为即使你想好了以后要怎么怎么样,你也一定会变化。


  Q7:我是北大大三的学生,学的是计算机。我们面临保研、工作、创业三个选择……

  李:本科生创业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99.9%的学生来说都是如此。
        
  Q:那么我想知道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在国内发展还是国外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李:我给你一个很客观的评估:世界上最有趣的计算机工作是在美国,绝对不是在中国或印度,所以出国也是个很酷的选择。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中国有中国的优势,出国或者在中国读研都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不既申请国外的学校也申请国内的学校呢?不过人往高处走,这可能是你的原因,所以出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Q8:陈先生刚说要做好一件事后再做其他的,舒先生也说了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舒:我的意思是把你的兴趣和专业以及未来的规划结合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可能会一事无成,因为人的兴趣是会变化的。

  Q:如果有这么一种情况呢:你有一个不错的平台,但你明明知道它并不适合自己,那么是否要坚持?如果同时又会有很多的机会出现,那么如何选择?

  陈:还是那个老问题——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被外界的社会评价左右了。一定要沉下心来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一个经常被谈起的故事,说一个富翁在沙滩上晒太阳,看到一个渔民钓了很少的鱼,也去晒太阳。他就教导这个渔民说:你为什么不多钓些鱼,挣更多的钱以后再晒太阳?渔民说,既然我现在就可以晒太阳,那我为什么非要那样晒太阳?这个故事已经流传很久了,就是说你要想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就是想晒太阳,你就没有必要去钓鱼。

  Q:那么陈先生我想问一下,既然这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笑)

  陈: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想法,从一个侧面来讲确实是中国教育出了问题,九十年代初我见过中国最优秀的校长,是当时的上海建筑中学的校长,96年他说过一个观点,他说中国的学生最缺乏选择。从小就被家里安排要上最好的小学,然后上最好的中学,接着上最好的大学……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了。

  李:是的,其实情况已经好很多了。以前大家根本就不会想到问我自己想要什么,我有权利选择什么,对不对?以前都是单位、学校安排我做什么,现在总比以前好多了,应该把握住这些好机会。

  Q9:我原本管理一个小团队,现在管理一个大团队,不知道如何进行这种转变?

  李:一个很好的leader应该可以从任何一个工作跨越到另外一个工作。当你在管理一个很小的团队时,会很习惯地告诉他们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你们该做什么;如果你管理20-30个人时,你可能就是在引导这个团队;当管理50-100个人的时候,你做的就是鼓励这个团队;当管理300-400个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祷告他们不会犯错了。呵呵!所以说你要能够放得了手,让做你以前在做的事的人来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9:15:11 | 只看该作者
B组黄勇组讨论记录

录音+整理:王晓娟

  黄勇:大家随意些,今天mentor 不mentor的,随便聊聊。(大家笑)

  孙畅:那我先自我介绍下,我在新东方工作,是新东方在线的负责人,我们公司是新东方旗下的一个企业,主要做网络教育的,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同学,应有很多都是我们的线上用户。我呢,首先不是毕业于名校,是北京大学教育出身,然后也一直在国内工作,在通用电器、飞利浦、微软,在2000年开始做互联网,在中国网通负责整个宽带的业务,04年加入新东方,然后就开始做网络教育,呵,我给自己做个广告啊,我没有像刚才介绍的朋友那样有海外经验,我没有留过学,在中国读大学,在中国工作。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是我觉得我有许多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因为我和大家一样是学习,然后一步一步的这样走过来,特别是我觉得对女生来讲(大家笑),因为我是女生嘛…

  段晓燕:其实我也算不上成功人士啦,是这样的,我在21世纪经济报道工作,我正式加入是03年上海,但是我在研究生没毕业就已经在那工作了,因为刚一出来我就特别喜欢这份报纸,我原来学外语的,后来就新闻了。我特别喜欢沈浩的一句话:“新闻创造价值”,我也在很多媒体做过,后来实习、又有很多实际的接触,我觉得中国的媒体——其实我觉得媒体在社会的发展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那么中国呢在社会这么快的变革,包括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不大对称的方面。没有一个很好的媒体,就是说提供有效的信息,能够给人帮助,但你看西方的媒体成长的过程,我们现在说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也好,伦敦也好,你们看吧一流的媒体都在那里长大起来,为什么他们能长大,因为他们是跟经济一起成长的。中国也是这样,中国刚刚开始这种经济的成长,其实也是媒体成长的机会。我之所以喜欢这个行业呢,是因为我觉得媒体是真正能够给人创造价值,提供有效信息的,我就想做这样一件事情,于是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从没毕业到毕业一直都在做。后来我看些外企的东西觉得他们做的特别特别的好,我就把他们的story 以及成功之道,他们在中国如何获得成功,在世界如何获得成功,怎么去做好他的管理,怎么去做这个文化的建设,怎么打开中国市场等等,做了很多这样的一系列尝试,在企业界反响也很好,后来我就想外企的东西到我们中国来怎么样呢,我这个人比较爱国,我又很好奇,我就想国企他有很好的资源,这一批企业他如果不长大、不变革的话,没有竞争力的话,那中国是决不能融入世界的…于是我就保持这样一个好奇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想catch up 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follow up 看能不能做些贡献。反正我个人的愿望就是“follow my heart to do something useful and happy.” , thank you 。

  丁筠:报一下流水账,我叫丁筠。我走的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人员的路,我毕业到现在13年半的时间了。以前学计算机,毕业出来做银行,做了一年,觉得生活不能这么过,就出来自己开了个公司,和几个同学一起,刚好当时有个同学问能不能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开公司,其实没有什么行与不行,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觉得可行就做了,就去试。这个公司开大概做了三年,还是个小公司,也没太做起来,也没有像黄先生的那样——(众人笑),当时欠缺的地方很多,现在想起来,叫做:如果成功了是个异数,就是太奇迹了,不成功是个常数。(众人笑)所以三年后,我们几个商量后把它给关了。然后我加入了微软,我在那共做了9年,2个月前离职。在那做过工程师,管开发,做项目经理,做顾问等。现在又和一个有同好者开了家公司,做与internet 相关的business。人说学而优则仕,我这叫做coding 优则卖(众人笑),卖完了之后再转向另外的方向,做些不同的事。至于个人的兴趣,我有个2岁半的孩子,已婚,(笑)爱好滑雪,去年把胳膊摔断了,今年还要去,还有围棋——

  黄勇:以后我可以去找你玩,因为我有一个一岁八个月的女儿,另一个七岁,两个女儿,呵呵。

  孙畅:我的竞争者…(众人笑)

  黄勇:我写了很多关于我女儿的文章,没有不为之感动的,我是一个有爸爸综合症的人,哈哈,(众人笑)

  段晓燕:是嘛,我们以前有个类似的专栏,都出了本专辑了,反响特别好,您可以向我们投稿呀——

  丁筠:接着晓燕刚说的,其实现在的社会人们需求越来越多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外部环境已经很好了,那就要看我们喜欢哪一块,想投身哪里了,所谓师者,黄师父——

  黄勇:不不,你们两个都比我有成就,我之所以能到这来,是开复跟我开玩笑,其实我来之前刚下飞机,都还不知道来做什么。不过我蛮愿意交许多的朋友,我年轻的时候,现在也年轻呀,(笑)我老板82岁,做生意还做的好的不得了,anyway其实我们都愿意和你们分享这些,说白了,我们今天不管mentor 不mentor的,这样讲,你们在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还有些value (众人笑)。

  我读大学的时候是特别喜欢演讲的,现在越来越不自信了,我以前清华、北大到处去演讲。我做记者的时候在北大开公共关系课,他们学生告诉我那才是真正的公共关系课,不是书本的,那时是胡说八道的,还没有开公司,没有什么好讲的,我就是书读的太多了。我还有个喜好就是研究战争,我那时读了上百本有关二战的书,所以你说跟我谈个迈克阿瑟啊什么的,我非常有兴趣跟你谈。

        Tina :接下来大家请说说自己是哪个大学,什么专业的好不好?

  同学1:我是四川大学的,学管理,今年毕业,工作了,在找工作当中其实有很多的想法,其中有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位小姐是很相像的,我也偏爱国企,记得一次课上老师问我们将来打算的去向时,我们班里22名同学,只有我回答想去国企。为什么?理由就是我认为国企内有很好的资源,国企需要发展,而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而我就是想成为能为国企做些贡献的人。所以我选择国企,在找工作过程中出一直瞄准国企,当然最终我实现了,来到了国企,还在北京。{哪家}信息产业部的电子六所。其实这个过程还是有点曲折艰辛的,当中我也辞过学校,原本是要留校的,但是最后我还是改变了主意,选择为理想去奋斗,去国企实际的签约是很晚的,但最终我实现了。可能来到国企会发现和想象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觉得国企给了我了个很好的平台,只要我努力把握机会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叶金州: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叶金州,我的学术经历比较花,02年考入北大的时候是德语系,学了一年,好不容易考了个年级第一,然后当时特别喜欢学物理,就转而学物理,当时什么爱因斯坦啊杨振宁啊都是偶像。

  黄勇:我们都是被他们骗的。(众人笑)        

  叶:上了一学期的课感受到了。(笑)感受到被骗之后呢,就想物理什么好玩的都没有,到大三分专业又分到了天体物理,当时有个长江学者,他在英国呆了9年,功底还不错,跟他学了两年天体物理,就大四了嘛,中间又非常不幸的上了门哲学课,就被哲学勾引了,之后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也是阴差阳错的吧,就保到了哲学系,结果面试的时候还不小心面了个本专业第一。

  黄勇:你是很聪明的呀,天生丽质,想做什么做什么。

  叶:这倒不是,就是您说的什么都不怕,事就是人干的,这里清华的同学请原谅,北大的同学可能就是有点毛刺儿。(众人笑)

  同学2:我是清化大学自动化系的,研二,我们两年半毕业。我最初是精密仪器考入清华的,那时候是因为家里面爷爷和父亲都是技术工人吧,从小摆弄各种东西觉得挺喜欢的,结果大学的专业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根本没有多少动手机会,后来买了电脑,玩着发现自己对这个挺感兴趣的、也挺擅长的,当时很狂热就想转系,但当时只有自动化允许转,比较相关,就转入了,成绩也不是非常好。当时高考完就觉得解放出来了一样,觉得终于不用再学习了,于是就参加许多社团,做些工作,结交许多哥们,不想学习,所以成绩不是太好。而转系要求成绩比较高,我很幸运的可以转了,然后开始学自动化,结果学学又发现这个本科阶段理论实在太多,而我又不太喜欢,读研的时候又有做项目的,我就报了跟着做,做了几个软件开发的项目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擅长。有那么一句话说是年轻人经常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做创作天赋。我就有点属于这种了吧。(笑)

  同学3:听了这么多,我觉得我或多或少都和大家有彼此相像的地方,首先是转系,开始是环境系,发现自己实在不愿意学化学就转到自动化,现在读研一,又和博导那边有点联系,所以现在也算跟着做博士的项目,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从技术出发,这点和丁先生有点像。(呵)

  张亮:大家好,我叫张亮,是清化大学计算机系的,基本上写了四年的代码,我属于programmer,现在包括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创业团队,现在的想法是和同学也创个业什么的。

  何琳:我是清华汽车系大四的学生,我觉得我走的路和大家相比就比较普通了吧,是传统的那种中学成绩不错然后考入清华。我觉得我学的东西也比较杂,我中学的时候选德语做为第一外语,后来大学考入汽车系,觉得学纯工程的东西也比较枯燥,就选了车身设计为主修方向,就是说一方面学美术一方面又学工程,目前打算可能就是出国留学吧,就这样。

  宋磊:大家好,我是研究生第三年了,马上就要毕业了,现在正疯狂的写论文,抽空找点工作。

  黄勇:为什么不调过来呢?

  宋:不敢调过来呀,要不然就得明年毕业了。(笑)

  孙:清华,找工作好找。

  宋:不是,是因为老师对论文有高点的要求,我的经历也有点普通。也在清华汽车系,考清华只多一分进来的,推研又是最后一名。(众笑)[你很幸运嘛]不过自己研究工作做的很好,积累了很多经验 ,做过辅导员,其实我就是何琳的辅导员。

  武苇:我是清华大学材料专业的。我想说我一直选择专业的事,我在高中有段时间只学数学,要参加数学竞赛,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考数学竞赛是很酷的,(        众笑)然后我就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是唯一的一个满分(了不起),考完之后,被保送北大数学系,他们说有70个高考冠军在里面,我想我去肯定是第71名,(众笑)想算了,不学这个。那时又特别想学土木,但我妈他们说那样我就老不回家,也没意思,非不让我选土木,后来再一看我高考分也刚好不够,就不用选土木了。我放弃了保送,考清华。考清华的时候,我没复习数学,我以为没事,结果150分的题我考了101分,差一点没上了,刚好够清华的线。后来清华的老师向我介绍专业,我问除了土木还有什么样的专业呀,他说我能学的专业不多,(众笑)就是环境、材料什么的。我说材料是做什么的呀,他说,材料就是搞纳米,我想这个挺好的,他说是呀,就是把原子不停的排呀排的,排出各种性质。我想这个比数学更酷就学这个了(众笑)。

  到了材料系发现这学科对化学的要求好高呀,我都不会。到大二的时候我还非常想当科学家,因为我和一些教授聊的时候觉得科学好神圣呀,于是就到实验室做实验,做到现在发现材料就是些没啥用的学科,(众笑)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称量、把一些化学药品混合到一起,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出来,还有就是,我只知道这是国家给我们的项目,就不知道这东西搞出来有什么用。我给学生教课半谋生(众笑),曾经给好多小孩补课,都是在年级里很一般的成绩,给他们定计划,结果后来他们参加竞赛都至少银奖,就是北京市前十名吧。但实际上,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实际的技能,我很会考试。

  孙畅:不是,你可以来新东方这样的地方工作,或者可以自己创业搞一培训学校。(笑)

  黄勇:你可以去美国,美国学生最需要教怎样考试(众笑)

  武:我在实际应用上就不大好,我有时觉得,这样教孩子简直就是犯罪。(众笑)我考数学竞赛满分的那次,卷发下来,四道大题我一个不会,选择题我有一半不会,然后最后是满分。(众笑)我教孩子的时候,一道题他不会我也不会,然后我教他怎样猜出答案,他就照法猜,结果一年以后他和我一样。(众笑)

  众:你应该去做心理学家。(笑)

  段晓燕:我是最怕数学的了,基本考试都在及格线上徘徊。(哈)

  黄勇:吹吹牛啊,我在高中的时候老师问一道题有没有新的做法,我不用思考就有,老师以为我胡说,叫我上去做,我就写,老师又挑毛病说太繁琐什么的,我就说还有新做法,我又给写出来,有时我一连写出好几种做法,其实很简单,为什么?因为那些题都做烂了,各种方法都差不多,再说你说那个年代学物理出身的不聪明可能吗。我八一年的大学生。

  朱彬:我也是清华材料系的,今年大三,我选这个专业其实和他们还不太一样,我爸妈都是地质学的教授,从小他们就希望我像他们一样走学术的道路,特别对女生来说,清华的一些专业并不太适合来学。材料,其实作为科研还是相当优秀的,所以当时简直就是没有异议,大家集体公投把我投到了材料系。进来之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一定在科研这块,而且我跟教授沟通过,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科研,是否可以做一名十分优秀的教授。所以大学这三年来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事,包括在校记者团工作,在保洁公司兼职,还有最近修经济的二学位,我觉得我就是通过做事和更多的人接触,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及擅长的方面。今天来到这里,大概只有这位同学和我一样是大三的,其他大四,研究生,博士,对自己的未来都已经有了方向和目标,而我今天来还主要是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9:32:12 | 只看该作者
C组杜家滨组讨论记录

录音+整理:huwenfeng

  杜家滨:大家请坐,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一个办公室里面上班,饮料可以随便地拿?

  同学:这是我的理想,哈哈。

  同学:我之前在微软实习,里面有免费的矿泉水。

  家滨:没错。我们那个时候还给每个员工吃午餐,后来大家就不出去了,坐在电脑前面就工作了。我们想一想,原来挺值得。(笑)晚上呢,也给他们吃晚餐,其实我们那时候办公室就在离这儿没有多远,旁边也很难找到餐厅,而且我们也怕不卫生,后来我们就把那个盒饭点好了送进来,我们有很多同事就晚上不回家了,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没地方洗澡,这个好解决,我们就盖了一个浴室;所以,其实公司应该帮员工去解决问题,不要让员工拘泥于这些东西,这样他希望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没有要求员工早上八点半必须来上班,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但是要尊重你的客人。周杰,我们要请你,还有晓丹,还有Dennis,从你们三位自我介绍开始。

  周杰:其实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学生,一起来向家滨学习的;我叫周杰,来自清华,然后在美国耶鲁拿了硕士学位,2002年去了Google公司,在Google工作了3年多,7月份的时候派回到中国来,负责研究工作。

  杜家滨:晓丹是98年清华毕业的吧?

  晓丹:对,我是98年清华研究生毕业,所以他比我小;我是姜晓丹,公司离这儿很近;我是91年清华本科,后来留下来读研究生,98年的时候做了清华科技园的第一个入园企业,跟童之磊是一拨的;清华科技园的企业,我们也算是硕果仅存的几个创业企业吧;主要在做的事情是办公管理自动化,被评为中国高科技增长50强的21名。

  杜家滨:刚才有一点,他们没有提到的,他们当时一起出来创业的几个人,现在都还在一块;就像刚在曾博士讲的那样,一起创业的人,现在都还在一起互相支持。所以其实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为什么他们一起创业的几个人能够团结在一起,把公司发展往前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Dennis,他是七岁离开台湾,然后到了美国,在今年刚离开Microsoft公司,让Dennis说一说。

  Dennis:我本人是从另外一个方向来,在我们家里念书的,我是最烂的,全部的名校像MIT、丹佛、哈佛,我哥哥们都上过,博士、硕士、MBA都有过;我差不多11年前拎着箱子离开美国,到了香港,口袋里是2000美金,奇奇怪怪的有三个Offer,然后我选择了微软,微软的Offer是其他两个Offer的一半;我以前有工作在美国埃森哲,本来打算在香港工作两年就回去了,然后奇奇怪怪地十年来,到了中国,认识了老婆,结了婚,生了孩子;我进微软中国的时候,家滨还在微软,然后是开复来微软的时候,我也在微软;我在微软待了两个部门,做了11年,然后是,上班早上不想起来,然后是“被老板骂”,或者是“骂老板”——没有那么离谱,可是感觉上就是渐渐厌了;最近,今年——我可能比较老一点——开始创业,其实也没那么老啦,我是68年的。我工作了很多年,做了一些事情,在大公司里面,然后现在就是自己在做一个企业。

  周杰:大家有什么细节问题待会可以交流。说到“成功”,我觉得我谈不上成功,在这里就是分享一下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个人的Believe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寻找快乐,这个跟开复讲的是很有共鸣的;人生的话,就是说大家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不一样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路,有的路可能每个人都认为是非常好的一条路,但并不时适合每个人,走你自己走的这条路,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另外一个体会就是,过程胜于结果,因为你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幸福,感受快乐。结果其实只是一个点,也许是一个光辉的点,也许是一个其他的点,其实这个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感觉体验幸福。

  同学:我现在有个问题,您说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子,学的东西不是自己喜欢的。

  周杰:对,我觉得可能在中国大家上大学,一入学的时候就决定你的专业是什么,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你可以在大学本科中间选择自己的专业; 我上大学是学计算机的;我就觉得计算机是做机器人的,很酷,后来其实这个我也挺喜欢,但和刚开始想的事很不一样。所以你讲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但就像开复所说的,人生要自己创造机会,像他最后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然后就是只要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不是就能主动寻找机会,向它靠拢过去;比如说你很喜欢金融,但入门的时候不一定是学金融,我知道在清华有很多很多讲座,很多很多外边企业的人会过来讲他们的经验,这就是很好的体会,不一定非要去这个专业才可以获得这个专业里头的知识。但也许你要学一个MBA作为一个敲门砖,才能够正式地进入这个行业,但你本身知识的积累,就是通过各种各样途径来为自己创造机会;也许这条路是有曲折的,也许不一定是你一下子就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但可以逐步地靠近,这就是我自己的感觉。

  晓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面临一个很重要的抉择。在我们那会儿,也有类似五四奖章那样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每年十个人,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其中一个;我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也是完全不知道公司是什么,当时我们的辅导员、校团委老师找我谈了两天两夜的话,清华的研究生干部不是像你这样,像这种学生干部,应该是毕业以后去校团委,然后读在职的博士,几年博士下来,基本上能做到副书记,然后离开清华时副处级,你又在学校期间又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到了28、29岁是正处,然后剩下的时间,跟其他人熬也把他们熬死对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路,现在我很多同学就是这样,已经做到局级干部的好几个,但是当时我觉得应该更open的去和更多人交流,像这个从政可能比较辛苦啊,要从打开水做起,其实是个很难的选择。

  其实,即使我做了现在这样的选择,也会有非常非常不开心的时候,像刚开始不到一年,我们资金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把注册资本当作科研经费,做研究做了差不多一年以后,发现工资开不出来了,才知道原来需要挣钱然后才能花钱;那个时候肯定是不开心,非常不开心,那时我们8号发工资,我从6号就开始偏头疼,早上起来坐床边发傻,不知道这个月工资到哪找去。但是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的就是坚持,所有的事情都是会有曲折,那天看了一句话,叫“人生的路上曲曲折折才美丽”,所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什么叫做我喜欢的,我擅长的?刚才张校长也说“我擅长的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所以我擅长”,但是当你发现这事你已经不擅长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喜欢?也许你再喜欢一段时间,你又擅长了,其实关键是在那个转折点的时候,你怎么去坚持。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高三语文课本里的一句,叫“事实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这真的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竭尽自己的努力,问心无愧地去把它做到最好,那么同时我也有很好的一个心态,既然我已经付出,我当然希望它成功,但是我更相信从宏观的角度,从大的角度来讲,是水到渠成的;我觉得有好的心态,有自己全力的努力,事情一定会好的,到等我盖棺定论的那一天,也许有人会说我是成功的。

  Dennis:我在Microsoft的时候,差不多快两百个人,这些人从各个地方——但大学生没有——基本上都是中软这些企业过来的;我个人感觉在你们现在的时候无所谓啦;你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在埃森哲的时候,它有一个学校,像大学一样,送你去那培训一个月,一个月毕业后就把你派到Project里面;我在那里3年后,也做了一个Manager什么的,觉得哇好伟大,其实不是,就是被“洗脑”。它是教了你一些东西,但离开了以后,其实没什么东西;就像微软,哇微软好伟大,离开了以后,觉得没什么;事实上,你在每个阶段都在学东西,而且有的时候,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会发生,你逼不得已的;我是我们家里唯一被一个大学拒绝的,我申请大学的时候被斯坦福拒绝了,无所谓,很多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很多奇怪的时候,事实上不是你的选择,而你认为是你的选择……

  晓丹:我觉得你刚才的故事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很早去设定了一个目标,在自己不Ready的情况下设定目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把手头的事做好,这样最好,考虑现在能做什么。因为你经历的每一个过程,其实都是在学东西,我突然想起一个例子,我太太的例子,我很佩服我太太,我是硕士,她是博士,我们俩本科是同届的,那时我是信息管理,她是决策支持,我做的事给她,她决策一下,她做得非常的精彩;她是清华的直博,在我们那会基本上是要5年时间,我太太是自动化系多年以来第一个博士资格确认考试得满分的,然后是4年直博毕业,毕业时拿了两个Offer,一个是麦肯锡的,全国700多人招三个,要7轮面试,我太太是第三轮就确认下来的,同时拿了一个IBM的Offer,我做了她很多的工作,她去了IBM,呆了一年的时间,她就觉得做研究不好玩了,开始对Business感兴趣,她当时去IBM的时候,麦肯锡给了她一年的延期,说你一年之内随时可以加入我们来,虽然那时麦肯锡的Offer已经比IBM低了百分之三十,她还是坚持去了麦肯锡,我拉不动她了,她是做决策的嘛,我只能提供信息,说这个麦肯锡很累,哈哈;然后她在麦肯锡做得也非常出色,直接升职,在她之前做得最优秀的是一个香港学生,升职用了2年3个月,我太太是11个月就升职了;我觉得她说服我的一点就是说她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要往Business方向发展,所以去了麦肯锡,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意,也许能够找到喜欢干什么。在麦肯锡做了将近三年,突然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Start up,把我吓坏了,我说我们家变成创业铁人之家了,我这已经有一个创业了,又出来一个创业的;因为她在3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2年的时间在做保险业的咨询,然后她要做一个如何买寿险的决策支持系统,用这个东西来去支持保险代理;我真的很佩服她,因为她干的这三件事,说实在的差异挺大的,结果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她把这三个过程连到了一起做了一件事,所以她的公司被评为十大创新经营模式的第一名。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是个有心人,只有在这些过程都经历之后,你才能真正找到什么是适合你的,什么是自己喜欢的。

  同学;我是北大计算机系的,现在保研继续读计算机,我想问各位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想成为一个创业者,最主要是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周围有些人觉得一毕业就出来创业还没有准备充分,需要在大公司锻炼一些年,然后再出来;或者说毕业后直接成为一个创业者,然后一点点地摸索;这些都怎么选择?因为我比较喜欢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不希望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一个职员,我觉得那个不适合我,想得到大家的一些建议。

  Dennis:我发觉北大清华大学的学生,可能看了太多文章,看了太多电视,大家都要当大老板。大家听到的这些故事都是很伟大的,我同意好伟大,可是大家听到的东西都是人家已经成功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说什么是成功,但是你看到别人的成功,看到的东西事实上都是表面的,没有看到深底;可以这样说,你现在开始自己创业的话,是非常非常寂寞的事情,真正的CEO非常非常的寂寞,有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解决。

  同学:也不是一定要当大老板,其实当个小老板也很不错;就是说你在别人的下面工作,别人给你发1000块钱的话,不如自己赚来500块钱更快乐一些。

  Dennis:可以,但是在你生活的不同阶段,你会有不同的需求,等你大学毕业了5年6年7年后,等你需要结婚的时候,需要房子车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需求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并不同,会碰到不同的压力。可能有些人会像杨致远,或者是Google这两个创始人天才那样,但话又说回来,有多少人是那样子?我家里人比较喜欢念书,我选择的路是大学毕业以后先去打工,锻炼几年,去大公司去锻炼也不代表你很成功,可是我也看到许多人在大公司里面发展很好,他的家庭也很好;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一样,所以说你有自己的选择,我觉得你太早了,这是我个人感觉,除非你真的是天才儿童。

  周杰:我来讲一下,其实刚刚讲到,一个人最幸福的是做他喜欢做的事,不管这件事是什么样的。开公司的话,你可能要问自己开公司创业是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你觉不觉得快乐?如果你想以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Business,这个企业很成功,这是你的乐趣和快乐的话,那你可能要想你怎样走到这个过程。我有种感觉,国内很多朋友来聊的话,大家都比较心急,包括我自己也是挺心急的,总想很快达到自己的成功,迅速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有个朋友有个格言我很认同,叫“Slow is fast”,看上去很矛盾,其实想想是很有道理的,就像你想有自己的Business,毕业以后开始去大公司,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准备,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可能想把公司做得很大,中间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些大公司也会碰到,如果你先进入一个大公司学习,你会看到这些公司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大公司是如何来运营和管理的,这些东西如果你直接去创业的话,是不会获得的,或者要付很多学费才能获得,这也许就是一个“Slow is fast”的一个例子,你在大公司建立很多很深的阅历和底蕴,然后厚积而薄发,实际上反倒是Fast,你公司起来的时候会更顺利,更快,而且很多事情会看得更透。

  杜家滨:你觉得你想创业吗?你怕什么?为什么还犹豫呢?

  同学:我就是想要做一件事,但不知道是什么事。

  杜家滨:那怎么办呢?

  Dennis:我再补充一下,有些人天生就是创业者,把公司做到一个规模就把它卖掉,很Fit这样,我认识几个人,就是做一个公司卖一个公司,做另一个公司又卖。

  杜家滨:我会建议如果你确定你要做这件事,也觉得如果你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那么你就应该赶快去做;假如你的确是拿不定主意,在磨蹭在考虑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成功,绝对没有什么运气会帮助你的。但是我要讲的是,如果你碰到的问题是假设出来的,就应该说“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回答假设的问题”,这是很合理的,根本不可能回答的。

  同学:我再问一个问题,就是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方向?这可能是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吧,但是我发现在中国大学教育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更多是随大流。

  Dennis:我是一个非常不乖的孩子,非常不喜欢念书,所以你再问我需不需要念书的话,我会说“NO”,这个不代表任何东西,因为你在社会上还要学更多东西,就像刚才有人说IQ和EQ,你再高的IQ没有EQ的话,那就不好;在中国,念好书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个好地位;所以其实,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

  杜家滨:好,OK,今天我们分组讨论就到这,待会让谢剑威同学代表大家做一下总结,我们现在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20:01:48 | 只看该作者
D组张钟浚讨论记录

录音+整理:袁乙蝉

总体提纲:
  1.相互自我介绍和对本次导师项目(mentorship program)的预期
  2.一个大学生(包括本科,研究生和MBA)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择业方向怎么办?
  3.应该选择自己的兴趣,还是随波逐流,争取赚到更多的钱
  4.名人成功的妙诀 (心胸宽广)
  5.当看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赢得一个结果的时候,总会觉得心里不公平,在这个时候应该要选择利用人际关系和身边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快达到目标,还是坚持努力工作最后花更多的时间
  6.总结每人学到的东西

  1.自我介绍:
  张钟浚: 纽约科技大学校长
  顾常超:现任职于M-zone

  总体预期:
  -非常希望能扩大自己的资源,认识和自己有不同经历但是都是想要发展自己的人
  -能够找到为自己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议的人或是人际网络

  2.一个大学生(包括本科,研究生和MBA)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择业方向怎么办?

  Q1:我真的不清楚我以后能做什么,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很多时候觉得非常迷茫……

  张钟浚 :很难有人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20年后可以做什么,甚至是如果他/她能给你一个答案的话,那也未必是真的。很多时候计划不如变化,我也很难知道我5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尤其对于你们年青人来说更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家不必要很着急。 Planning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doesn’t really make sense because during these five years, things are changing.

  Q: 那怎么处理这种迷茫呢?

  张钟浚: 之前我们说过,要想找到自己真的适合做什么就要有好奇心(curiosity),这是很重要的。不去尝试很多时候是很难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的Junior mentor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顾常超:我非常赞同David教授的观点。我觉得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架中,要不停去探索新的机会。还有就是成功的心态是很重要,不要放弃任何能让自己成功的契机。要以一个很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与事。 Be ready for success.

  张钟浚: 非常赞同!We should open to all the opportunities,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时刻为每个机会做好准备。 比如说我的儿子,之前是哈佛数学系的,但是他现在在投行工作,和金融业打交道。他也曾经很迷茫,于是他会找我们坐下来聊一聊未来的构想。我们的建议就是让他不停去尝试新的事物。

  3.应该选择自己的兴趣,还是随波逐流

  Q2: 我很喜欢物理,一看到物理我就很高兴。但是我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应该融入商业社会,因为那样的话可以挣到很多钱。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唉……

  张钟浚: If you are good at it you will like it, if you like it, you will be good at it 如果你选择了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你真的对物理很有兴趣就是应该坚持。还有就是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要总是叹气,因为这样你会以一种悲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了。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Q:不是这样子的,只是最近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

  张钟浚: 要相信一点,没有过不去的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我走过这么多年再回头看自己的人生觉得什么都没有那么有所谓了。

  顾常超:没错,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开心,只有开心才能做的更好,这样从长期来看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4.名人成功的妙诀

  Cecilia(张校长太太) : 我们在美国可以接触很多上层社会的人,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但是他们也不是完人,他们也有很多缺点,但是他们一定有一个特别的强项让他们脱颖而出。 但是这些由两个特点:一个是他们都很喜欢自己的事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他们又有一个很宽广的胸怀。没有一个开阔的胸怀,就会让你陷入很琐碎的小事情,不能思考自己人生的大方向了。

  张钟浚; 我们看很多管理者之间就会发现,任何成功的合作者之间他们的优缺点肯定是互补的。所以你们不要害怕和经常challenge你们的人一起共事。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学到更多,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5.利用人际关系和身边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快达到目标,还是坚持努力工作最后花更多的时间?

  Q3:当看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赢得一个结果的时候,总会觉得心里不公平,在这个时候应该要选择利用人际关系和身边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快达到目标,还是坚持努力工作最后花更多的时间?

  张钟浚 : 你提出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个问题。Integrity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如果你的朋友是通过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来获得最后的结果,我觉得是非常不可取的。

  Q:他们也不是说通过一种不好的方式,只是他们非常会运用自己的资源更快达到的效果。

  张钟浚:那这个是一个working smart 和working efficiently的问题。刚才也说了,一个人如果成功,绝不仅仅只有他们自己,肯定还有他们的朋友。很多时候是双赢的局面。学会运用社会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一门社会课。

  Q:在我努力工作去争取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我那我这样很努力工作是不是不是很smart的行为。

  张钟浚: 没有努力就没有最后的结果。这个和work smart是没有冲突的。做事情的方法很重要的。如果想要超越,就要有很好的态度,不断争取和努力,还有有效的运用身边的资源。还有就是一个有这个社会没有所有东西是很公平的。胸怀宽广的人不会太多去计较给与和所得。

  顾常超:当我们还没有很多社会资源的时候,也就是刚我们刚走出社会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生存,没有了最基本的生存,我们没有办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资源。但是当我们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想要去给与别人一些东西。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变成了社会的资源。我们在让我们变成资源的过程中,就是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

  6.总结每人学到的东西-        要选择让自己开心的问题
  -要学会平衡资源和个人努力
  -宽广的胸怀
  -Be open to all the opportunities
  -If you are good at it, you will like it; if you like it, you will be good at 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20:08:47 | 只看该作者
E组曾宪章组讨论纪录

录音+整理:简文萍

  童之磊: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观点,就是“三专”,第一要专注,专注之后,你才会专一,专一之后,你才会成为专家。在任何一个领域,只有专家才会胜出。
中国人都很聪明。犹太人也很聪明,但是犹太人太少了。中国人太多了,有十三亿人口。每个想法都有很多人在讲,但为什么别人想到这个主意他能做,你做不了?区别在哪里?因为他在这个领域是专家。专注,专一,之后是专家。所以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和勤奋。

  宋昊:我是1995年年底和新东方的俞敏洪等人一起开始创业,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在2000年离开了新东方,那时候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做得比较久了,有一点点审美疲劳了。然后就自己开始创业,在几个行业都有所尝试。到了2002年,我因为创业不太成功,心情也不好,觉得需要换一个环境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我妻子就说,你去读书吧,既然什么都没有了,你就去读书吧。于是我就到了英国牛津,读MBA。读完回来之后,这两三年主要在做个人投资方面的事情。
   
  我对曾先生刚才说的“每天早晨高高兴兴去上班”特别有感触。我对成功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你现在每天的好心情远远大于坏心情,那么这对你来说就是成功的事情。如果某一天,你发现你做的事情使你每天的坏心情远远大于你的好心情,那么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不合适的,你就要去改变它。你要有勇气、有激情、有智慧去改变。

  Alan:我谈不上成功,才刚刚开始。我的感受是,第一个,每个人要做自己喜欢的人。每次你做一件事情,你觉得这件事会不会让你往你自己喜欢和欣赏的方向走?这个社会对你的认可固然很重要,但最后还必须是你自己认可你自己。
   
  第二个,在早期的事业中,要找一个比较高的标杆。有时候,看到周围某些人发了小财,有了小成功,你会很羡慕他们,但是高瞻仰瞩之后,你对这个世界的视角会完全不同。
   
  第三个,要不断地使用你的大脑。大脑不要怕把它用坏了,只会越用越好。总是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去思考的。比如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就着随便一个什么东西讨论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前几天我们还讨论到了马桶的改进。这个马桶几千年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地方需要fix的。就是说要不断地使用大脑。
   
  第四个,大家都在想怎么样我才能成功,但是有时候不如花一点时间想想,你怎么才能帮助别人更成功?也许就在你这么想的时候,很多门就打开了。

  问答阶段:

  Q1:童先生和宋先生都曾创业,而郭先生则追求大公司,请问郭先生是否想过要创业呢?

  Alan:我觉得我的优点在于我比较有创造力,但我的缺点是容易分散精力,我这两天会很喜欢一个新的东西,但是过两天又会被另一个东西吸引了。这样的一个性格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挺危险的。并且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要选那种能让我定下心来做、并且能做到最好的工作。
   
  另外,我觉得人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我不太相信那种职业的创业家,那个是雇佣兵式的创业者,是不对的。

  童之磊:创业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其他的很多事情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一定要依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方向去做自己最合适的事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你要想清楚你究竟喜欢什么,然后你一生做下去。等到你八十岁的时候,你觉得你一生只做了这件事情,但是你做得特别开心,你觉得你这一生没有白过,那就足够了。

  宋昊: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事情,多积淀一些东西。在你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双无形的手会领着你往前。我相信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会发生的。这个世界是因果的。


  Q2: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比较明确的价值观,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大致的标准。但是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和这个标准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短,反而又拉开的感觉。那么要怎么克服它,使自己朝着自己的标准进步得快一点呢?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Alan: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offer一两个thoughts吧。
   
  人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什么决定性格呢?习惯决定性格。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要有一种性格,就要先养成一种习惯。其他的比较抽象,比较难说怎么样去塑造自我。这个习惯可以是每天读十多分钟的某个方面的书,如果你不能沉静下来,去运动一下也挺好的。

  当然人都有弱点,要改变其实是很难的事,所以从另一方面就可以更注意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是所谓的“扬长补短”和“扬长避短”嘛。

  曾宪章: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的目标在那里,但是你达不到。那怎么办?所以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多去参加一些研讨会,可以碰到很多有智慧的人,火化的激荡可以是你产生一些灵感;多去参加一些有助于你的社团活动;或者是多到国外走走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有时候你处在一种环境,需要有人对你讲逆耳的话。我认识一个人,他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我是斯坦福的博士,我在硅谷做过,我什么都做过,所以他要创业,他写了个proposal,想寻求投资,但是他的proposal被那个领域的大佬都condemn掉了。后来他就找到了我,我是比较会说实话的人,我在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他了之后,就跟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对他是当头棒喝,我跟他说:“Today, you are nobody.”也就是今天你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你怎么可能去要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去做你这个proposal呢?在professional manager这方面,yes, you are somebody,但是,在你想做的这个领域,you are nobody。我跟他说,你回去好好想一下,你是nobody, 你不可能从零跳到一百。刚开始,他跟我辩了很久,讲了很多理由。我就告诉他,怎么样把这个proposal进行切割,怎么样一步一步来做。因为很多时候,你无法一蹴而就,所以需要分成小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你achievable的,是以你今天的能量可以做到的。后来,他做得很成功,在那个新的领域是前三名的。

  我讲这个的意思是说,在某个领域你可能是优秀的,但在另一个领域你不一定是优秀的,但这个常常被你忽略掉了,你以为自己在这个领域也能成功,这不一定。所以我们说,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你成功了,你enjoy在那种环境之下,你想跨行,跨得太厉害了。这样常常会导致失败。

  所以,你现在的目标是不是订得太高了一点?如果是的话,先把它切割一下,逐渐地,点点滴滴,想得多一点,学得多一点,做得多一点。经常很多人说,哎呀,为什么我做得这么多,他做得那么少?做了就是你的。就像我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有人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教给你们之后你们不就和我一样了吗?但是我想的恰恰相反。我为了教你们,必须去学习很多东西,在教你们的时候,我又能吸收到很多东西,久而久之,这就能促使我自己更往上走。所以,一个好的老板就会提拔部属、教育部属。选工作就得选一个好的老板,老板提供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比如,我的特别助理在跟了我一年之后,已经见多识广,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于是我就把他外放,放到美国去,放到欧洲去,经过两三年,他本身就变成一方的战将了。所以,我培养了至少有一百个总裁。我愿意教人家,我把我的本事都教给他们,这并没有削弱我的本事,我反而更往上走。

  读大学的目的在于让你学习到学习的能力。现在知识更新很快,三年五年变一变,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把自己的学习拓展得更宽广一点,你就有更多的技能,很多东西你知道,你能做,那么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以后找工作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因为一两千块就跳槽。有人就说,这家公司给我五千块,那家公司给我六千块,我应该选哪个?这样考虑是不对的,这不是说明你心里就是想这要六千块的吗?其实今天你的薪水在你的一生中是非常非常微小的,你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让自己往上走,怎么样让自己学得更多。

  Q3:在MBA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         

  宋昊: MBA把你原来感性的东西加以理性的梳理,也给你一个广阔的视野,并给你一个人脉,同时,也给了你一个门票、一个标签,有了这个标签,你就能进入一个特定的俱乐部、一种特定的氛围。

  Alan:MBA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对商业世界的规律有了一个了解,这是很好的经历。在斯坦福的时候,我能接触到很多杰出的老师,这帮助我在商业判断方面立了一个高的标杆。所以我觉得念MBA一定要念最好的。

  Q4:职业生涯与私人生活要如何得到平衡?在追求生活质量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怎么处理?

  宋昊:完全的平衡是不可能的,只能有相对的平衡。对我个人而言,我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工作?因为我不喜欢被人管,我不喜欢每天有指标的压力,我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我才能调动所有的潜质和热情。我也是个看重生活质量的人,我得有足够的时间来支配自己,有足够的能量的工作,我得做我自己的主人。这就是我的选择。
   
  你如果想要有得到一种balance的境界,你就必须有付出。我努力了这么多年,我流了那么多的汗,它终究给了我回报,给了我一个再次选择我的生活方式的筹码和机会。什么都是有因果的,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得越多,你的选择空间就越大。

  Q5:我觉得在我们现在这个时期,是没有选择权的,更多的是被人选择。被人选的时候,我不得不接受一些我勉强接受的事情,这怎么办呢?

  曾宪章: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怀疑。老是对自己说,哎呀我不行,微软肯定不会要我的,谷歌肯定不会要我的,其实不一定。有时候你应该思考一下,要主动跟进,创造机遇,谁说你就不行?说不定你就能选择。你找工作,你就要好好研究那个公司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当你去面试的时候,你不但是被问,你还可以问面试你的人:你有没有帮我安排学习的机会?我有多少成长的机会? 你这样主动一点,就会让你觉得你对这个工作是积极的,你是有想法的人。

  Q6:我想创业,这怎么做?

  曾宪章: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快准备。事情没有搞清楚,就不要轻易下手。

  宋昊:我很欣赏曾国藩的一句话: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既做之。你得能承受你的选择的后果。人生有两件事情最痛苦,第一个是后悔,第二个是等死。可能很少人有过这种感觉啊,我被误诊过,等死的感觉太可怕了。
  
  另外,勇敢热情并不等于鲁莽。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既做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20:14:29 | 只看该作者
总结报告及senior mentor点评

  C组:大家好,我们是C组的杜家滨还有三个young mentor都非常强调一点,就是大家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立刻有学生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当现实不允许我们做喜欢的事怎么办,其中周杰mentor的回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是一个过程,比如他从大学的时候去听各种讲座,去找很多机会跟大家讨论,他觉得快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姜晓丹mentor就举了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你可能太早定了一个目标,我们可以时刻在过程中去寻找,才能我们最后需要做什么。最后一个mentor的回答是无所谓,他的理由是,我们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事在强迫我们,一些选择没有那么重要。

  在听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感触,就是一个young mentor在学生会,这条路在现在看来是那么平坦那么顺利,但是他还是放弃了,去选择创业,可能大家都会想,创业失败 了怎么办?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就是坚持,不到转折点的时候,就不放弃。

  我们的结论是,首先,要做自己喜欢做,感兴趣的事。
  其次,不要太着急,要多试试。试的时候可能就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然后,做好自己手边的事,要坚持。
  最后,杜家滨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毕业后去大公司还是创业,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在学校是跟同龄人竞争,走出学校跟很多人竞争,总是要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要做决定,那么他的答案是我们不要怕做决定,通过做来知道这个决定是对是错,做了决定就要做好,要坚持。

  A组:大家好,今天晚上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我们组作报告,因为台下有很多我非常崇拜的前辈和精英,我也非常激动。我们组的报告是由清华的MBA博士和北大化学系的任桑桑小姐一起做的。

  我们组的主题是:如何follow your heart。首先舒骋先生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敢于挑战自己的弱点。舒先生进微软公司时,有三个选择的机会,最后他选择了最有挑战性的marketing来把自己的弱项变成强项,我们觉得这种精神非常好。

  其次是陈志文先生关于宽容心的看法。他讲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的经历:如何从一个批判教育的斗士变成一个保皇派,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样便获得了快乐和幸福。

  在一个小时的提问中,我们总结了一下,有几点很重要。
  首先,要有一颗好奇心,要敢于尝试,只有通过试才能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第二,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动力,也是自己发展的保障。
  然后呢,再找到的自己理想的工作中,要控制自己,不要浮躁,给自己留下充裕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然后才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愿望,该怎样去执行实现?几位导师给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下面就重点讲一下如何在工作中执行自己的理想。
  第一,要找到一个好的老板,站好队。
  第二,多学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就像开复老师一样,他在微软学到了该学的东西就到goolge去了。(李:这个有点曲解。笑)
  第三,理解这个公司的培训体系。公司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这对我们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朋友圈,这一点多次被我们的导师们强调,我自己对此感触也非常深,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都在于你的朋友能给你提供多少帮助。
非常感谢给我们这个机会作报告,谢谢大家!

  E组:很有幸来跟大家分享我们这个小组讨论的成就,我们的mentor和young mentor都很有意思。我们刚才分为两个阶段,首先young mentor分别介绍自己,然后是自由问答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请允许我用三个词语来总结一下我们三个young mentor,第一个是童之磊,属于他的词是“忠诚”,对事业忠诚,把公司卖出去再买回来自己创业,第二个宋昊,他的词是“喜欢”,他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三个Alan,忽悠,无论是从放弃博士被忽悠到微软来,还是从微软忽悠到google来。

  第二个阶段是问答,主要谈到生活和工作,说到生活方面,他们都像夜空中的闪闪星辰,用语言无法描述,至于工作,郭学长讲到不要做一个雇佣兵似的创业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普通的人适合做什么?宋昊讲到积累,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是怎么来的?有句话我深有体会,叫做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性,习性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点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曾博士举到了一些他跟台大电机系一个师弟的故事,一个宏伟的目标可拆借成很多可行的小目标。至于如何balance你的生活和工作?他提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提到舍得,舍得舍得,必须舍才能得。从中我有一些体会,可能大家都有一些体会,只是我代表大家说了出来。
  By the way,我是清华大学的,王湘乐。


  B组:大家好,我是沈强,清华大学的MBA,我代表的是B组,黄勇这一组。我带来我们这一组最大的特色就是“不一样”,我先从我们的mentor讲起,我们的mentor,黄勇先生,之前是做公关的,写一手好文章,肚子里有很多故事,如果你要讨论二战的故事,你可以去问他,如果你要讨论天文地理,什么不知道的话,也可以去问他。前面有一个新东方老师讲完课以后,你觉得他的笑话不够精彩,都是背出来的话,你也可以去问他,他后来还做了投资。还有一个同学,他说自己数学从来都学不好用不好,但是数学竞赛都是最高分。另外一个同学,高考报的是德语,后来学到了物理,物理不好,后来又学到天体物理,接下来研究生被保送到哲学,哲学学了之后他的博士想学社会学。等等。

  这所有的不一样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学到了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要找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寻找一种生活的平衡,今天我们看到google这么漂亮一个办公室,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一个一样漂亮但又不一样的办公室呢,也许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谢谢大家!


  D组:我是清华本科大四的学生,我们mentor有张校长,还有他的太太——志愿者mentor。每个组都有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我们这一组有即将毕业的同学,在考虑未来的一年里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物理专业还是像很多人关心的那样去挣很多的钱;也有已经工作的人在考虑是要做一个更加聪明的人去更有效利用自己周围资源还是要努力工作,一步步来。在这段时间的讨论中,大家集中火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得到一些结论,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首先,人生是在变的,我们的梦想也在变,对于你现在很感兴趣的事现在就不妨去做,也许你现在做不出整个人生的计划,但是可以做一个五年内的计划,五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有发展。

  第二,心胸要宽广,这需要我们不断去磨炼,自己慢慢变得细腻,同时也变得粗糙起来,有一句话也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提到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相信大家在这里对这个会有很深的感受,

  最后一点,不管做学问,还是busness,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诚信。不管在什么领域,最后要取得成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会使你走到最后。


Senior mentor点评:

  曾宪章:请大家多参加百人会的活动,一定会受益无穷的(笑)。最后给大家一句话,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在你生命中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问我能做得到吗?你可以去选择,你可以选择开复一样,这些公司的背景资料,可以到google去查一查,你也可以反问一下,公司可以提供什么成长机会?说不定你这样一反问,就像张校长一样,马上得到一个new offer 了。假如我们保持这样一个心态,学习,创新,点点滴滴,我相信成功就在你面前,谢谢!

  开复:我觉得今天看到很多优秀的人,也看到很多不一样,当然,这些不一样是被期望的,我们有这么多不一样的young mentor,这么多不一样的优秀的学生,讲了这么多不一样,我想提醒的就是,今天还是碰到了很多一样的问题,当然大家都还有着共同点.最后,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自己的能力,将来会有自己的发展,所以不要因为大家都在问一样的问题,而忘了塑造一个不一样的特殊的成功的最好的自己。

  曾宪章: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同学的热烈参与,也感谢我们google,李开复还有Tina,还有大家的帮助,谢谢5位mentor,还有领导。百人会未来会有更多的频率来办类似的mentor program,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3 04:18 , Processed in 0.9981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