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3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校名师点评2018高考“合肥二模”试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31 01: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2014年9 月以来,在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现为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一中、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简称合肥三十二中)借力合肥一中优质教育资源和合肥市暨包河区两级教研员专家队伍,开展“以整体提高合肥三十二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科研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校卓越教师队伍为重点”的质量提升工程。合肥三十二中连续三个年度与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八中等学校共同荣获合肥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一等奖。

2018 高考“合肥二模”考试结束后,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一些名校名师点评二模试卷的稿件,其中有几篇是由合肥三十二中教师执笔、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一中三家单位教研人员联合撰写的,权威性强、分析透彻。本报特刊发该组点评文章,希望能给广大备战高考的师生以帮助。

语文:体现新课标理念考查思维品质

数学:重点内容重点考规范答题要牢记

英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实际运用能力

物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着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生物: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复习仍需回归课本

化学:紧扣考纲题型灵活 注重考查能力

政治:错误凸显问题多复习方法要改进

历史: 勇夺高分的“三板斧”

地理:试题完全原创总体难度与高考相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1:2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体现新课标理念考查思维品质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王金娥;合肥一中汪梅林;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语文组;

执笔人:沈阳

2018 年“合肥二模”语文试卷试题,紧扣《考试大纲》,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考查核心素养,试题难度控制合理,但总体来看,试卷难度与高考试卷接近。

1.紧跟全国卷,体现考纲要求,稳中有变。试卷结构和题型设置与2017年全国Ⅰ卷基本相似,个别地方有所不同。如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不变,但第8 题由双选变为单选题,分值由5分调整为3 分;第9 题简答题由一问变两问,在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就非连续文本所涉及到的某些问题进行有关解决策略的探讨,分值由4 分调整为6分。语言文字运用第21 题在模仿全国卷的同时,又有所创新,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新题型。考查要求不是简单地推断文段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而是就文段内容推断出若干合理结论,对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精选试题材料,弘扬正能量,传递情感美。论述类文本选择了刘劲杨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实用类文本选择了反映当前热门的“数字经济”问题的材料,作文材料则将目光聚焦于捐赠、盗版书事件,这些材料均提醒了学生要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文学类文本散文《小巷幽幽》展现平凡生活中温婉馨香的人情美,古诗文阅读陆游《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表现诗人高洁自守的坦荡,作文材料中图书馆的服务民众、读者的捐赠、网友的宽容体谅,都给学生心里注入一股温暖的清流。

3.试题难度控制基本合理。合理控制试题难度,论述类文本语料需深入研读,试题有一定难度。其他类阅读难度适中。语言文字运用题总体较为容易,可以有效树立学生备考信心。写作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时事评论类语料,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命题有效地引导了考生理性地看待问题,合理地发表见解,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想拿高分不容易。

备考建议

1、吃透考纲,了解考点。

2、训练答题规范,提高训练质量。

3、查漏补缺,摸准软肋,进行专题训练。

4、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积累作文素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1:30 | 只看该作者
数学:重点内容重点考规范答题要牢记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许晓天;合肥一中吴建平;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余树宝;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数学组;执笔人:张松

此次“合肥二模”数学试卷贴近全国高考卷,内容覆盖全面,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对数学核心素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试题常规又新颖,具有较强的思维量和灵活性,相比“一模”试题难度有所提高。此次“二模”试题对检查当前一段时间教学情况有一定的甄别功能,同时对后期有效做好高考备考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试题突出对基本问题的考查,如复数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命题的否定、程序框图、向量的运算、三视图、二项式定理等。也重点考查了高中阶段重点内容,如数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多数试题在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的同时,也注重试题的创新,强化了对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文理科第5 题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为背景考查数列知识;再如文科第16 题和理科第7 题选择了生活情境快递柜收取商品问题,考查考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主观题型保持了相对的结构稳定性和内容综合性,对今年高考有一定的预测性。如理科和文科第17 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错位相减法求和;再如理科第18 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正态分布的综合问题;第20 题第1问考查了轨迹方程求解问题,第2 问考查了定值问题。

由于高三学生刚刚完成首轮复习,缺少足够的综合训练时间,导致此次考试中有不少考生常规题失分严重,答题不规范,这也是本次考试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的原因。这也提醒广大师生,后期复习备考需要夯实基础、加强训练,注意规范、查漏补缺,要在熟悉近五年来全国卷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最接近全国卷特点的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利用后期为数不多的时间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1:41 | 只看该作者
英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实际运用能力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德美;合肥一中谢春雷;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英语组;执笔人:汪钰

本次试题比“合肥一模”试题难度有所提高。试卷设计以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旨,有较好的教学诊断和指导意义。在题型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题材中,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能感召、激励、熏陶考生,使考生在考试中受到教育。试卷内容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着重考察了考生在听、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1. 听力

考察语言技能和交际策略。话题除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也有摩拜单车等紧跟时代潮流的话题,材料设置在真实情境下,语言测试任务特征与实际语言任务特征吻合,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 阅读理解

专业词汇较多,考察语言知识。

考生要抓住细节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不少选项较好地使用了与原文意义相同的转述,符合全国卷的特点。七选五文章虽无大家较为熟悉的带子标题的文段,但内容上仍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总分式文章。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对不同文体结构的熟悉度。

3. 完形填空

考生要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对每个选项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选出使得行文逻辑连贯、内容一致的最佳选项。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兼有短语,并涉及旧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新的意义与用法,均在考纲范围内。

4.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

语法填空和改错考察考生在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下的文法综合运用能力。考点兼顾了冠词、名词、介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定语从句和固定句型。

5. 写作

写作话题涉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信息量大,语言要求高,考生需要在内容的完整性和语言的简洁性之间找到平衡,涉及内容学生用语言表述时较为困难。对考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后期的复习中,应当侧重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熟悉考纲词汇并注重语用,阅读各种文体的文本,提高理解能力,多关注传统文化,进行相应写作练习,利用训练查漏补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1:51 | 只看该作者
物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着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陶士金;合肥一中孙金殿;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物理组;执笔人:李元才

相比于往年试卷,今年的“合肥二模”试卷的导向性更强,重视基本物理知识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考查,重视见物思理和基于基本知识建模。题目突出了以下特点:1.主干突出。突出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功能关系、电磁感应、动量、物理图象、气体实验定律、光的折射与反射等主干知识。

2. 试题注重难度梯度的设计。选择题中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有利于考生调整心态,进入物理答题状态。第25题,双杆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命题者将试题从易到难分两问设计,使得不同水平考生都能发挥,体现试卷的区分度。

3. 试题创新力度较大。虽然初看整个试卷,各道试题给人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如第14 题、第15题,取材于教材而不同于教材;23 题,取材于学生实验,但考查角度经过了深度加工处理,区分度明显。第24题的动车运动素材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较好地将物理、生活与社会三者之间有机融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模型的能力。

4. 试卷将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对物理观念及科学思维的考查。整个试卷,易、中、难试题的比例恰当。计算题在能力要求方面,适当增加了数学运算量,加强了对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查用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求极值),这使大部分考生很不适应,易丢分,增加了整个试卷的区分度。

复习建议

1.加强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复习只有对概念的定义把握准确,在真正理解物理规律、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顺利作答。

2.重视科学思维过程的模型构建在物理学中,很多模型都是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想化的结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积极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在做题训练中主动钻研,通过解题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实验探究在物理学科中的作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科学分析其后面存在的内在规律及本质属性,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手段。实验复习时要尽量利用学校提供的实验条件,重做基础性实验,通过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达成实验目的的实验原理,培养试验设计能力,在实验中感受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重视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形成从近几年的物理高考试题来看,教育部提倡的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杜绝题型式学习与考查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并将继续影响以后的高考。在考试中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时,要逐步克服畏难情绪,要冷静地对题目情景、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可用方法等进行逐步罗列、组合,进而列方程求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学术责任感。

5.回归课本,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坚持科学训练对课本知识加以归纳、整理,要注意教材插图和课后注释内容,重视课后习题的复习,通过“回归”教材,做到温故而知新。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后期复习中,仍要不断分析《考试说明》中的经典题型示例,认真梳理考点,逐一过关。

坚持科学训练,做到规范答题:后期复习阶段,更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多选做真题,多进行限时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读题审题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答题要简洁、规范。学会运用物理语言简述解题过程,力争分步列式。在备考的冲刺阶段,要注重做题的实效,不贪多,不图快,切实提高综合复习的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2:20 | 只看该作者
政治:错误凸显问题多复习方法要改进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卢庆生;合肥一中张涓;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政治组;执笔人:王兰

一、试题结构分析

试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客观题共12题48分,主观题共三大题52分。

(一)知识点分布合理

表1:必修模块题号考点分布



(二)题型比例配置恰当

整体来看,选择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试题具有梯度性。每道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比较合理,命题设计者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求学生对每个选项都要认真分析排查,才能排除错误选项,选择正确选项,这虽然给学生的答案选择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要求学生对材料主旨必须做到准确理解,稍有偏差,可能就会错选,如第12 题图像题,要求学生把文字想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到图像上。这样的命题思路,基本符合近年来全国高考卷选择题的命题方向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主观题的难度比较适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如:第39 题考查中国的有关知识,第40 题考查辩证法的发展观,以及设计宣传标语等;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主、客观试题中都有体现,第38 题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等,都是对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拉开了学生的成绩差距,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又可兼顾到大多数学生能获得基础分数,体现了地方性模拟命题的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全市统计数据来看,本卷的市平均分48.58,难度系数为0.49,稍难。学生在答卷中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比如第13 题部分学生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区分不清;第14 题部分学生对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区分不清;第15 题部分学生对“引进来”和“走出去”区分不清等。

(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比如选择题第12 题,对材料中货币流通速度降低5%关键词没有把握,以及不考虑其他因素(纸币的实发量不变)等,理解不透,无法判断商品价格下跌,进而无法理清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因而错选答案A。再如主观题第40 题第(1)小题不少学生审题时没有看清“辩证法发展观”这一限定性要求,直接写成了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扩大了所用知识选择范围,既浪费答题时间,又造成得分不高的结果。

(三)审题答题不够规范,答案组织混乱无序,卷面不整洁。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要分点答题,让答案更加具有条理性,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写“小论文”,让阅卷老师无从下手判分;答题语言存在口语化现象,不使用政治术语,反映出来的是对课本的陌生;试卷仍有大面积涂改现象,说明学生在作答之前思路不清晰,下笔急躁,对自己所写的东西又不是很确定,信心不足,如此一来影响卷面美观;有些学生一个要点只有寥寥几字,有些学生一点五六十字,要点的字数分配不合理;部分学生通篇只有政治原理,没有材料分析,原理和材料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答题没有针对性,不能一针见血。

(四)时政接触不够,理解不深刻。如第17 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第21 题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

三、教学改进建议

距离高考时间约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及时跟进:

(一)积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研读考纲和教材,重点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活动。虽然考试的形式有所变化,但考核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宗旨不变。从能力要求上看,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考查的重点。

(二)关注真题卷,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选好题给学生做,题目要紧扣时政,引导学生做题反思,积累经验。

(三)在以上基础上,教师首先根据学情,要在考前安排1-2 节的“增分策略教学”课时,如对开放题的科学表达训练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2:3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 勇夺高分的“三板斧”

——2018年“合肥二模”历史试卷评析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靳玉仓;合肥一中张玉生;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历史组;执笔人:张自娟

纵观今年“合肥二模”文科综合历史卷,体现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一模”相比,“二模”总体难度有所提升,不管是选择题的逻辑难度与细致程度,还是材料题的思维难度与找点方式,“二模”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惯性和能力是一次严格的考核,需要学生能够精准把握题目真实意图、系统掌握知识点细节和灵活运用课外知识。

首先,精准把握题目真实意图。第28题意图是考查洋务运动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的“父子”“亲戚”“朋友”式三种庇护关系,而不少学生由于靠死记硬背,对课内知识不能深入理解,不知出题者的真实想法,从而答错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最好的复习方法除了对知识点进行串线整理,详加记忆以外,更需要我们理解每一个专有名词、重大史实的真正内涵。只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学生才会熟练应用。否则单一进行知识点梳理,不求甚解,一定会落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造成复习很努力、成绩不理想的结局。

其次,系统掌握知识点细节。本次“二模”试卷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考查可以说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24、25 与35 题。24题所给出材料考核的是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形成原因。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忽视题目所给出的细节,错答C。有些学生不理解25 题“封建”的本意是“分封制”,即“贵族政治”,出现错误答案。

35 题考查的是课本基础知识,学生由于平时复习忽视教材,不探究细节,导致失分。

以上失分很多都是在复习时候,忽视细节而造成的。

最后,灵活运用课外知识。其实,历史很多题目都是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运用关联学科思维进行推导。例如第32 题,学生单凭美术欣赏知识,就能知道古希腊的雕塑大多高大雄健,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如果我们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就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丰富的课外知识储备。

“合肥二模”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真正理解课内知识点的深度含义,提取材料中关键细致信息,善于联想与发散。因此,让学生学好历史,老师应该从高一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思维训练,知识点听写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应付高考,即所谓不知所以然,空背也枉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2:41 | 只看该作者
地理:试题完全原创总体难度与高考相当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倪宏忠;合肥一中方小培;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地理组;执笔人:周莉

合肥市2018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地理学科试题在紧扣2018 年《考纲》的基础上,坚持“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试题完全原创,素材新颖,设计巧妙。总体难度与高考相当。

从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来看,试卷结构与高考试卷完全一致。从试题形式看该卷可谓是高考卷的“高仿”版本,试题关注时事热点和国家战略,试题背景既有“第34 次南极科考”,也有近些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创造”,更有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带一路”等,此外试题也不忘渗透“妈祖信俗”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卷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全卷共有10 幅图表,涉及到的图表类型有区域图、地形图、遥感影像、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充分体现了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功能。

从试卷考查内容看,试题特别强调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华北生态区”“巴丹吉林沙漠”、“恩克斯堡岛周边区域”“苏拉威西岛”“长江流域局部”“福建周边区域”六幅不同尺度的区域图使试题“落地”,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第5 题华北草原生态区的判断、第8 题巴丹吉林沙山沙源判断、第10 题恩克斯堡岛风向判断、第36 题可可树生长环境的分析、第37 题三峡工程对下游带来的影响等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第9 题沙漠“握手”的防治措施、第11 题恩克斯堡岛强风对南极科考的影响、第36 题可可种植园覆盖层的作用、第37 题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争论、第44 题垃圾填埋场的工程举措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人地协调观”。

在未来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在对照《考纲》夯实基础,构建完善的地理主干知识体系的同时,要敢于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和说明身边的地理现象和热点问题,以此提高在陌生情境下迅速调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能力。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不能只是追求“刷题”的速度和数量,还要注意思考答案和试题材料的关系,审题要做到细致投入,理解迅速,作答时还要注意书写工整,组织有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2:50 | 只看该作者
化学:紧扣考纲题型灵活注重考查能力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苏仕标;合肥一中任峰;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化学组;执笔人:夏菊花

合肥市2018 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刚刚结束,我们对本次试题进行了分析,本次试题紧扣今年的考纲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能力。

全卷题型和高考真题题型类似,考查的知识点也十分类似,I 卷选题涉及到古汉语与化学知识,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化学学科知识的整合;按照考纲要求本次试题考查了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和实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电化学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等问题。II卷仍然按照高考真题题型有26题化学实验题,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滴定的计算、调节气压问题、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先通气体再加热;还考查了反应物充分利用的问题。

27题化工流程题,考查了Ksp和K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根据信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问题。

28 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一书的内容,关系到盖斯定律、脱氮率的影响因素、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关于Ka及电荷守恒的计算,尤其是本题的最后一空要用到电荷守恒的原理和H2SO3的Ka2的计算,十分灵活。

选做题:35 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等电子体、杂化和离子的空间构型、晶胞的计算等问题。其中第4小题关系到键角及氧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大小比较的问题。36 题考查了单烯的加成和氧化、卤代烃的水解、酯化反应及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紧扣书本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

理综考试中普遍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二模后的复习,同学们要多做限时训练,并加强专题训练,每位同学需要针对自己的情况作错题跟踪训练。期待三模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01:13:00 | 只看该作者
生物: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复习仍需回归课本

合肥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威;合肥一中徐传义;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生物组;执笔人:李芬

本次“合肥二模”生物试卷整体上遵循考纲要求,知识点覆盖面较广,题目不偏不怪,难度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迁移和应用。因此,知识复习重在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能力训练重在提高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具体来说,二模试卷主要突出了如下特点。

基础知识是根本

该试卷凸显了复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梳理及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如选择题第1题重在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及其相互关系,第3题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经典实验,第5 题以大气中颗粒物PM2.5 为例考查内环境和稳态以及免疫调节,第29题第(1)问,分别考查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光合作用中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第31 题的第(1)(2)分别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关键词,第32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以及生物进化的实质等。这些考题不仅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求考生能够吃透考纲精神,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如果在平时的复习中,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再现知识时模糊不清,则很容易导致失分。所以后期复习仍需回归课本。

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调节、遗传和生态等主干知识,要求能够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联系、迁移和运用。如选择题第4题以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为载体的计算、第6题以图片形式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综合分析,还有第30题以及32题等。同时,试卷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但常规中有创新。此外,整套试卷图表信息丰富,类型多变,体现了对考生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6、29以及30题,侧重考查在学科知识情境下,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等。

复习建议

走出误区,回归课本。不盲目拔高,仍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对课本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把握主干知识,也要注意教材中小字部分和课后注释内容的复习。通过“回归”教材,做到温故而知新。

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后期复习中,仍要不断分析《考试说明》中的经典题型示例,认真梳理考点,逐一过关。

坚持科学训练,做到规范答题。后期复习阶段,更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多选做真题,多进行限时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读题审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答题要严密、科学、简短、规范,学会运用题干和书本上的“生物学语言、概念”(即用专业术语)描写答案,避免用大白话。争取在备考的冲刺阶段,不断提高综合复习的效率。

本版组稿:彭雯静李长林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洪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7-26 07:52 , Processed in 0.2120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