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份奖学金想让大学生追“不一样的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1 22:5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年12月09日 02:08 科技日报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张盖伦

    12月8日上午,一份特殊奖助学金的颁奖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它面向西部地区27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评选。要拿到它,成绩好只是条件之一。递交申请材料时,你必须撰写一篇学习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通过初审后,你还要参加笔试和面试。考试考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考你对中国近现代杰出科学家和你本校的大科学家们,到底有多了解。

    这就是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它由西南交通大学立德树人教育发展中心于2018年设立。一年共计1000万元,其中奖学金每人2万元,助学金每人1万元。

    “今天我们是奖学金的获得者,今日起我们就应时时刻刻以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为榜样,在未来也成为像他们一样助力科学事业的新型人才。”获奖学生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南洋书院大四学生张若彤在发言时这样号召。

    这不是说说而已。本科毕业后,张若彤将赴美深造。“我一直觉得,成为科学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在准备申请奖学金材料时,张若彤写的,是已经故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

    林俊德,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他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50余年坚守罗布泊。

    张若彤叫他院士爷爷。2004年,上幼儿园的张若彤被读博士的父亲带着去听学术会议,第一次见到林俊德。那之后,张若彤才知道,在大漠深处,有个地方叫罗布泊,有个基地叫马兰,有群和院士爷爷一样的人,隐姓埋名,为国家核武器研究作出了不朽贡献。

    再次和院士爷爷见面,是2011年,已经读初中的张若彤去听了林俊德的报告会。虽然听不太懂学术内容,但有两点,她一直记到现在——“要懂得感恩党和国家”“搞科研要敢于自主创新”。

    “我觉得,中国的发展少不了像林院士这样的人。”她停了停,小声说,“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和大科学家面对面打交道,但他们同样从科学家身上,得到了某种力量和指引。

    获得此次助学金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6级本科生蒋利娇给科技日报记者讲了个故事。

    那是2015年10月,蒋利娇刚上高三。父亲突然患病,让经济状况本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蒋利娇想到了退学。“我一直觉得读书就是为了爸妈。他们有困难了,读书也没意思了。”

    班主任请她吃饭,跟她分享最近的大新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老师跟蒋利娇说:“你和屠呦呦一样,有坚韧的品质,但你也应该有颗‘清楚的心’。”


    蒋利娇去找屠呦呦的材料,想弄明白什么是“清楚的心”。她总结出了答案——是信仰。屠呦呦有报效国家的信仰,所以纵然遇到磨难坎坷,她也无怨无悔。

    读书不只是为了父母。人要有信仰,要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努力奋斗。屠呦呦,一个和蒋利娇没有任何交集的科学家,在那个时候,给了这位迷茫的女孩一点点启发。

    为准备第二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的笔试,蒋利娇又仔细读了两弹元勋的事迹。“他们有使命感,有报国的一腔热血,这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很缺少的东西。”这一次,蒋利娇从科学家身上获得了新的精神养分。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应该过得更有意义。

    “一次申请奖助学金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科学家精神的过程。”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祥彬说,“不强制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境界,只是希望他们多看一点,多想一点,去追科学家这颗最亮的‘星’。”

    (科技日报西安12月8日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7 01:45 , Processed in 0.1615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