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让电子文件毁了我们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7 22: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有一桩事让我懊恼不已,我的移动硬盘终于罢工了,我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科研资料一并化为乌有,我是欲哭无泪。这是我按照当前档案界最流行的“虚拟档案馆”的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试验品,平时我对这硬盘百般宠爱,一般不与网线联接,在上机使用时,一定要对所使用的电脑进行彻底杀毒,我所有的电子文件均备份于此,使我有了些安全感,却不料,我的安全感竟是建立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之上,试验的结果让我不寒而栗。如果我们的档案馆都象我这样“虚拟”起来,那么哭的将不只是我一个人。同时,在最近的一次全国性的档案会议上得知了一个相类似的消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电子文件已无法识读,也意味着资料的消失。随着电子文件使用的越来越普及,这类灾难性的后果也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高效,使人们乐此不疲,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魅力,产生了一种欲尽快摆脱东方文明——纸张的紧迫感,似乎不迟早摆脱便会有落后于先进科技水平的嫌疑。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已在积极实施无纸化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肩负着社会记忆重任的档案部门也被这种热潮所裹胁,失去了冷静和理智的心态,积极跟进,鼓噪着要放弃两套制,建立“电子档案馆”,表现出社会责任和学术良心的缺位。而对之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会被视为学术保守、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较,电子文件在运行和传输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种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由于电子文件不能直接识读,必须借助于数字设备才能重新再现,日新月异的软硬件将会导致电子文件数据难以识读,其生命周期十分有限,同时还会受到病毒、黑客、硬件损坏、误操作、易修改等因素的影响,使数据时刻面临着风险。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痛快而不必顾及后果的话,我们迟早会因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我们只是自己承担后果,那也只是咎由自取。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人类社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社会中的人并非与自己的生命同一,他虽然生活在当下的现实时空中,却又分明意识到过去活动的延续,并积极展望一个属于未来的理想,当下直接在场的世界只不过是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凸现出来的一个点而已。因此,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未来。我们民族的先贤们就早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强调要“书其事于竹帛、镂金之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而电子文件短暂的生命周期和高风险的存在方式,怎么能奢谈“传遗后世子孙知之”?我们是不是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没有记忆的空白,让我们的考古事业源远流长。

     我并非杞人忧天,我只是以一个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个学者的学术良心,向社会提出警示。我相信,在当前科技文明昌明的年代里,人们最终会解决电子文件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在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前,不要先急于抛弃传统的方法,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也要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负责。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实施时要解决好存档的问题,两套制不要轻言放弃。

来自:rhzds's Blo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7-12-8 08:20: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都类似google docs,不会丢失不会损毁随时备份,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前提是google docs永不出错宕机,以及相应的隐私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9-17 03:45 , Processed in 0.1988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