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民搜索:虚拟世界的现实引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 13: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搜到的陕西“年画虎”原形

在强大的人肉搜索面前,涉嫌炒作的红衣MM(图一)、“兰董姐姐”(图二)和辱骂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脑残”女(图三)迅速现出真实身份,“天价头”(图四)背后的经营黑幕一层层被揭开。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文杰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几年前对网络的经典描述,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一句新名言开始流行:“网络不仅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知道你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今时的网络江湖,每个人都可能是“福尔摩斯”,草根的团结让网络的力量超乎想象的强大,原本隐形的你开始近乎赤裸示人,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日趋模糊……

    从追求真相的斗士,到网络汇聚的“暴民”,“人肉搜索”正触动着社会各个阶层,从追求“阳光”开始的举动,已走到需自省于“阳光”的边缘。

    如火如荼的人肉搜索

    汶川大地震中,一场牵动人心的特殊搜救,让互联网的“人肉搜索”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5月13日晚11时左右,华声论坛有网友转贴了一封军人的求救信:“我家在北川附近的江油市,老婆现在有7个月身孕,没有食物和水,上午联系了一次,已经饿得不行了,急需救助……她现正在马路湾中国电信的门口公路上的一辆货车上,姓王,是老师,求各位老乡帮忙。一个去汶川救灾的军人的恳求。”

    帖子甫一贴出,立即引来众多网友关注,并被热心网友大量转贴,迅速散布于新浪、网易、腾讯、天涯、百度等各大网站论坛。    很快,有网友表示自己已打电话给在江油的朋友、亲人,请求他们帮忙寻找;有网友则不时公布江油的最新情况,以便其他热心网友了解现状;有的则发帖安慰军人,表示江油已有救援队发放食物和水。

    15日11时30分,IP地址为“202.112.87.XXX”的网友发帖称军嫂王琢老师已被送往903医院治疗,已有网友打110确认。22时04分,自称“王琢”的网友发出一封感谢信,最终让关注此事的热心网友吃下定心丸。

    “搜救军嫂王琢”,是网络在抗震救灾中的首次发力,35个小时的成功搜救,让网络的快捷与多元互动彰显无疑。在接下来的寻亲、破谣等过程中,网友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几乎都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人肉搜索”。

    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人肉搜索”是一种以网络社区为平台,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搜索行为,更注重从网民身上找答案。常利用谷歌、百度等超强的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搜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QQ空间等,藉以寻找各种线索。在其强大力量面前,凡搜寻目标对象在网上可能留下的注册痕迹;凡被搜索目标的ID或邮件地址,都会被锁定并进而确定其真实身份。

    “人肉搜索”相伴网络而生,但真正风行于网络却是近一两年的事。2006年2月,有人在网上贴出极其残忍的虐猫视频,“通缉”虐猫嫌疑人的“人肉搜索”随即启动。愤怒的网民通过人格分析、私人信息比对和发网络“通缉令”等手段,迅速锁定发布虐猫视频的嫌疑人。2007年11月,陕西“周老虎事件”发生后,网友通过各种途径证伪,最终找出虎照系翻拍年画的有力证据。

    2008年4月,“兰董”视频大骂80后、90后,网友迅速查明其不过是某视频网站的炒作。同月,北京车展“红衣MM”轰动网络,网友报料称所谓的清洁工其实是一部未上映新片的演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辽宁女子网上大放阙词侮辱地震灾民,网友搜出其个人信息协助警方将其抓捕归案。

  从市井小事到社会大事,“人肉搜索”正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网络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从“虐猫事件”开始,“人肉搜索”的题材也从最初的戏谑、娱乐,逐渐转变为扬善惩恶。一人倡议,万人行动,不求最好,但求最“肉”。网络草根的团结,正形成影响现实社会的强大力量。

    亦正亦邪的道德审判

    “人肉搜索”的启动,往往带着维护道德、伸张正义的目的。事态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缘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

    5月21日,汶川地震哀悼日第三天,举国上下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网上出现的一段视频使众网民激愤不已,视频中自称是辽宁籍的女子因在3天哀悼日中不能玩J5(劲舞团,一种网络游戏)而迁怒灾区人民,破口大骂达4分40秒。

    愤怒的网友群起而攻之,“找出这个脑残!”号召一出人肉搜索再次发威,网友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该女子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地、身份证号码以及QQ号码等。警方迅速锁定目标,并将其逮捕。

    “一旦被盯上,就没有任何的隐私可言。姓名、住址、家庭状况自不必说,甚至照片、三围、恋爱史都无处遁形。”在华声论坛的一篇帖子中,网友“西街走九遍”称网民搜出的“辽宁女”个人信息详细程度让自己感到震撼。

  “人肉搜索”凭借其强大的力量维护了道德的底线与法律的尊严,而当网友激动的情绪肆意蔓延或被别有用心者加以利用时,对于被审判者来说,则无异于一场恶梦。

  “虐猫事件”中,虐猫护士被医院开除成为“人肉搜索”的第一次越权行为。与“虐猫事件”相比,沸沸扬扬的“铜须门”事件则更进一步。网友“铜须”在玩网络游戏过程中,与女网友产生婚外情,其妻通过网络将此隐情示人,引起众多网民的同情。从查找嫌疑人,到曝光其个人隐私,再到网民线下对当事人的“追杀”、“通缉”,直接导致了网友“铜须”的现实生活困境。

    2007年12月29日,31岁的北京女白领姜岩因不满丈夫婚外恋从24层楼的家中纵身跃下。姜岩去世后,她的“死亡博客”被转到各大论坛。丈夫王菲及第三者的个人信息被公之于众,网络声讨逐步演变为现实人生攻击,激动的网友甚至在王菲父母的家门口写下“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的标语。当事人王菲与第三者迫于舆论辞职,在之后的应聘过程中,竟没有一家单位敢接受,在经历了四个月“惊弓之鸟”般的生活之后,他一纸诉状将“北飞的候鸟”、“天涯”等三家网站告上法庭,成为“网络暴力第一案”。

  “人肉搜索”到底是“正义审判”还是“发泄借口”?搜索的异化,无疑已经促成了网络暴力,“死亡博客”事件更是将这种暴力演绎到极致。

    似真似幻的网络监管

    “以真假难辨的事实,行道德判断之高标,聚匿名不负责之民众,曝普通人之隐私。”有网友这样形容“人肉搜索”催生的“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在经典案例中的过火表现让一些人畏之如洪水猛兽,“谁来叫停‘人肉搜索’?”“谁来监管网上道德?”一时间,“人肉搜索”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然而舆论批判并没有阻止其发展步伐。2008年4月1日愚人节当天,Google在其中文网站首次针对“人肉搜索”给出详细而煽情的定义。与Google稍带戏谑的表态相比,腾讯显得更为务实,来自同业的消息称,腾讯为“人肉搜索”计划了大手笔投资,预备招聘的搜索编辑就达到3000人之多。腾讯CEO马化腾也证实,他们正在实验“人工+搜索”。   在专业视野下,“人肉搜索”无疑开辟了一种新的搜索模式,目前虽然还未成常态,但显然已有人预见到其广阔前景。“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它将广大网民召集到舆论监督麾下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实实在在的现实伤害。如何规范引导“人肉搜索”,使网络“道德审判”形成一种有益的追究机制,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亟待解决的新命题。  


 “搜索中,参与各方应当坚持基本的行为底线,不能够通过这种行为模式侵害任何人的合法权益”,北京资深律师于国富提出网民应自律的观点。同时,有人呼吁网站加强自律,不对网络暴力的形成推波助澜。而现实的情况是,当搜索发展到一定程度,网站往往会对其失控,“情绪激动的网民如果能冷静、理智的话,就不会跑到线下去干现实‘追杀’之事。”谈到对“人肉搜索”的监管,华声论坛的管理员“老独”显得有些无奈。

    仅凭网络自律监管显然无力,立法监管自然成为一种期待。2008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首次对侵犯用户个人信息资料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并明确追究责任,恶意“人肉引擎”也在追究范围内。问题是,法律如何对一个虚拟的ID追究责任?“或许可以再次发动人肉搜索”,网友的调侃也道出了法律监管的现实尴尬。

    舆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网络实名。“如果搜索者自己也暴露在阳光之下,估计就不会无所顾忌地去剥光别人的衣服了。”华声网友“湘风德骨”一语中的。事实上,广州、长沙等一大批城市的网吧已经严格实行了实名登记制,但要网民在网络社区生活中实名示人,打造一个相对透明的网络环境,似乎还任重道远。



作者:文杰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6-29 13:29 , Processed in 0.1697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