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6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俗称媒人为“月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8 01:1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自古就称婚姻介绍人为“媒人”,如《孔雀东南飞》:“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但媒人除
了这一俗称外,还有不少别称。
  红娘 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的侍女红娘从中设谋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
属,后人据以演为《西厢记》杂剧。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伐柯 《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中庸》:“执柯以伐
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其伐柯
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
  保山 本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
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
  冰人 《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
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
来,便把媒人叫做冰人。
  媒妁 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月老 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
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
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01:18:50 | 只看该作者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
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
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
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
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
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
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
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
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
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
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
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
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
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
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
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01:19:00 | 只看该作者
月老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他外出郊游,来到次宋,当晚在城南的一家旅店住下。晚上,韦固乘月散步来到后花园,见一位老人背着锦囊正在月下看书,忙上前施礼,问看什么书?老人笑道:《婚牍》也。韦固想:《婚牍》定是记载人间姻缘的书,又见那锦囊胀鼓且发红光,便叩问其中装了什么?老人微笑道:“红绳子也”。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从囊中掏出一支红绳,当空一晃,只见一道红光在韦固的脚下绕了一圈,然后朝北而去。老人告诉韦固,此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异域,此绳一系之亦必好和,终不可违也。韦固见自己的婚事已定,赶紧问自己婚配何人。老人答曰:“店北卖菜老妪之女也”。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天,韦固起早梳洗打扮一番,赶紧找到店北卖菜老妪,特意询问他的女儿。见到的却是一个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相貌丑陋的三岁女孩。不禁火起,竟拔剑刺去女孩惊呼,老妪高叫,韦固弃剑而逃。

十几年过去了,韦固已成为一名武将,娶相洲刺史王泰之女香娘为妻。洞房之夜韦固揭开香娘的红头盖,见妻子貌美非凡,只见眉心贴着一朵红纸剪的小花,问其缘故。听香娘叙说,方知香娘就是当年卖菜老妪之女。夫妻如梦初醒,从此恩爱有加,后子孙满堂,白头偕老至终。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01:19:12 | 只看该作者
月老传说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岐,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旦,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中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观之,不识其字。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文,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何得见?”固曰:“然则何书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史皆主生人之事,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
不辨耳。”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官,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平安在?娼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固曰:“可见乎?”曰:“妪尝抱之来,卖菜于是,能随我行,当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米市。有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
杀乎?”老人遂隐。

  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肆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急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问。”

  尔后求婚,终不遂。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军。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年可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钿,虽沐浴闭处,未尝暂去。岁余,固逼问之,妻潸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婢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器官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殁,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陈氏怜小,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间,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因尽言之,相敬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知阴弃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

  以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后世称媒人为“月老”、“月下老人”,称定婚男女为“赤绳所系”,都渊源于这个故事。传至五代,又演变为范资《玉堂闲话》中的“灌叟婴女”,可见这则故事影响之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2-26 03:56 , Processed in 0.1715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