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马蜂袭击咋办?被马蜂蜇伤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7 19: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亦称胡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危害表现

毒性: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袭人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黄蜂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 春季是胡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 先用杀虫剂喷射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 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喷射,黄蜂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焚毁蜂群 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度时胡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去避寒,常数百只聚拢抱成一团,抵御寒冷。发现蜂群可用火焚烧。

5.引诱捕杀 胡蜂有造巢取水的特点,于蜂取水的地方,可人工挖掘水坑或放置盛水器皿,加入农药,当胡蜂吸水时即会中毒死亡。同时要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6.尸体捕杀 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在它扑食尸体时,用木拍消灭。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胡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蛰人。

7.携药毒杀 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通过“自动敷药法”进行防治,效果显著。捕到胡蜂后,放入100~150毫升的瓶内,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借胡蜂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打开瓶盖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8.防范法:春季至夏季在胡蜂造巢取材的牛粪中喷洒农药。


预防急救

黄蜂的预防:

①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②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翻松土壤,减少胡蜂筑巢的机会,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减少胡蜂进入宅院的机会。

③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④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⑤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⑥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⑦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⑧野外作业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深色长衣裤防护。

⑨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⑩ 在人类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消防部门处理。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蛇药、息斯敏等)。



紧急处理:


黄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黄蜂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

1.轻度蜇伤:黄蜂毒是碱性的,所以应该即用酸性水冲洗。

2.中度可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毒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红肿和过敏反应。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蜇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生物防治:黄蜂的天敌——黄尾巢蛾产卵于胡蜂巢中,对胡蜂巢有破坏作用。腐臭病使胡蜂感病死亡。灰喜鹊吃胡蜂幼虫、成虫。




马蜂_百度百科


马蜂_百度图片


马蜂的最新相关信息






 □本报记者向清顺 实习生韩瑜 赵金花

  在自家房顶玩耍,不料遭到马蜂群起围攻。前日,鄂州市新庙镇5岁男童小江被马蜂蜇伤80多处,生命垂危,转至武汉抢救。

  医生提醒,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马蜂伤人事件高发期。其性情凶猛易怒,群众应加强防范,尽量避而远之,以免为其所伤。

  男童家中玩耍惹恼马蜂

  5岁的小江来自鄂州市新庙镇农村,家中房屋是一栋三层土木结构楼房。由于父母忙于上班,平时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前日下午4时许,小江在爷爷的陪伴下,到自家三楼房顶玩耍,不慎碰到屋檐下一个饭碗大小的马蜂窝。成群的马蜂倾巢而出,向爷孙俩发起围攻。

  小江措手不及,多处被蜇伤,不禁又痛又怕,边哭喊边挥手试图驱赶马蜂,激得马蜂更是拼命向他扑来。爷爷为了保护孙子,将他紧紧抱在怀里,自己也多处受伤。

  最后,爷孙俩好不容易才逃脱围攻。小江受伤较重,他的头部、手臂、大腿等处布满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红点,伤口处迅速出现浮肿,皮肤发黄。

  小江在鄂州城区打工的父亲江双青闻讯赶回家中,将儿子送往鄂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由于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晚,小江被转至武汉治疗。

  近期多发马蜂伤人事件

  昨日上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外,记者见到江双青。他一脸忧急之色,说:“儿子年纪这么小,却受到这样的伤害,全家人都很心痛,祈求他能逃过这一劫。”

  武汉市儿童医院内科急诊住院总医生陈锋介绍,经查,小江的头部、臂部和腿部等处共有80多处马蜂蜇伤,其中头部伤情最为严重,脖子、脸颊等处肿胀明显。他的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均严重受损,每一项指标都高出正常值数十倍,院方正对其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进行恢复性治疗。

  小江的病情目前尚不稳定,仍未脱离生命危险。陈锋说,一旦情况恶化,院方将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排出其血液内的毒素。

  据了解,今年入秋以来,武汉市儿童医院收治了多名被马蜂蜇伤的孩童。同济医院、中南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也都有市民被马蜂蜇伤的病例。

  一旦被蜇应先拔出毒针

  马蜂又称胡蜂、黄蜂,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喜欢在野外或老城区砖木结构房子的屋檐、阳台等处筑巢。雌蜂有一根长螫针,当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尤其十月、十一月更是活跃,其生长、发育、繁殖、筑巢的速度加快。在此过程中,马蜂对外界惊扰异常敏感,变得凶猛易怒,极易发生伤人事件。每年秋季也是马蜂伤人事件的高发期,群众一旦发现周围有马蜂活动,需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并加强防范,避免被蜇伤。

  陈锋表示,万一被马蜂蜇伤,千万不要去捅马蜂窝,以避免更大伤害。应采用以下方法急救:

  首先,马蜂蜇人后,其毒针会留在人体内,必须先用消毒针、镊子等将其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部位,用嘴反复吸出毒素;之后,在伤口处涂抹一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其次,如果伤者出现头疼、头昏、恶心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如果伤者在送医途中出现休克,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通畅,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22:42:40 | 只看该作者
  ■蜂之习性

  生长 天热少雨今年胡蜂多

  近来,陕南地区植被变得丰富,胡蜂生存条件更加有利,数量增加。近来胡蜂肆虐,安康市林业局副局长邢新满解释,今年天气炎热、少雨、林密等因素,比较适合胡蜂生长。他表示,目前该局已责成安康市森防站,到安康市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调查胡蜂蜇人具体情况,并要求各级森防部门做好野外胡蜂筑巢的摸底调查等工作。

  种类 陕南毒蜂主要有3种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动物学博士霍科科教授介绍,通称的马蜂又称为胡蜂、黄蜂,均属于膜翅目,全世界有5000多种,我国已知的有200多种,在陕西分布的有16-17种。而在陕南地区,主要有3种蜇人胡蜂,即茅胡蜂、墨胸胡蜂和金环胡蜂,其中茅胡蜂和墨胸胡蜂又被称为“葫芦蜂”、“杀人蜂”。

  习性 16-20℃胡蜂最活跃

  “温度在12℃至13℃时,胡蜂开始活动。”霍科科说,要减少胡蜂蜇人事件发生,就要了解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在16-20℃的气温下处于活跃状态,低于10℃便停止活动,进入半休眠状态,但受到刺激或惊扰时,仍会飞出蜂巢活动。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夏季高温时停止活动,早晚分两次活动。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70%时,胡蜂相对活跃。夏秋以来,陕南地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胡蜂的活动,因此胡蜂出现频繁。另外,风力3级以上或雨天,胡蜂也会停止活动。

  霍科科提醒,胡蜂筑蜂巢有大有小,直径在40厘米至70厘米。以蜂巢为中心周围500米范围均为胡蜂的活动范围。所以,遇到蜂巢时,一定要保持距离,尽量远离胡蜂活动范围。

  ■蜂之攻击

  干扰、燥热、香味易诱其攻击

  胡蜂为何攻击人?安康市卫生局和安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综合分析认为,一是胡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体攻击,致人出现过敏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二是夏秋之交天气燥热,胡蜂活动频繁,加之今年高温少雨,极易发生蜇人事件;三是胡蜂多活动于山区,对颜色鲜艳,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对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极感兴趣;四是安康市近年来封山育林政策落实到位,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生长繁衍。

  连续蜇人注射3类毒素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动物学博士霍科科教授说,胡蜂群体中分蜂王、雄蜂和工蜂,蜇伤人的便是工蜂。工蜂蜇人的刺是中空的,蜇人后便向人体注射毒液,可以连续蜇人。而蜜蜂的刺带有倒钩,蜇人后蜂刺嵌入人体皮肤中无法拔出,蜜蜂会被嵌入的蜂刺带出内脏而死亡。

  胡蜂蜇人后,会将蜂毒射入人体。而蜂毒中包含组胺类毒素、溶血类毒素和神经类毒素3类毒素。组胺类毒素会导致人体水肿、呼吸困难;溶血类毒素会造成人体血红蛋白溶解,导致肾功能衰竭;神经类毒素则会致人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被胡蜂蜇伤后,人体会出现头晕、头痛、腹泻、神志不清等症状,蜇伤皮肤有红肿、淤血、皮肤坏死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防范 被围困时切勿拍打

  霍科科说,通常情况下,胡蜂并不主动攻击人。在遇到胡蜂时,不要惊慌,迅速躲开即可。胡蜂落在身上时,不要拍打,应轻轻抖落。

  胡蜂喜欢甜味,是肉食类昆虫,常猎食有害昆虫。胡蜂还会被特殊的气味所吸引,所以,在进入山区野外时,尽量不要涂抹化妆品,不在野外摆放甜食、饮料、酒精等。

  如果发现有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经进入胡蜂的警戒区,此时应立刻离开。被胡蜂攻击,不要逃跑和拍打,应伏在地上,用衣服护住头部、颈部和腰部。

  ■蜂之防治

  被蜇身亡多因救治不及时

  安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董根文根据临床情况介绍,该院每年都会接诊被胡蜂蜇伤的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市被蜂蜇伤有700余例,死亡36人;今年,近来三个月内,该院收治了136人,其中16人死亡。

  他表示,根据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集中发病间隙,初步认定死亡患者多因救治不及导致死亡,这些患者在送进该院时就已死亡或在抢救过程中死亡,多数人抢救因病情急速恶化最后死亡。

  自救 用兑水糊状蛇药片

  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米琳介绍,一旦被胡蜂蜇伤,千万不可大意,如头部和皮肤被蜇伤,24小时内宜用季德胜的蛇药片加水适当成稀糊状涂抹,24小时后改用碘伏消毒加涂抹百多邦或者红霉素软膏。早晚各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千万不可挤压和抓挠蜂蜇伤皮肤。

  一旦被蜇伤,也可立即采用醋酸等酸性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同时应尽快将胡蜂尾部毒刺挑出,减少毒素危害。

  米琳介绍,对于伤口红肿疼痛者24小时内可用冰块冷敷或止痛处理。如伤者尿液呈酱油色时,要及时就医。

  医治 严重患者需血液透析

  汉中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病区主任张莹表示,被胡蜂蜇伤20处以上会对患者肝脏、肾脏造成损伤,可引起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竭,从而造成患者死亡。

  在临床上,被胡蜂蜇伤20处以上即被判定重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有小片组织坏死伴有皮下瘀斑,出现血尿、酱油尿甚至无尿。“这类患者就比较危险,必须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张莹说,蜂毒毒素可导致血管收缩,引起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蜂毒及代谢产物,是目前救治被蜂蜇伤最主要的方式。

  张莹还表示:“通过血液透析,大多数患者能转危为安,但也有部分人因体质、年龄原因,不能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22:43:0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千万别捅“马蜂窝”!

  蜂分三大类,有我们所熟悉的蜜蜂,还有胡蜂,又称马蜂、黄蜂。胡蜂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喜欢在野外或老城区砖木结构房子的屋檐、阳台等处筑巢。

  雌蜂有一根长螫针,当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不要离它太近,二不要离它的巢太近,当胡蜂在飞行的时候,它的速度很快,且躲着人。如果它靠近人,我们不要动,不要因为害怕而挥手,这样,它就不会主动攻击人。其实,它蜇人的代价就是死亡。”李保平教授说,蜇人的基本都是雌蜂,它体内有一根长螫针,一旦它蜇人,这根针就会留在人体内,而雌蜂在离开时,会折断这根针,连带着毒腺被拔了,不久它就死了。所以,它们都是防卫性的,不会主动蜇人。陈菲

  胡蜂爱蜇用化妆品的人

  有关专家称,胡蜂(又名马蜂)蜇伤在陕南山区较为常见,胡蜂蜇伤可能会致肾功能衰竭,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专家分析,胡蜂频频蜇人事件不断发生,一是活动区域受到侵犯。居民无意识侵犯胡蜂活动区域时,会引发胡蜂攻击;二是胡蜂对化妆品、食物调料中的香味剂等气味比较敏感,容易攻击使用化妆品的人。华商报

  医生:被蜇应先拔出毒针

  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尤其10月、11月更是活跃,其生长、发育、繁殖、筑巢的速度加快。在此过程中,马蜂对外界惊扰异常敏感,变得凶猛易怒,极易发生伤人事件。每年秋季也是马蜂伤人事件的高发期,群众一旦发现周围有马蜂活动,需引起高度重视。

  万一被马蜂蜇伤,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呢?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彦。

  陈彦说,首先,马蜂蜇人后,其毒针会留在人体内,必须先用消毒针、镊子等将其拔出;之后,在伤口处涂抹一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被蜜蜂蜇用氨水或肥皂水,被马蜂蜇用醋洗伤口,中和毒素。

  其次,如果伤者出现头疼、头昏、恶心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如果伤者在送医途中出现休克,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通畅,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马蜂到底有多毒?陈彦说,马蜂所含毒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组胺毒素,会导致患者过敏,出现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症状;二是溶血毒素,这与被蛇咬伤后中毒类似,血红蛋白被溶解,患者尿液呈酱油色,会出现明显的肾衰状况以及严重的肝脏损伤;三是神经毒素,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值得注意的是,马蜂毒素具有特异质,某些人对马蜂毒素过敏,无论碰上几只马蜂叮咬,都可能产生致命危险。到野外环境中应做好防护,比如戴帽子、口罩及袖套、脖套等。陈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22:51:05 | 只看该作者

被马蜂袭击咋办?

在胡蜂活动中心区域被蜂蜇伤,应快速脱离,随后,在地势开阔的安全地带蹲在原地。如果误惹了蜂群,要用衣物保护好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若被蜜蜂蜇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将蜂刺挑下,如是蜜蜂所蜇用肥皂水等涂抹,如是被胡蜂所蜇应用食醋清理伤口。

    被胡蜂蜇后切忌用手挤压,并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使用抗过敏药和激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大量喝水时观察尿液和尿量,如全天6小时内尿液量少于0.5ml/kg/每小时,应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求助。


原标题 [被马蜂袭击咋办?]

以上内容来自:银川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6-29 10:47 , Processed in 0.2019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