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状元都拥有的这些特质 如何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14 00:2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龙网2017年7月12日10时讯 通过采访全国68名高考状元,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家长们可以试着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
一、热衷的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思考

其中一位状元说“享受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理科状元往往都是热衷于对问题和现象的逻辑与推理;而文科状元则大部分是渴望从阅读中汲取更多未知的,还有就是善于表达,以及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一。

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习惯大多是源于父母在儿幼时期的启发。比如某位状元的妈妈说到“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自身 有感而发 ,而不是胡编乱造”。这点仔细想确实非常有道理!

二、永远不可能避开“爱”的滋润

学霸的背后是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那是不可能的!状元们一定会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有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

三、既爱学习,也爱生活“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生活中,烦了就去画画,累了就去听歌,压力大就去跑步……在谈到如何面对压力时,所有的状元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己的爱好。寒窗十年,只有劳逸结合,学习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享受。 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生活“只有学习”!

四、“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些状元们很少提及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而更多的却是父母行动上的感染。一位状元说:“偶尔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爸妈妈注意到了,也没说什么,就把正在看的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爸爸妈妈都在看书,我也自然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五、学会放手

几乎所有状元的爸妈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名清华学生在采访中说到: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同样,我也看到了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却因为用在了不同孩子的身上,但结果并没有使得孩子反感。他们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每当我取得一点点成绩时,父亲虽偶尔给我肯定和鼓励,但更多的还是 泼冷水 ,并及时提醒和指正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 批评式教育 ,我觉得用在我身上很适合我。”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效仿很多教育方法时,并不可以完全100%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根据自己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思考,多沟通。

七、阅读经典,培养语感,扩宽思维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一位高考状元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阅读的培育也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她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

八、题不在多,在于总结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

一位状元说,自己平常可以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做题不在量在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九、作息规律,把运动当成习惯

采访中98%的状元都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保证充分睡眠,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运动。

十、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相对于这些状元的父母来说,比起分数,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一位状元的妈妈说:“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这句话几乎代表了采访中大部分状元爸妈们的心声。比起分数,这些爸妈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看了这么多共同点,相信家长们已经有了一些反思,其实无论孩子是否为高考状元,我们家长的目的从来都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7-20 07:32 , Processed in 0.1619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