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报志愿 故事特别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8 14: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18年06月28日 04:50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王静制图

    
    编者按:高考填报志愿本周内进行,诸多考生和家长手不释卷、挑灯夜战、求医问药、踯躅决定。作为高考的重要环节,如此情景自1977年高考恢复起一次次轮回,也演绎出无数悲喜故事。而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切身体会到万千家庭的喜与忧,也目睹了教育走向公正、公平的印迹。

    选择了“艰苦”
    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记得那年理科的大学本科录取线是335分,重点院校分数线是360分。我考了397.5分。
    高考结束的前一天晚上,老师通知,休息两天,第3天返校,估分填报志愿。考试结束是7月9日,因考场距离较远,当天回到家天已黑了很久,母亲在家门口等我,父亲、兄弟姐妹及亲朋好友都在院子里等着。
    听了我的估分情况,舅妈帮我进行了分析。她说,解放以来,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是54.5元,大专生45元,中专36元,除了在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额外享有差异补助外,全国各地都执行这样的标准。舅妈接着说,你家条件不好,应放弃虚荣,考虑实惠,选择补助较多的行业。
    舅妈是村里唯一一位“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她的话大家都觉得有道理。
    第2天,舅妈又来家里帮我进行了志愿选择:有三类院校不适合我,一是军事院校,我眼睛近视;二是矿业类大学,下矿很危险;三是地质类大学,长期在野外,媳妇也难找。在舅妈的一番分析下,我选择了较普通机械“艰苦”的重型机械,且是重型机械里最为艰苦也能多拿补助的铸造专业,同时为减轻路费负担,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城市太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成为权衡之后的最佳选择。
    第3天返校后,一向器重我的物理老师姚延仓先生建议我第一志愿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太原重机学院。


赵民胜

    求稳的遗憾
    人至中年,诸事释然,惟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懵懂难以释怀。
    1992年夏日是我的高考季。历经26年时光研磨,许多记忆已模糊阙如。只记得当年是猜分填报,高考尚未进行,志愿填报已尘埃落定。录取则采志愿优先模式,一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二志愿也极易落空。
    彼时,既无互联网络,亦无专家指导,信息渠道单一闭塞。家长会上,老师谆谆教导:“一定正确评估自身实力,不可报得过高”,并举例佐证:上届一学子成绩优异,只因高报志愿,最终连本科都未考取。会后,一本厚厚的填报指南发至手中,要求先行模拟填报。一家人埋头研读、几经筛选后,我踌躇满志在第一志愿处填上中国政法大学。“报得偏高,还是稳点好。”一位老师好心提点,让我深陷纠结,正式填报时忍痛将第一志愿改为省内一所大学法学专业。
    成绩揭晓,失落感重重袭来:我的考分不仅远超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甚至已达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线。手拈窄窄的成绩条,我懊悔痛哭。父母见状大惊,以为考砸了,细问才知是考“过”了。那段时日,悔意如影随形,连梦中都是考入心仪大学的情境。最终结果毫无悬念,我被省内大学录取。入学报到时,一位学长惊呼“你就是法律系那个第一名呀!”听闻五味杂陈。
    若干年后,知分填报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施行,高分低报、高分落榜风险大大降低。偶尔,也会无聊遐想:如若新举早日祭出,此生会否邂逅另一番风景?


邬帅莉

    独立填志愿
    我是1993年参加高考的。当年录取率为34%,竞争激烈。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是我和当年全国286万考生一样的心情与信念。
    压力焦虑之下,重度急性肠胃炎几乎成了压跨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为了梦想,我拼尽全力,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考试。
    考试后估分报志愿是我独立完成的。因为家远在偏僻小山村,交通通讯不便,几年高中学习,我基本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自主做决断。考完试当天下午,我们拿到了试题标准答案,自己进行估分,先是各门课估,然后又尝试所有课程的客观与主观题分别估分,两种方法估下来,成绩都在420分左右。接下来要在两三天内完成志愿填报。“‘冲高’能成则成,不成则用‘师范’保底且有不低助学金,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当时想。
    为何想着“冲高”?当年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了。复读的一年里,我的英语学习似有神助,成绩突飞猛涨,居然从50分提到80多分,因此便斗胆报了外语类,第一志愿兰州大学,其余志愿全部选了师范类院校,并以“先省内后省外,且优先省城”为原则。最终,我的“应试英语”难以应对外语类统一口语测试,“听不懂,倒不出”,哑巴聋子英语。不过,也算如愿被省城太原一所师范大学教育类专业录取。这个专业成了改变我人生、成就我事业的专业,感慨又欣慰!


何云峰

    痴迷当记者
    我一心想学新闻、当记者,上高中后这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过。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还算优秀,比起化学配平方程式、物理研究摩擦力加速度,用文字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令我着迷,也觉得更曲折婉转有趣味。
    高考是一个过程。当时考英语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特别困,大概开考后30分钟才清醒过来,答完考卷之后还有10多分钟,我又趴在桌子上打瞌睡,没想到英语在所有科目里分数最高。数学在一道10分大题上“摔了跤”,做题过程中少写了一个平方,老爸知道后一夜没睡,他觉得这道题会严重影响我的录取和前程,他的感觉部分是对的。
    那时是高考之前先填报志愿,我的记者梦“雄心万丈”,从第1志愿到第5志愿,我填报的都是新闻专业。至于第一志愿为什么是并不了解的武汉大学,现在想来又是一个谜。最后,高考成绩比本科分数线高了30多分,分数够了专业人数却录满了,我一路下滑到了从未想去的第5志愿山西大学。
    去年夏天的一个月夜,我夜游武汉大学,在樱花已落、灯影斑驳的校园里安静行走,看少男少女们钻出学校栅栏跳进东湖夜游,那时我大学毕业进入山西日报当记者已有15年。


冷雪


    巧报“救”了我
    我算是高考发挥不理想,但通过科学报志愿被名校录取的代表,也是平行志愿的受益者。2012年,我参加高考,这一年,山西省第一次采取网上填报平行志愿方式。
    高考结束半个月后,我在网上查到分数,565分,文科全省第1000名。看到这个分数的时候我懵了,想着“上不了南开了”。当时全家人谁都不知道该怎样选学校。
    给予我帮助的是韩老师。我垂头丧气地去找他时,他一脸兴奋地告诉我:“考得很好,分数不算低,还有选择余地,好好挑还能进好学校。”接着,韩老师拿出海报大小的两张纸,上面列着所有985、211院校近5年在山西的高考录取线,以及与省一本线的分差。他据此帮我划出有希望的院校,然后考虑专业、地域以及热门城市竞争激烈等因素,5个志愿本着“第一志愿要冲,二三四要衡,最后要稳”的原则,前几个志愿很快选定,第5志愿定在兰州大学或吉林大学。后通过与招生办联系,了解到吉大的小语种专业更强,而兰大的新闻和外语都不错,因此我选择兰州大学作为保底志愿。
    最终我被兰州大学英语专业录取。就我所知,很多比我分数高的同学都因为报志愿不合理,没有被心仪院校录取,我无疑是幸运的。3年后,我用同样方法帮妹妹选学校,她如愿进入四川大学。


牛艳蓉

    父母作了主
    27年前的7月7日,我踏上了决定自己命运的考场。同现在高考结束后才填报志愿不同的是,我们在高考前就已经填好了志愿。
    填志愿是个大事情。当我从学校拿到一大张表格和一本填报指南时,看着密密麻麻的细小表格、形形色色的各类院校,我彻底迷茫了。只记得写作文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憧憬着离开家到其他城市求学生活。但此时父亲已经到学校同班主任老师一起对我平时在校学习情况进行了交流,背着我同妈妈悄悄反复分析。
    当看到父亲仔细工整地在第1志愿栏写上山西医学院(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时,我难以想象自己是否能胜任当医生的未来。现在的孩子也许会觉得家长武断,不尊重子女的选择,我们那时志愿大多是遵从家长选择,认为他们考虑得更周全。
    考试挺顺利,一切按部就班。当拿到山西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时,家人都非常满意,而我还是对此心存困惑,而且还抱有一丝没能上外地大学的遗憾。随着医学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父母的选择是对的,给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找到一个我愿意为之不断努力的职业。


师燕芸

  优先选专业
    2003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方式是考后先估分,再报志愿。
    高考时,我平时擅长的文科综合发挥不好,能否超过分数线都未可知,自觉已经没了太多选择余地,一时想索性补习再考一年。因为是女生,妈妈坚定地认为不能耽误时间,家里便统一了意见,能走绝对不补习。我的志愿表上,无一例外的在每一级志愿的“服从调剂”栏上填了“同意”。
    差不多20天等候,分数、分数线都出来了,没想到的是因为填写了服从调剂反而不好选择。如果想去天津上学,就要面临学校和专业普通的现实,想学校和专业好一些,就只能留在太原。
    我是女生,父母不舍我远行,本地的学校和专业在父母眼里也还不错。于是,在当年要么选城市,要么选学校,要么选专业的主流选择方案中,我自认为占据了两条,最终选择留下来。
    现在回想,报志愿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没有半点主意。一来觉得自己考得不够好,丧失了选择的主动性;二来是真不懂,不了解自己的好恶长短,不懂现实的意义。现在看来,上学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少有人能在这时看通社会发展大势,选专业定不了终身。与其发愁如何选择,不如搞清楚自己的好恶优劣,投其所好,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安小奕

    闹心的成绩
    “把自己最想去且分数线最高的学校写在第1志愿。”今年弟弟高考,这两天根据他的分数,我忙着帮他选志愿。学校还没放假,妈妈特意让我请假回家给弟弟做参谋,6个平行志愿应该怎么填,即将升读大三的我似乎很有“发言权”。
    回忆自己报志愿时的情景,可没弟弟这么幸福。父母一窍不通,身边同学的建议大都一样,那段时间自己刚找到假期兼职,每天只能忙里偷闲,抽空翻看填报志愿指南。
    “现在高考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可以报6个第一志愿,但仍必须慎重,把自己最想去、录取分数线比较高的学校写在第一、二个志愿。”记得高中班主任王老师指导我说,参考往年各高校的分数线,先大致选出几个心仪的学校,按分数线由高到低往下填,最后两个必须能够保证录取。
    按照王老师的建议,我一点点做着功课。天津理工大学,pass;昆明理工大学,pass;天津工业大学,pass……笔记本上,我一边把心仪的学校划掉,一边为自己的成绩闹心。唉,高考不是人人都能考出好成绩,这是许多像我一样离一本线仅一步之遥的考生的难言之痛。
    “在省内读吧,省里也有很多不错的学校。”下班回家,老妈见我有点不开心便安慰道。最后我听取了她的建议,依次填报了3所省内高校: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后3个志愿选择了不填。最终我收到了中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白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8 02:41 , Processed in 0.1571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