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万医学生10万从医 拿什么防止“儿科荒”重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30 23: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10月30日 09:31 半月谈

开学季刚过,高校迎来新一批医学生,为了有朝一日能披上白大褂,开始了“漫长而昂贵”的学医征程;医院内,他们的前辈白天忙着为患者看病、手术,晚上回家后还要继续搞科研、写论文,周末不是加班,就是参加学术会议……

  半月谈曾发文称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医学生是医疗系统的年轻后备力量,有多少“新鲜血液”愿意穿上白大褂,直接决定医疗系统的人才结构是否合理。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在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面前,医生的职业焦虑愈加明显。


  医生的孩子不学医,学医的学生忙转行

  28岁的冯亮(化名)已经在医疗行业工作4年,目前是江西省宜春市某公立医院的一名外科医师。他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的孩子还没出生时,就想好了不愿他学医。而之所以不愿让孩子学医,是因为自己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医生这份职业所带来的高强度工作压力。“日常工作是门诊、手术台轮流做,节假日、周末也要经常加班。最累的时候,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中途坐下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南昌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温桂兰也深有同感。她说,在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下,医生时时刻刻都处在紧张的状态中。

  医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份受尊敬、报酬丰厚的神圣职业。但光鲜的背后,却萦绕着各类问题。例如,部分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学生毕业后转行、报考医学院的优质生源减少。

  与诸多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相比,能坚持读完医学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大多“修成正果”成为一名医生。但当他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自己还是一名“菜鸟”。

  “硕士期间的同学大多从医,但本科期间的一些同学毕业后却选择了去医疗器械公司工作或是考公务员。”王炫刚考上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却已经开始为未来担忧了。“等我读完博士,其他专业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行业小有成就,而自己只是一个刚开始工作的普通医生,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她说。

  门诊、手术、科研、论文、带学生……凌晨3点睡,早上6点起

  从就业门槛来说,医生相比许多职业都高,前中期的投入产出比低,有的得靠家庭的支持熬过这段时间,这正是部分年轻医生感到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敏感的医患关系则让这段煎熬的时间难上加难。

  “跟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课业重、学费贵、培养时间还更长,自然有人望而却步或半路转行。”刚从南昌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郑钰(化名)说,从本科到硕士、博士、规范化培训阶段,至少需要花费10年的时间,而许多行业,四年本科毕业就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了。

  “10年内的支出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如果学生家庭条件稍微差一些,出来打拼这么久还贴补不了家用,焦虑感就会更加明显。”郑钰说。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医学生找工作非常难。浏览多家公立医院招聘网站,临床医生的职位几乎都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热门科室甚至只限博士学历。

  与读书相比,就业后由内而外的工作压力更让医生感到焦虑。“一方面,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另外一方面,敏感的医患关系也会让医生感到心寒。”温桂兰说。

  今年1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13小时,一级医院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是48.24小时。同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

  不少医生反映,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外,科研压力、论文压力更让他们疲惫不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生于小龙告诉半月谈记者,临床医生白天门诊、手术,晚上还要熬夜搞科研、写论文,不停地学习新的医学知识,甚至还要带实习生、研究生等,“很多医生凌晨3点睡觉是正常作息,第二天早上从不耽误准时上班。”


  敏感的医患关系,尤其是常见诸媒体报道的医患纠纷更给医生尤其是医学生的从医热情浇了盆凉水。据一些医生反映,他们经常会碰到病人拒绝实习医生检查身体、做手术的情况,少数病人更是对实习医生和看上去年轻的医生“低看三分”。

  改善从医环境防止“儿科荒”式问题重演

  让不少从业者担心的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医生的从业环境,“儿科荒”式的问题或将会重演。

  “儿科荒的问题已经为社会敲响了警钟。目前,相当部分的医院都存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儿科医生总是被当作‘小’医生,在行业内待遇低、地位低。”南昌大学医学院院长李葆明认为,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政策,让医生才尽其用,并获得体面的报酬。

  此外,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基层医院待遇低,一些优秀学子“挤破头往一流医院冲”,普通学生则宁可选择转行也不愿去县级以下的医院就业。因此,缓解学医“焦虑症”,要从改革医疗体制想办法。

  “要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塑良好医患关系、打破唯论文导向等方面,让学生乐于学医。”李葆明建议,政府需更加重视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医患纠纷的正确调解,让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针对上班时间忙工作,下班时间忙科研的情况,于小龙建议,要打破论文导向,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行业的职称改革力度,让医生能更注重临床实践等本职工作,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焦虑症”。



  漫漫学医路,从医却无悔。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虽然会抱怨工作压力大,但是更多的医生选择了坚守,他们对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充满期望。

  “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里人都反对我学医,认为这份工作对一个女生来说太辛苦。但从医就是我的梦想,这么多年我也坚持下来了。”王炫认为,身边许多同学都是抱着对医疗事业的崇敬之情选择了学医,社会应该创造条件去鼓励这份热爱。

  部分专家建议,各大院校医学院招生时可实行单独招生,一方面挑选热爱医疗事业的人学医,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部分学生被调剂学医后,勉强读完医科,毕业后却并不愿从医的现象。记者:邬慧颖 赖星

  原标题:医生的孩子不学医,学医的学生忙转行:拿什么缓解你的焦虑,白大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7 22:36 , Processed in 0.4253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