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济大学校长开讲:《人工智能何以改变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0 17:0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们要坚守教育初心,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避免技术的‘物化’和‘异化’。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与创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与获取。同学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绝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现成答案。”


11月5日晚,“中国道路”大讲堂暨“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主题报告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礼堂开讲。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以《人工智能何以改变世界》为题,为师生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介绍了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学科创新发展的最新实践,勉励师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找准发力点,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贡献。校党委副书记刘润主持。



人工智能因何而来?“用机器实现人类智能,让机器服务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郑庆华说,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手段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如何从弱到强?郑庆华阐述了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知识引导+数据驱动”的大数据知识工程、引入人脑记忆机理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路线。他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借鉴脑科学,引入人脑记忆机理,有望破解当前大模型固有的过度消耗数据与算力、灾难性遗忘、推理能力弱等缺陷,开辟人工智能的新路径,创建机器智能模型。”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世界之变、文明之变、产业之变、教育之变、科学范式之变,同济大学何为?郑庆华就今年5月学校推出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围绕八大核心任务,结合学校最新实践,讲述了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的“人工智能+”各项工作进展,包括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AI for Education)、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技术(AI for Engineering)、人工智能赋能管理服务(AI for Management)、智慧校园十大工程、开展人工智能社会治理问题研究、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培养一大批“AI+X”的教师。


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教师吗?“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的过程离不开人与人的情感互动。人工智能必将赋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师。”郑庆华说,“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可能会替代不懂得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未来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将成为发展趋势。”



“人有人智,机有机智,各智其智,智智与共!我们要勇于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工智能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郑庆华最后说道。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报告持续了2个多小时,选修“中国道路”课程的学生、部分新生院新生,学校全体中层副职干部、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班首批参训教师、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授课教师、附属学校基础教育教师,以及同济大学托管县中、基础教育对口帮扶所在地的县政府、县教育局负责同志等共约2500人聆听了报告。



“听完郑校长的讲座,我深感在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未来,它也将继续引领科技潮流。”国豪书院学生杨子越说,“我将不负期望,努力学习,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郑校长所讲的要在智能化革命中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深感共鸣。”交通学院副教授黄世泽说,“我们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战场,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师-生-机’互动的新学习生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现场聆听郑校长的主题讲座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柴楠平说,“作为教育者,我将致力于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努力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同济大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3 06:34 , Processed in 0.2611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