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6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事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关键词竟会有大白于网络的一天,更可怕的是,3个月的搜索记录,蛛丝马迹拼凑起来,很有可能暴露他(她)的真实身份。

          印度香辣奶茶的卡路里、香蕉的卡路里、乱伦的后果、如何告诉你的家人你是乱伦的受害者、卡罗拉多的教职、陶瓷、窗帘、自杀过的人能收养孩子吗、我恨男人、提高女人性欲的办法、如何处理怒气、婚姻咨询指南……

          这些是一个美国在线用户从3月到5月间搜索的关键词,其私密与诡异程度,想象力丰富些的人几乎可以编出一个悲惨的艳情故事来。当事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关键词竟会有大白于网络的一天,更可怕的是,3个月的搜索记录,蛛丝马迹拼凑起来,很有可能暴露他(她)的真实身份。
   

          事情是这样。7月末,美国在线意外地泄漏了一份65万用户的2000多万条关键词数据资料。这份数据资料原本是为学术研发所用,不料无意中被一些技术博客发现,转发到各处论坛,他们发现这些数据虽然不包括姓名,但其私密与细节程度,只要用一点点网络侦查手段,就能查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美国在线随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试图将资料撤下来,但这些数据已经像病毒一样在网上流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好事者追踪这些关键词背后搜索者的真实身份。因为有些关键词实在太富戏剧性了,怎么杀妻,怎么秘密毒死旧情人,怎么用煤气自杀……还有人热衷于找“洛莉塔”、“死人”、“车祸”和“斩首”的图片。最惨的是那些喜欢在网上搜索自己名字的人,简直是自报家门,一旦这名字和一些色情关键词联系起来,就够尴尬的了。若与某个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起来,则等于在招呼身份大盗。万一与“买海洛因”联系起来,就是一项犯罪证据。几年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男人被判谋杀妻子罪名成立,因为在他的电脑上发现,他曾经用Google搜索过“脖子”、“卡断”、“砸断”等词。谁会想到,人们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已经严重到连杀人都要在网上查询了。

          8月9日,《纽约时报》通过追踪搜索记录,首先曝光了其中一位用户的真实身份。这位名叫“阿诺德”的老太太在3个月内用家中的电脑进行了数百个搜索,主题包括“麻木的手指”、“60岁单身汉”和“随处撒尿的狗”。随着搜索的不断深入,她的身份变得越来越容易追踪,其中“加州里尔伯恩地区的园艺设计师”、“佐治亚州葛温耐特县湖边出售的住宅”和一些姓阿诺德的人的记录起了关键作用。没费多少力气,阿诺德的情况就渐渐清晰起来:一位住在加州里尔伯恩地区的62岁寡妇,经常搜索她朋友的疾病,疼爱自己的3只狗。很快,一些博客宣称他们也破解了几个关键词密码,有人甚至义务建了一个网站,方便这些好奇的看客搜索关键词数据库。

          2000万个关键词,像打开了一个潘朵拉的盒子,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隐私恐惧。它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个输入到搜索框里的关键词,会在不知不觉中暴露我们多少秘密——朋友、兴趣、职业、健康、宗教、喜爱的食物、热爱的电影,还有不为人知的欲望、幻想以及深切的恐惧?当搜索引擎已经变成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时,似乎没有多少人想过,在那些搜索引擎巨头的服务器里,保存了多少我们不假思索就留下的私密信息和数据?当这些信息数据详细到一定程度,也许就可以总结出我们的政治信仰、爱情生活、古怪兴趣,甚至犯罪倾向。只要有必要,Google、雅虎、微软这些网络巨头会一直保留这些数据,因为它们意味着广告客户和巨大的商业利润——仅搜索引擎广告已经在全球达到1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4年内可能达到300亿美元,而你只能求神拜佛,希望他们别让这些数据落到任何可能给你带来麻烦的人手里,比如老板、老婆、勒索者,甚至税务局、执法机构……但这多少有点像在千里之外埋了颗定时炸弹,隔得再远,也让人觉得如鲠在喉。

          美国在线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立刻信誓旦旦地表示,Google绝不会重蹈覆辙,他们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但他并不承诺会定期删除这些个人信息。埃里克还说,美国在线只是一次意外事件,用户隐私泄露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政府。今年年初,为了通过一部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网络色情骚扰的法案,美国司法部曾经要求Google提交从Google点击的100万个网站地址记录和一周中搜索关键词记录,但被Google强势拒绝。虽然Google的举动得到美国大多数网民的支持,但人们同时也惊觉,原来Google一直以来都在保存他们搜索过的每个关键词和去过的每个网站地址,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即使政府不能通过法律手段进入Google的服务器,谁能保证那些神通广大的黑客或者网络黑帮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与美国在线事件有一拼的是,不久前,韩国信息通信部在一次大规模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中发现,在Google的数据库里可以搜索到90多万名韩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其中9.5万人的13位身份证号码被全部公开。更离谱的是,只要在门户网站上输入韩国总统卢武铉、总理韩明淑的姓名及出生日期,就可以轻易找到两人的身份证号码并盗用。据《朝鲜日报》的报道,卢武铉总统的身份证号被盗用了416次,其中280次被用来认证成年人身份,还有64次则是用于验证会员身份。而韩国第一位女总理韩明淑的身份证号则被人用来在12家游戏、娱乐网站进行注册。

          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我们平日上网,自以为是私密的事情,但其实从上线那刻开始,就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网络上的个人数据已经变成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黑白两道都在其中混战抢食。只要你一上线,网通、电信就知道你是谁,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Google知道你搜索过的每个词汇,知道你发出和收到的每封邮件。你每到一个网站,Cookies会跟踪你在网页内的一举一动,直到你离开;还有无数间谍软件躲在暗处记录你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个字符。也许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一旦涉及别有用心的偷窥者或黑客,事情就真变得恐怖了。1999年,曾经有一起因网络隐私引发的谋杀案震惊全美。一位名叫帕伊尔的女孩下班后坐进汽车准备回家,一名陌生男子驾车停在其旁边并叫她的名字,帕伊尔正感到诧异,该男子举枪向其头部连开6枪,然后饮弹自尽。根据警方调查,凶手多年前曾与帕伊尔同校,他从一家网络公司购买了帕伊尔的社会安全号码(相当于身份证号码),利用该号码查出了帕伊尔的住址,并对其跟踪了两年多,掌握了其工作时间表和作息时间,最后设计了杀害方案。帕伊尔的父亲曾愤怒地指责出售信息给凶手的网站,认为他们才是杀害帕伊尔的真正凶手。

          其实,不少网站都曾将客户姓名、住址、电子邮件甚至信用卡号码等统计分析结果标价出售,还有一些网站倒闭后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广告,要卖掉自己所掌握的用户资料。毕竟,通过网络收集个人信息是如此方便,成本是如此低廉,可获得的利润却是如此巨大。曾经有一个高中都没有读完的黑客阿伯罕姆·阿卜杜拉,按着《福布斯》的名单,一个个从这些人的账户里偷出钱来,而且一偷就是100万。还有一个名叫拉菲尔·盖里的18岁少年黑客曾经侵入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9个电子商务站点,窃取了超过2.6万个信用卡账户信息,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的信用卡号。

          还有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某公司主管两年来一直偷看员工的聊天记录,离职后还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供人欣赏。某女生无故频频接到骚扰电话,要求其提供“性服务”,原来是其追求者求爱不成,遂在互联网上公开其个人详细资料,并登出色情服务的广告。不久前,一款叫“MSN Chat Monitor &Sniffer”的软件在中国互联网上盛行,只要下载安装这个软件,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在网上监听本地局域网内所有人的MSN聊天记录。公司的局域网中,同事可以监听你,家里的小区宽带局域网,隔壁邻居可以监听你。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屏幕中的MSN,你还有聊天的欲望吗?

          作者:陈赛 出处:三联生活周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3 04:42 , Processed in 0.1642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