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核泄漏会造成什么后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2 23:5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对核电站附近一定范围的区域造成放射性污染,它与核武器爆炸时造成的放射性沾染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一)泄漏物颗粒较小,感生放射性极少
核爆炸时,所有的弹体物质都被汽化,特别是地爆时,大量的土壤、水分被卷入火球中并被高温所熔化或汽化,与放射性物质充分混合后随着火球的冷却凝结成较大的放射性颗粒沉降到地面,造成污染。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感生放射性。而核事故时既不会形成放射性熔渣,也不会在核反应堆主厂房外产生感生放射性。核事故时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烟状或雾状释放到环境中,它比核爆炸时形成的放射性落尘的体积要小得多。
(二)泄漏和沾染时间较长
核爆炸时,弹体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在爆炸瞬间释放到环境中的。而核事故外泄的放射性物质,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释放到环境中去的。如果事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放射性物质的外泄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
(三)沾染范围较小,程度较轻
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一般会上升到几十米至几百米的高空,并形成烟羽团。然后烟羽团在近地面风的作用下向下风方向漂移,从而对一定范围内的空气、地面、水源,以及人员和各种物体表面造成放射性污染。这个范围称为烟羽区,其下风边界距离核电站一般不超过5-10千米(如图9-1)。另外,核事故会引起水、牲畜、蔬菜等污染,人员因吃、喝引起射线病的区域,叫食入区。食入区下风边界距离一般不超过10-50千米,沾染范围比核爆炸小得多。同时,沾染程度也要比核爆炸轻得多。

(四)伤害途径以吸入内照射为主
核爆炸时放射性沾梁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落尘沉降的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造成的。而核泄漏事故的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伤害,则主要是由放射性烟羽的浸没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造成的,特别是放射性碘的吸入内照射,对人员伤害起主要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2-10 22:56 , Processed in 0.1655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