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3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是怎样形成的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00:3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将做梦的原因分为生理和心理机制两个方面。《左传》中关于晋侯做病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梦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内疾病和生理现象可能在梦中有相应的反应。《黄帝内经》有“邪发梦”说,认为“虚邪”和“正邪”是生理上的刺激,不仅可能使人做梦,而且可能会致病。另外,还有“精念存想”则梦,“情化往复”则梦,“忧乐存心”则梦的关于梦的形成的说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童年期压抑的那些反社会、反道德的愿望的满足,认为所有的梦都是人非理性以及反社会愿望的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来源于集体无意识,是更广泛的潜意识的反应。弗洛姆则把梦看作是表现任何的心智活动,不仅是不合理需求的表达,同时也是合理需求的表达。 霍布森(J.Allan Hobson)和麦卡利(Robert McCarley)在1977年和1988年提出了激活——整合模型。他们认为从脑干会发出神经信号,刺激脑的皮层区域。这些随机发放的电“信号”没有逻辑的联系,没有内在的含义和一致的模式。而梦则是源于这些随机信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0:35:34 | 只看该作者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芝加哥大学生理学家孟托说:“每夜做一定数量的梦是必需的”。否则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异常反应,还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紧张、焦虑、易怒、记忆障碍,甚至会出现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症状。 做梦,不仅对脑功能的恢复有益,有助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为大脑神经提供一种经常性有益的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调整到一种准备状态,以防止大脑神经在夜间停止活动而丧失了功能,并使大脑里的信息得到重新清理。 生理学家们还发现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催无梦睡眠肽和催有梦睡眠肽。在对猫和猴子的实验中发现,催有梦的睡眠肽大大提高了猴子和猫的平均寿命。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经常做梦的人,大脑中催有梦睡眠肽的含量大大超过催无梦睡眠肽。因此,催有梦睡眠肽多的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催无梦睡眠肽多的人寿命更长一些。 人们不必太拘泥于梦境,只把梦境当作一种消遣就可以了。做梦的人对各自的梦境都拥有解释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们梦境的影响非常大,即使做了同样的梦,其解释也会因人而异。对梦境,最具有发言权的就是做梦者本人。即使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人们也可以通过近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遭遇等,对大部分的梦境进行解释。当然,对噩梦,人们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解释。 梦,很难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所有的梦,其相同点就在于,做梦时,说明人们在熟睡。 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因此与醒来时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当然不能就此断定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我们通常会有这种体验:就寝前,人们专注地思考什么,其相关信息就会反映在梦境中,表明现实生活与梦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人几乎天天做梦,而有的人十天,甚至一个月才做一回梦。 梦还可以细分成多种多样的梦,大致有美梦、悲伤的梦、快乐的梦、稀奇古怪的梦、可怕的梦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5-24 04:51 , Processed in 0.6233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