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索引擎:莫被遮蔽思维之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22:4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搜索引擎有一种狭隘的人类智力观,强调的是速度和效率,并没有意识到更加冷静、更加集中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董少校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搜索引擎越来越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许多网民的生活方式。但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搜索引擎也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然后供使用者查询的系统,其日常运作可以分为网络自动运行和人工干预两部分。网络自动运行是搜索引擎的基础,大型搜索引擎的数据中心一般运行数千台甚至数十万台计算机,而且不断地向计算机集群里添加机器,保持与网络发展的同步。从理论上说,在搜索算法设定之后,只要电源稳定、硬件和软件系统未发生故障,无需技术人员的介入,搜索引擎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每天上亿次的搜索请求。人工干预指引着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搜索引擎需要经常性地对算法加以改进,防止网站作弊者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不当的搜索结果排名;响应政府部门的指令,接受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请求,屏蔽那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个人隐私、损害企业权益的网页,显示利益相关方需要显示的网页。

从搜索引擎的特征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遮蔽”与“呈现”双重特性。搜索引擎对网页的过滤、拒绝、删除构成了对互联网信息的遮蔽,以确保搜索引擎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应对互联网生态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是搜索引擎的另一项功能,通过技术处理,让某些或某类网站链接优先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在产生搜索结果的同时,搜索引擎拥有了一种与信息生产相伴而来的权力。不仅如此,搜索结果可以接受技术手段的调整,按照搜索引擎公司所希望的样子显示结果。由此,搜索引擎对有关网站进行引诱或威胁,对网民加以引导,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搜索引擎的权力触角广、影响大,在政治上介入了意识形态的塑造,在经济上引导着财富的流向。同样,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超过了网络音乐,成为我国网民规模最庞大的应用,使用率达81.9%,2011年的使用率也达79.4%。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降低,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新门户”的特点。在互联网的各种不同功能中,搜索引擎可能是和人类认知产生最直接关联的一种。

《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中串联起广告主和用户的最重要桥梁,为中国网络广告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完全“客观”的排名事实上并不存在,“李鬼”与搜索引擎公司串通一气,引诱消费者上当的事例不可胜数。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路车、文案怎么写到下班放学之后去哪唱歌,再到明星们的八卦、最新的新闻事件更新、身体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甚至你忽然想知道某个久违的朋友的近况,都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一位有着“搜索依赖症”的网友说,他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搜索引擎从他的世界消失了,他该怎么生活。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课程论文、思想汇报、交流发言……都不是什么难事,搜索引擎里一搜,便有了可以参考的样本,稍加修改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份像样的成果,足以交差。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2年初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89.8%的人承认自己有“搜索依赖症”,其中20%的人感觉症状非常严重。搜索引擎同样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搜索引擎是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首选方法,需要学习信息时,68%的学生首选搜索引擎;需要生活资讯时,47%的学生首选搜索引擎。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信息加工这一关键的认知环节,半数学生仍停留在复制粘贴的粗加工层面,搜来的信息未能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最终对他们的认知水平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因为对搜索引擎“呈现”与“遮蔽”的双面性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坠入了信息的海洋中,被搜索引擎牵着鼻子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判断。面对搜索引擎提供的丰富信息,大学生很容易陷入无从选择或迷失自我的境况,花费了大量时间,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应当指出,搜索引擎有一种狭隘的人类智力观,强调的是速度和效率,并没有意识到更加冷静、更加集中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它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只是很快地搜集很多琐碎的信息。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搜索引擎只能成为一种辅助手段,绝非查找信息的全部,而对课堂记笔记、查阅图书资料、与老师同学交流等手段都不可或缺。搜索引擎可能助长人们的惰性,会弱化认知水平,大学生务必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5-2-24 07:35 , Processed in 0.3212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