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数据技术下,如何报志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9 23: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作为教育技术研究者,我也在想,信息技术究竟能为高考改革做出什么贡献呢?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当前比较热的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在高考改革方案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在命题、报名、考试、评卷、填报志愿、录取等各个环节中,大数据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因为笔者长期参与大学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对学生填报志愿比较了解,所以本文重点来探讨一下在填报志愿中的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当前填报志愿的方式:目前各省一般都分成了几批志愿,每批一般可以报5个左右的学校(有的是平行志愿),每个学校内部可以报5个左右的专业。学生一般都是利用网络填报志愿,这相对于20多年前自己手工填报志愿来说,学生的选择已经很多了,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招生过程中,我们还是经常碰到一些情况,比如学生经常担心如果在一个批次中填报的5个学校都没有被录取,究竟会调剂到什么学校去?在同一个学校中填报的5个专业如果都没有被录取,究竟会调剂到什么专业去?还有的同学说,我希望首先选甲校a系,然后选乙校a系,然后再选甲校b系,可是现有的志愿填报方式不支持这样填写。

那么,利用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能否让填报志愿的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加以人为本,更加满足每一位考生的意愿呢?

像选房子一样填志愿可行吗

以前各单位在分房子的时候,因为房子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为了让员工尽可能满意,所以一般会采取这样的方法:首先将人按照某种规则排好顺序,然后从第1个人开始,依次来选房子,每人给10分钟或更长时间,他选好以后下一个人再接着选。这样做的好处是轮到每个人以后,他都可以在现有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房子。

如果按这个思路,那么是否可以在高考之后将所有人按照分数排队,然后从第1名开始,依次来选学校和专业呢?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以河南为例,2014年有70多万考生,按70万计算,即使每人给10分钟,24小时工作,也需要4861天。另外,考生在10分钟之内,可能还没有看完都有哪些剩余的学校时间就到了。

过去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就可能了呢?我们换一个思路来考虑问题,在正式开始录取之前,给学生和家长比较充足的时间仔细考虑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专业,也不用分批次了,他可以逐个依次列出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考虑到大数据技术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其实不用限制学生填写的志愿数目,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填写一千个、一万个,充分表达自己的志愿。正式开始录取时,还是从第1名开始逐个录取,但是此时并不需要每个人临时选学校和专业了,轮到某个同学之后,只要根据他填写的详细的志愿,结合当前剩余学校和专业的情况,依次尽量满足他的志愿就可以了。

因为不需要学生临时选,而是计算机自动匹配,所以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还以河南为例,70万考生,就算每人需要1秒(实际上会更快),全部匹配完就需要8天,要远远少于现在的高考录取时间。而且,理论上可以让每个考生尽量满意。

以上的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困难和障碍,很多人可能马上就提出很多问题:如果分数并列怎么办?对性别有限制怎么办?对身体有特殊要求怎么办?自主生、特长生怎么办?这不成了唯分数论了吗,似乎不是发展趋势啊?无穷无尽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很有道理。虽短期内能实现这种录取方式也并不可能,但是笔者认为,就目前的计算机水平来说,你只要能给它明确的规则,再复杂都不怕。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毋庸置疑,现在整个社会都认同信息技术对许多行业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我们真的进入了信息时代。不过,我认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将传统业务信息化,比如原来我们都是交一个纸的表,现在改成电子表格,可以用E-mail或者在线直接提交;第二个层次,不仅仅将传统业务信息化,而且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比如,不仅仅满足于将纸表变成电子表格,而是要重新考虑,为什么要填写这个表格,可以不可以不填写,如果一定要填写,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

其实,业务流程再造在教育领域也已经得到了应用,比如北京十一中学打破传统班级概念,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像大学一样走班升学,确实是再造了中学的教学流程。再如麻省理工学院(MIT)曾经针对学校的供应商服务、邮政服务、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流程(support process)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绩效的显著提高。

基于以上考虑,在高考填报志愿这个环节上,我们是否也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过去为什么要这样填报志愿,现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不可以换个方式填写了。比如,为什么过去一般在每批次只能填写几个学校呢?原因可能很简单:第一,因为过去的年代在纸上填写志愿,录取时手工处理,如果填写多了确实没有办法处理。第二,后来虽然用了网络填报志愿,但是此时仍然是信息技术的第一个应用层次,只是将传统做法信息化了,所以此时即使换成我来决策,基于惯性思维,肯定还是让大家只填写几个学校。第三,信息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前几年的信息技术在存储、计算等技术方面确实有限制,可能确实无法支持更多的志愿更复杂的处理。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真的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填报志愿和录取方式了呢?就算我们不能真的按照上面的方案来填写志愿,是否可以允许学生在一个批次内依次填报几十所平行的学校,在一个学校内填报几十个专业,这样也算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了呢?其实不仅仅是高考改革领域,在教育中的其他领域,我们是否也应该仔细分析一下每件事情:过去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怎么做?

真心希望在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考改革越来越合理、越来越人性化,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创新人才越来越多。

(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尚俊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11-24 06:23 , Processed in 0.212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