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 14:38:50 来源: 蜻蜓生涯
54.6%的职场人认为高考志愿填报‘不成功’,仅3.4%的人认为自己志愿填报‘很成功’。
6月16日,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下称《攻略》)显示上述数据。 志愿填报多重要,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我们常说“三分考,七分报”,总有人觉得是放大焦虑,觉得志愿填报不过是根据分数去匹配对应的专业和大学就好了。 至于选什么专业,哪个看起来“眼熟”,哪个看起来“高大上”就选哪个。 上大学,肯定是报耳熟能详的。许多家长连大学在哪个城市,学费多少都没有详细了解就直接填报了,导致被录取后学生发现大学生活和想象中的天差地别,心理落差太大,悔不当初。
从这份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志愿填报感到满意的只有19.6%,觉得失败的人数高达33.2%。 志愿填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作为90后,回想当初志愿填报时还是纸质版表格和估分填报的模式,几乎记不得志愿表上都填写了哪些专业和大学,似乎都是父母翻着厚厚的招生指南手写填报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几乎每所大学都填报了会计专业,觉得会计不会失业,越老越吃香。但是四年后却面临着会计人才饱和,实习工资低,不靠父母接济难以在二线城市独立生存的问题,“理想”和“现实”会在大学毕业择业时激烈地碰撞。 高中同届生中也有考了600多分的理科生却因估分过高,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掉档上了个三本民办大学的真实案例。 现在看看这些“过来人”总结的填报志愿不成功的原因,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你是否感同身受呢?
如今,同为职场人,看着他们给出的填报志愿最需要考虑的因素,真是点头如“捣蒜”。
曾经也有同学因为爱好地理,选择了师范大学的地理专业,但是作为男生,毕业后觉得当老师无法满足自己对薪资的要求,转向了影视后期行业。
志愿填报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人而异,莘莘学子中确实不乏像北大“韦神”那样脱离了物质追求,一心投入数学研究的人才。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权,获取更优质的资源,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因此,志愿填报时,选择“理想”还是“现实”,心中要一杆秤,结合自身条件,谨慎增加砝码。 毕业就失业,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一千万,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 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8%,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75%。 受疫情防控与经济形势等因素共同影响,高校毕业生CIER(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降至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最低点,并且低于全国CIER指数,说明毕业生群体就业难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两年,考公热、考研热频上热搜,因为大家发现,本科生似乎“没那么值钱”了,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在家等通知却迟迟收不到offer,就业时的迷茫和焦虑让不少初出茅庐的应届生“心态崩了”,于是乎,大家又开始了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考试。
而毕业后“进大厂”的竞争更是激烈异常,再加上大厂的“996”新闻频出,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也不再盲目推崇“大厂”,“就业多元化”开始体现出现。
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了30%。
从期望就业的企业规模来看,毕业生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增多,2022年选择微型企业(20人以内)、小型企业(20-500人)的毕业生占比3.6%、34.4%,高于2021年的1.8%、28.7%。可见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传统就业不再是毕业后的唯一选择。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文凭”还有用吗? 截至4月中旬,2022年双一流院校的获得Offer比例为61.8%,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的42.8%。此外,专科院校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48%)也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陷入困境。 对于成绩在中上游的考生来说,志愿填报最常见的抉择就是“大学”和“专业”。 按照常识,双一流>985>211>普通本科,名校的确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大的就业平台。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校园招聘十分重要,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名校的校园招聘起薪和成长空间都更加广阔。 2021届毕业生首份工作月薪TOP50高校榜单中,绝大部分院校是双一流/985/211院校。排在第一位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月薪达到20049元。
但是,名校毕业生也并非一定不愁就业,专业对口更能为从事理想职业增加砝码。
清华生物系是国内最好的生物专业,但是在2019年有2个人没有就业,有10个人灵活就业;在2018年,有3人没有就业,9个人灵活就业。就业率在清华所有系里排倒数。
北京大学2019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当年本部毕业生共计2726人,其中本科签约就业人数只有168人,占比不足10%,仅有6.16%。 2019年清华大学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282名,签约就业率仅仅只有5.4%,灵活就业占比11.8%,二者加在一起不超过20%。 并不是有了清华、北大的名校光环,什么专业都没问题。 是追求名校的光环,追求优势的资源和人脉,还是着眼于现实,寻求就增加就业的砝码,是志愿填报必须解答的难题。 从长远的角度看,所学专业确实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有较大影响。 从2021届毕业生首份工作月薪TOP50专业榜单可以看出,理工类专业的薪酬普遍更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智联招聘相关研究也显示,这些行业目前缺乏高技术人才,具备薪酬优势。榜单中排在前列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有机会进入高薪行业,获得更高的收入。
越是要求专业技能“强相关”的职业,就业越是容易。 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才数量在多个职业中位居第一,包括软件研发、运维支持、测试工程师、售前售后工程师、前端开发、人工智能等岗位。
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类职业,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方向的专业适配性也比较明显。
此外,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范围较广,如客户服务、业务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等职业。随着电商平台发展和直播带货兴起,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将增大。
因此,对于有明确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的高考生来说,应该重点关注理想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毕竟填报“对口”专业可以增加未来的求职砝码。 高考志愿填报必须知道的建议 “盲目”是填报志愿的第一大忌。 志愿填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未来就业趋势,做好职业规划,不要盲目热衷于热门专业和传统行业,多关注新兴的潜力行业。 就业多元化是一种大趋势。如今对于新时代的00后来说,就业形势更加丰富多彩。 00后向往的职业让人忍俊不禁,视频博主等自媒体职业大放异彩,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创意型人才,需要天马行空的思想为产业带来活力。
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中不亚于高考的重要答卷,大学、专业、城市都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希望考生和家长们在距离出分仅剩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做好职业规划,做好模拟志愿填报演练,不留遗憾,不悔今朝,前程似锦,前途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