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还在到处推销“百度网页搜索”的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就已笃定:搜索引擎在中国一定会有大发展。那时候,百度几乎是中国市场上惟一一个“有技术”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
两年过去了,2003年搜索引擎市场果然热闹非凡,不但各大门户网站大力投入搜索业务,而且新的搜索引擎企业也不断涌现,而此时的百度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面向网民提供“一线”服务。一时间,百度、Google们,与搜狐、新浪们,以及3721、慧聪们混战一团,到底这种混战“热度”由何而来?面对众多服务,用户应该如何选择?作为中国市场搜索引擎技术的元老,百度的变化又是为什么?日前,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与本报执行总编辑董凯虹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搜索热度缘何而来?
董凯虹: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今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经过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后正在回暖,与网络相关联的各种业务也逐渐兴盛起来,其中包括搜索引擎业务。你作为业内中人,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样的判断?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究竟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李彦宏:去年11月份,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著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发表了一份100多页的研究报告,声称她发现了第三个杀手级应用——SFO,S指的是Search,F是Find,O是Obtain,即搜索、发现、获得。玛丽·米克认为,互联网第一个杀手级应用是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第二个是浏览器,第三个就是SFO,这是互联网沉寂很久以后迸发出来的最新应用。她认为目前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SFO阶段,并且指出这是一个全球的趋势。
我非常认同她的这种说法,近两年国际、国内搜索引擎市场表现出的活跃气氛也能说明这一点。国际市场最活跃的是雅虎,2002年底,雅虎首先以2.35亿美元收购了搜索引擎巨头Inktomi,与MSN、
Google等形成了对阵之势;其后,雅虎又宣布以16.3亿美元收购付费搜索服务商Overture,进一步表明其涉猎搜索引擎领域的决心;最近传闻微软也要进入搜索领域,Google又声称要上市。而从国内市场来看,搜索引擎领域今年也热闹非凡,不仅网民人数迅速膨胀,搜索技术也逐渐成熟,使用搜索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搜索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百度2003年检索量上升得非常快,从1月份到10月份,业务翻了7倍。同样,国内其他一些公司包括一些主流门户网站,都对中文搜索表现出深厚的兴趣,有不少已经开始有一些实际的投入。所有这一切都很让人兴奋,说明搜索业务作为一个产业正在形成规模。
从全球范围来看,搜索引擎产业从技术上说,应该是进入了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检索阶段,大致是1993~1999年,这期间人们只是意识到了互联网上的信息需要搜索,但还没有专业的搜索技术,只是把过去学术界的资料检索技术照搬到网络上使用,这是最初级的搜索引擎;第二阶段是2000年以后,“超链分析”技术成为主流,此时的互联网检索更多地考虑到了互联网信息的指向性特点,能在众多信息中把更相关的内容提供给检索用户;第三阶段应该是竞价排名阶段,这是现阶段互联网搜索的最主要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搜索引擎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更注重于服务,这时候,企业也能作为客户参与到检索层面,搜索引擎具备了同时为网民与企业服务的双重特性,这种特性有些类似于媒体。
董凯虹:根据你的说法,搜索引擎发展到今天,增加了更多的服务成份,这是不是说技术本身并不能形成竞争壁垒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你认为目前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未来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
李彦宏:的确如此,我认为搜索引擎并不单独是某一项技术,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服务,如果仅从技术上来说,超链分析或者竞价排名等,其难度都不足以形成壁垒,而且从用户的角度而言,用户只关心通过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能否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他们对搜索引擎背后的技术并不关心。因此,搜索引擎只有在细节上强化服务意识,让用户有一种好的搜索体验,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也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赢利目的。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我认为获胜最关键的条件是专注。一旦选准这个方向,就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里,认认真真去做,总会有收获。
至于目前的国内搜索引擎市场,我认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从事搜索引擎业务的服务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就是像百度这样以搜索引擎为主业的,另一种类型是兼做搜索引擎的门户网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搜索流量基本上都集中于百度这里,所有的门户网站搜索流量加起来大概能占到百度总流量的1/3。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已经意识到这个市场在变化,门户网站正在搜索引擎业务上加大投入,并且不断有新公司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像慧聪、3721等都在向百度靠拢,这些都使我们感到了一定的压力。
董凯虹:根据IDC最近的统计,到2007年亚太地区(包括韩国)搜索引擎市场整体规模能够达到4亿多美元,与其他领域相比,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到底是什么在牵引众多厂商竞相角逐?
李彦宏:搜索引擎行业与其他IT行业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关键的是搜索引擎毛利率很高。卖一台电脑,毛利率可能连10%
都达不到,而卖一个搜索引擎服务,毛利率可以达到80%以上,如果整个中国市场搜索引擎的规模能达到两亿美元,可能其中的利润就会达到1亿美元以上,这在中国当前的IT领域,应该是非常难得的。因此,这个领域吸引众多厂商角逐并不奇怪。
竞价排名是否可靠?
董凯虹:你刚才提到,搜索引擎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竞价排名阶段,我也听说百度今年依靠竞价排名获利匪浅,这恐怕也是众多企业觊觎搜索引擎市场的一个根本原因。到底什么是竞价排名?竞价排名是搜索引擎惟一的赢利模式吗?在百度的业务收入中,竞价排名的收入占多大比例?
李彦宏:竞价排名即使不能说是目前搜索引擎的惟一赢利模式,也应该是最有效的赢利模式,这个模式在美国已经得到市场检验。Overture
1998年成立后一直坚持采用竞价排名模式,一年可以获得10亿美元的收入,正是因为如此,后来这个模式才被广泛认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提供主流搜索引擎的雅虎、MSN、Ebay、Google、百度等都在采用这一模式。
目前来看,国内竞价排名还没有像国外那么普及,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多搜索网站流量都太小,无法支撑竞价排名的点击率。竞价排名是靠点击率赚钱的,流量小就挣不到钱。百度是在国内首推竞价排名的厂商,也是惟一一家做真正意义的竞价排名的厂商,其他大部分厂商做的都是固定排名,也就是按照企业一年交费多少,来保证企业名字排在什么样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保持一年不变。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门户网站在做竞价广告,这种竞价广告是通过竞价的方式出现在新闻浏览界面的一些广告文字链,这与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还不是一回事。
在百度目前的总收入中,竞价排名占到80%以上,其他收入还包括来自软件方面的,以及为一些门户网站提供检索技术的收入。
董凯虹:从理论上讲,竞价排名是根据客户给价的高底来决定搜索排名顺序的,那么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用户更需要的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给钱多的信息,竞价排名会不会损害用户的利益?百度在商业利益与用户需求之间如何平衡?
李彦宏:我觉得竞价排名与用户需求之间并没有矛盾。竞价排名卖出去的关键词都是有商业价值的关键词,而用户的需求往往也是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一个用户要在网上查找“发电”或“网络速递”这样的词,那些通过竞价而排在前面的与“发电”和“网络速递”有关的厂商就会排在前面,我觉得这对用户的搜索体验应该没有什么伤害。一方面,我们会标明这些链接是推广链接,用户一看就知道它们是付费的,如果这些信息跟用户的需求有差别,用户可以直接跳过它们;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从这些付费信息上面得到一些其他启示,诸如这些愿意为关键词付费的网站至少是存在并有一些实力的。其实网上的信息千变万化、千奇百怪,有时你在网上看到的地址,打个电话过去它就已经不存在了。真正有实力的公司通过竞价排名,把自己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参考。
重要的是,我们对竞价排名的审核非常严格,任何付费搜索都要通过我们的编辑和核查,一旦发现有损害用户体验的,即使对方付费再高,我们也会坚决删掉,而且那些竞价排名的关键词也一定不能损害用户的搜索体验,这是我们首要的原则。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一家卖茶叶的想把“西湖”或者“杭州”这样的词买下来,我们是决不会出售的,因为这会损害用户的搜索体验。用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我们损害了用户的搜索体验,我们的流量就会下降,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依靠点击率收到任何费用,竞价排名就无法继续下去,这个道理我们比谁都清楚。
当然,对于一个搜索引擎来说,每天有上千万次的检索,很难保证每次检索都让用户百分之百地满意,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是每时每刻不间断地监控流量,一旦流量下降,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原因,然后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掉。
用户之心如何赢得?
董凯虹:在百度近4年的经营中,前后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最早是在幕后支持别人,像搜狐、新浪、网易、雅虎这些门户网站采用的都是百度的搜索技术。而现在却自己走到前台,要做一个“搜索门户”,你思路变化的动因是什么?百度今天的发展与你当初回国创业的初衷是否吻合?你对百度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李彦宏:硅谷的很多技术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用技术来改变世界,我其实也有这样的梦想。1999年我回国出差,发现当时中国的网站比较火,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网络背后的技术支持却很薄弱,尤其是网民经常会用到的搜索引擎技术,当时虽然有几个搜索网站,像CC、搜索客、找到啦等,但它们都不掌握核心技术,大多数是靠人工编辑或者购买国外的搜索软件来运转,这使我意识到,国内搜索引擎市场机会很大,于是我决定回国创业。
最早我们采用的商业模式确实是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当时大家有一种共识,认为搜索是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因此一开始我们的生意不错,像搜狐、新浪、网易、雅虎这些门户网站,都采用了我们的技术。但是一年以后我们就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随着门户网站的没落,它们大多不再愿意为搜索技术花太多的钱,而且,门户网站也就那么几个,即使我们占到了80%的市场份额,也仍然不能赢利,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模式。2000年9月,百度推出了竞价排名搜索服务,自己走到前台,直接面对网民提供检索服务。目前,百度的定位是要做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而不是一个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我觉得,这与我最初的理想更为接近。
董凯虹:百度要面向用户直接做搜索服务,那就不可避免地要与Google、3721等形成竞争,而对于中国的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可能根本分不清百度与Google或者3721等到底有什么不同,百度依靠什么来赢得用户的心?
李彦宏:确实如你所言,用户很难通过一两次使用就能判断出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他们使用哪一个仅凭一种习惯。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搜索引擎的好坏仍然是决定用户忠诚度以及用户量增长的根本因素,因为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决定用户的长期取舍。一个好的搜索引擎必须要让用户用起来感觉舒服,这就需要更多地去考虑细节,包括搜索框开多长、开多高最合适,用户界面的链接放在哪里最方便等,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很可能就是用户喜欢你的理由。
再宏观一点,我认为,衡量一个搜索引擎好坏的指标有四个:第一是索引库的大小。如果一个用户要找的网页在你的索引库里根本没有收录,那你在其他方面技术再好也帮不了他们的忙,用户肯定找不到他想要的东西。百度收录了1.6亿个中文网页,应该比其他竞争对手多出至少50%,这就是差别。第二是更新频率,网络信息更新得越快,你给予用户的信息就越新。如果昨天刚刚发生的事,今天就可以在百度上面搜到,而在其他搜索引擎搜不到,你说用户会不会喜欢百度多一些?第三个指标就是反应速度。我相信,输入一个词马上就可以看到搜索结果与等半天还没见网页有反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搜索体验。在这方面百度下了很大功夫,速度可以做到最快。第四个指标我们叫做“相关性”。就是说我们搜索一个关键词,往往一下可以出来七八十个结果,那么把哪一个结果排在最前面,哪个结果次之,这就是相关性问题。百度有1/3的工程师在做这件事,想方设法把众多的内容当中最相关的内容排在最前面,在这方面,我们的技术堪称世界一流。
董凯虹:百度共有多少技术人员?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大致是多少?
李彦宏:百度现有160多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到40%以上。前几年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总投入是几千万美元,今后3~5年内会达到3亿~4亿美元。
人物印象:另一类商人
传闻李彦宏很“另类”:向来不参加“圈里人”的聚会,而且我行我素。
就在我提笔写李彦宏的前一分钟还有朋友告诉我,业界评论家将百度定性为“互联网的另类”:“想必李彦宏这个人也很难相处,据说他跟很多合作伙伴都合不来。”
传闻以及朋友的话都是有所指的。自从2002年百度宣称要做“中文第一搜索门户”以后,它便一改以前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的经营模式,从幕后走到前台,直接面向网民推出“竞价排名”的搜索服务。与此同时,百度与一些门户网站的合作中断了,李彦宏还放言:“以后凡是与竞价排名无关的技术合作,百度都不感兴趣。”从这一点上讲,李彦宏的言行似乎还真有一点“另类”。
然而,坐在对面与董凯虹总编交谈的李彦宏,却怎么都难让人感到“另类”,相反,他就像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男孩,脸上带着一丝腼腆,笑容坦诚而又文气,身上看不到一点商人气,甚至连总裁的味道都不太浓。他对董凯虹总编说:“回国创业的人有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商人,一心想把企业做出点名气,然后出手变现赚大钱;另一类则怀抱‘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要真正干一份事业。我是后一类。”
但是如果以一种衡量商人的标准来衡量李彦宏,就会觉得他确实有些“另类”。作为一个商人,李彦宏还是太直率了。在与董凯虹总编的交流中,他基本上是问什么答什么,从不借题发挥,而且不会粉饰内心:“Google要进中国,必须得与百度合作才能成功”、“中国市场百度是惟一推行真正意义竞价排名的企业”、“慧聪的流量太小、3721与我们做得不一样”、“百度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虽然他说的可能都是事实,但是如此毫无顾忌,难免要被别人看做“另类”。
“另类”并不等于“不好”,“另类”到底就会成就“另一种标准”。从目前的中国市场来看,兼顾搜索引擎服务的厂商很多,但敢于专注这项业务的极少,李彦宏言明百度不会游移,一心一意要把这份事业做大。我想,如果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都离不开“百度”了,那么李彦宏的“另类”就会是一种伟大。
(计算机世界报 第49期 F4、F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