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百度曰:“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
我知故我在
作为全球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百度知道在短短两年内共产生17596864个问题,已解决17012767个问题,问题解决率高达96.7%。百度知道是一个参与率和互动性极强的知识社区,每日超过1000万用户访问知道,每天平均产生71308个问题,223907个回答,平均每一个问题吸引3.14个用户参与互动。按照“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在百度知道每天你都可以遇到超过三百万个良师益友,与他们分享知识,共同进步。
“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过去,我们通过学校老师的教导,或者自己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的学习渠道面临着信息量小、更新速度慢等瓶颈。另外,学校教育资源毕竟稀缺,不能满足13亿中国人对知识的追求,而通过书本学习的互动性又显不足。
互联网为中国人的学习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越分越多,这种东西就叫做知识。在百度知道,每个人都是老师,同时每个人也都是学生。在传播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将知识最大化,百度知道提供了一个可以将个体的力量汇聚并无限放大的知识平台。
在这样的知识汇聚、沉淀和分享下,知识类的问题成为百度知道数量最多的问题。百度统计数据显示,知道中的知识类问题数高达8921610个,占总问题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时,在百度知道问题数最多的十大类问题中,有8类都是知识类的问题。
在所有的知识类问题中,问题数最多的5个话题依次为互联网、学习帮助、硬件、操作系统、外语。可见计算机知识是在网络知识社区中最容易找到“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教育学习类的问题也非常集中,最突出的是学习帮助和外语。这类问题通常很难在互联网的现有信息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通过网友给予解答可以说是最快最准确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多数属于是“显性知识”,大多数生活类的信息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已经被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脑子里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等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
百度知道区别与其他知识库的一大特点在于,在百度知道的互动问答过程中,有助于将用户的“隐性知识”引导、挖掘和固化成为“显性知识”。在这点上最为突出的是生活类问题,百度知道共有生活类问题4575185个,占总问题数的26%。在所有生活类问题中,问题数最多的5个分类依次是恋爱、美容、医疗疾病、烹饪美食和人体常识。
以“烹饪美食”为例,人们脑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经验和小技巧,例如“怎么出去鱼的腥味”,“红烧肉怎么做”等等。这些知识平时存在于人们脑中,很少人会将其记录整理出来。但如果一旦在网上有人问类似的问题,用户在答题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百度将用户的回答建立检索库,当还有类似问题的用户进行搜索时,就会立即得到想要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百度知道将沉淀出来的显性知识迅速传播,并达成价值传递。
中国人的一千七百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是人类使用次数最多的词语之一。小孩问“为什么还不长大”,大人问“为什么要长大”;男人问“女人为什么善变”,女人问“男人为什么花心”。世界上有很多书能告诉你“太阳为什么从西边升起”,但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告诉你“人为什么要活着”。
百度知道与其他知识库最大的区别在于,知道不仅是一个由电脑和服务器来运作的计算机系统,更是一个由人脑和热心网聚而成的知识社区。在百度知道,用户面对的不是冰冷的信息和字符,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可信任的良师益友,这正是知识社区的最大价值所在。百度知道云集了中国人关心的一千七百多万个为什么,不仅汇聚信息、沉淀知识,更能告诉你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
什么事最令人烦恼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头等大事,然而在房价飙涨、物价膨胀、工作压力大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晚生甚至不生孩子。“要不要孩子”成为对很多人来说这辈子最难的选择题。
除了“要不要孩子”,“要不要在一起”、“要不要结婚”等问题也让中国人进退维谷。在百度知道的十大“要不要”问题中,与婚姻、恋爱、家庭有关的高达60%,同时在百度知道的烦恼类问题中,恋爱类问题所占比例高达47.3%,可见恋情是困惑中国年轻人的一大烦恼。
在所有的恋爱烦恼中,最集中的问题是“学生可以谈恋爱吗”。对于校园恋情的困惑,大多数来自于大学生,但也不乏初高中学生。例如:“初二女生谈恋爱是好是坏”、“高三可以谈恋爱吗”这样的问题也不少。他们选择在知道上问这样的问题,可能与学校、家长没有与孩子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有关。虽然知道上的热心用户可以为这些出于青春期的孩子解决一些困惑,但要从根本上帮助孩子们的看清人生的方向,还需要学校、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沟通。
什么事最十万火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今我们要说“网上靠网友”。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在百度知道你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满意的回答。通常来说,在急切需要获得问题答案的时候,用户会用“急”、“在线等”等词语来强调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在百度知道上,共有“在线等”的问题74543项,其中已有71856条被解决。在这7万多个问题中,最为集中的是网络资源类问题,占18.3%;其次为学习考试类问题,占16.3%;第三位是生活信息类问题,占8.3%。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电脑是工作娱乐一刻也不能少的工具,可以看到在百度知道十大“在线等”问题中,与电脑网络有关的问题占到了近50%。
什么话题最快流行
从07年1月至5月,百度知道增长最快的二级分类是股票,平均月增长率高达38.56%。可以看到在增长率前十位的二级分类中,投资理财类包揽了前三名,可见股市热带动了整个金融、证券、投资、理财、创业领域的热度。
在股票类相关问题中,股票的基本知识、原理、规则占69%,新手简单的操盘买卖方法占18%。可见虽然大量专家认为股市过热、建议谨慎入市,但还是不能阻止大量新股民投资股市的激情。百度知道则是他们新手上路的最佳充电站。
快乐学习全攻略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百度知道,你可以全然体验这两种学习和被学习的快乐感觉。知道有趣的互动问答形式、提问者自主选择最佳答案的问题处理方式,让学习不再乏味,而变成一种永远“不厌”的享受。学而百度之,不亦乐乎?
除了从别人那学到知识,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他人也是人生一大乐事。百度知道从一到十八级的等级体系、五套趣味横生的晋级头衔、两百多个领域的专家头衔,给你“化知识为乐趣”的快乐体验。生命不息,答题不止;诲人不倦,积分不厌!
当然,如何“百度之”也是有学问的。怎样提问,才能更快地获得更多、更好的回答?怎样回答能更容易被选为最佳答案?百度通过对大量提问与回答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数据统计,得出如下知道的提问和回答攻略,希望能够帮助用户玩转知道,快乐学习。
提问多用祈使句,避免不完整的短语
百度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使用祈使句提问的问题平均获得回答数最多,平均可以获得6.30个回答;而使用短语作为标题的问题,平均获得的回答数最少,平均只能获得2.85个回答。使用疑问句和陈述句效果差不多,平均回答数分别为3.67和3.96。
使用祈使句提问给人感觉态度诚恳,彬彬有礼。例如:“什么是ASP?对看到的一句话不理解,请朋友们帮助!”“我女儿上高一,请高人指点一下她怎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样的提问能得到大家的更多回应。
使用短语作为问题的标题,很容易造成对问题描述的不清晰,例如:“空号的彩铃”,“一些传说”。这样的标题过于笼统,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点进去看具体问题的欲望也大大降低,导致获得的回答数普遍偏低。
提问在17到20个字之间效果最佳
如上文所说,提问需要清晰明确,但是不是问题越长效果越好呢?百度统计数据显示,提问字数和获得的回答数呈现倒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在提问字数较少的情况下,回答数随提问字数增加而增加;而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提问字数越多,获得的回答数反而下降。
问题字数是5的时候,平均回答数是3个,而问题字数大于35的时候,平均回答数仅为2个。可见问题宁简勿繁,罗罗嗦嗦反而效果更差。效果最好的提问字数是在17-20个字之间,这个区间内平均获得的回答数在4.5个左右。
要赏就赏200分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知道上也是悬赏分给的越多,获得的回答数越多吗?百度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悬赏分在80以下的时候,获得回答数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为3.48;悬赏分在85-100之间时,平均回答数是4.42;悬赏分在100-150之间时平均回答是是7.38;而悬赏分在150-200之间时,平均回答数高达23.50。
也就是说在悬赏分小于80的情况下,悬赏对回答者的激励作用不大;而大于80分以上,回答数随悬赏分的增长呈指数级上涨。如果我们以悬赏分为零时的平均回答数为基数,计算每分悬赏分可以得到的平均增加的回答数,即悬赏分的“性价比”。结果显示,70-80之间时悬赏分的性价比最低,而200分时,悬赏分的性价比最高。可见,悬赏200分在视觉和心理上能够给回答者带来强大的刺激作用,激励回答者踊跃答题。
回答无技巧,只能拼实力
回答似乎不象提问那样,有那么多技巧可循。与我们能想象到的结果一样,整体而言回答地越快、回答的内容越多、回答者的级别越高,越容易被选为最佳答案。
百度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回答数大于1的情况下,整体来说一个回答被选为最佳答案的可能性为23.2%。然而,第一个回答者被选为最佳答案的平均概率是36.8%,第二个回答者被选为最佳答案的平均概率也高达35.3%。如果你是第三个或者以后回答,被选为最佳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最佳答案的平均回答字数为280个,而非最佳答案的平均字数为101个。同时,最佳答案回答者的平均等级为3.26,而非最佳答案回答者的平均等级为2.71。因而,整体而言,回答的内容越丰富,回答者的等级越牛,其回答越容易被选为最佳。这说明一方面等级高的知道用户回答的质量越好,另一方面,提问者也更倾向于信任等级高的回答者。照此逻辑,知道的回答没有什么技巧,主要还是拼实力。回答者要在答题速度、答题内容上下功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积分和等级才行。
要想人气高,晚上九点来过招
不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大家都希望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其他人的反馈,线上的人气高低就显得很重要。百度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体来说早上6点左右是知道一天中最冷清的时候,而晚上9点左右是一天中人气最高的时候。
节假日和平时的人气分布存在差异。百度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周六周日的时候,晚11点到早8点之间的流量要显著高于平时,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之间的流量也显著高于平时,而其他时间段的流量低于平时。
从知道看中西文化差异
百度知道作为中国人所思所想,所忧所虑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关注点。比较中西方同类知识社区产品在提问内容上的不同,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更IT的中国人,更人文的西方人
对比百度知道和同类西方问答平台在每个分类问题分布上的差异,可以看到在知识类信息领域,中国人更关注科技类知识,例如电脑网络、教育科学;而西方人更关注社科类知识,例如社会文化、商业经济。在生活娱乐类信息上,西方人兴趣广泛,更关注度的类别包括娱乐、生活时尚、烦恼、购车养车等。中国人在生活娱乐方向相对兴趣较低,除了“地区”一项上可能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大导致相关问题较多外,在游戏一项上相对比例高于西方。而“游戏”在中国主要指的是电脑游戏,也是一种跟机器打交道的行为。
从整个类别的差异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人文方面的相对关注度较低,与科技有关的事物,尤其是电脑、网络,成为人们最关心的主题。
活在将来的中国人,活在当下的西方人
正如上文所说,西方人比中国更关注生活类信息。在对中西方人关心的生活时尚问题的进一步比较中我们也发现,西方人在食物、宠物、旅游、家具、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类别问题上的相对关注度都远远高于中国人。然而有趣的是,源自西方的星座在中国却受到极大追捧,中国人问星座类问题的相对比例已远远超过了西方。
星座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也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强调轮回、来世、和因果报应,预知和占卜未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必修课,星座的传入多让中国人多了一种时髦的占卜工具。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人注重眼前的享受,而中国人关心未来的命运。因此说中国人活在将来,而西方人活在当下,一点也不为过。
虚拟社区中的文化倒影
按照国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普遍理解,通常中国人对两性问题比较腼腆,谈论较少,对家庭关系问题应该有颇多话题;西方文化应该与此相反,乐于讨论性,而较少讨论家庭。然而在虚拟社区中,这样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对中西方知识平台的烦恼类问题对比中发现,中国人对两性问题的关注比例高于西方人,而对家庭问题的关注比例低于西方人。
对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虚拟社区中人们的行为与现实社会中存在一定差距。虚拟社区的匿名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平等性,使得人们更愿意分享现实社会中不愿意、或没有良好渠道去分享交流的话题。中国人对性方面的迷惑和烦恼,在正常社会中很难有渠道,也羞于去与人沟通。因而中国人在虚拟社区中讨论这类问题的比例会变得更大。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问题被看作是一种很隐私的话题,在现实社会中很难与人交流,因而在网上导致更多的讨论。
在这些方面,虚拟社区反应出来的文化现象,可能恰恰是现实社会的文化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