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找回密码
 禁止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山大学教授张海鸥:希望高考增加一道格律诗词常识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0 20:3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中山大学教授张海鸥:希望高考增加一道格律诗词常识题_金羊网新闻)
编前语
由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近来关于古诗词的话题讨论遍及海内外,本版上周日刊发了对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的专访及几篇各抒己见的文章,对这种诗词热现象从文化学意义上进行剖析。本版继续刊发专题策划,进一步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诗词教育——
金羊网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吴毓颖

诗心未泯
羊城晚报:您如何评价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可以打多少分?
张海鸥:此节目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功。对于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呼唤人类的诗性、激发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都很给力。节目做得用心,比较精致。主持人董卿的文化内涵和现场智慧都不错。我愿意给它打89分,优秀档。
羊城晚报:《中国诗词大会》出乎意料的火热,说明什么问题?
张海鸥:说明很多问题。我只说三点:1、中华传统诗词经典真是好东西,特别有魅力,人类永远都会喜欢。我曾经历过两个同样的故事:女士敲门请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何时何人所作?原作什么意思?原来是美国男外教对她说了这几句。后来他们都去了美国。可知好诗词属于全人类,是人类酿造美好生活的高级调味品。2、中国人诗心未泯。其实人人都有诗性,都有诗心,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问题是许多人一直没唤醒自己的诗心,一生都为基本生存而奔波忙碌,掩埋或失落了诗性,这很可悲,当然也是无奈。所以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共同努力,唤醒更多的诗性和诗意。3、节目组策划成功,制作用心。

优秀诗词文化不应缺席
羊城晚报:古诗词教育在当下处于怎样的地位?如何评价?
张海鸥: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教育体系中,古诗词一直存在,但只是阅读理解,写作教育则长期缺席。就算阅读理解,比重也太小,比台湾小得多。高考不考诗词格律,中小学自然不教。大学中文系也曾长期不开格律诗词写作课。近二三十年开课者渐增,但师资严重缺乏,有些著名大学的中文系竟长期没有这类师资。比如北师大这样高端的教育重镇,其中文学科在中国各种评估排名中动辄“第一”,但被请上“诗词大会”的那位嘉宾显然不具备教授格律诗词写作的基本功。这是一种文化断裂,是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在二十世纪不应有的缺席,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转型期的美育迷失。
羊城晚报:与之前的一些“国学热”相比,近年来《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也很受欢迎,这是否代表了一种社会文化风尚的倡导和转向?
张海鸥:当然。对诗词的倡导是指向精神审美层面的。认字写字——成语——诗词,这明显是从实用向审美提升。最近几年,中山大学各种“EDP”培训班都将诗词列为一门课程。这令我惊讶: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吗?文化审美补课吗?诗意栖居吗?总之,我们这个努力脱贫致富的国家似乎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找诗意和诗美,不只是穷得只认识钱了。欣慰!

诗词不背诵等于没读
羊城晚报:《中国诗词大会》更侧重古诗词的背诵,在背诵之外,我们还有怎样的方式深入传统诗词?
张海鸥:背诵是必须的。读诗词不背诵就等于没读。无论阅读、理解、写作,前提是必须多读经典多背诵。我没见过一个不能背诵诗词却会写的人。换言之,会写诗词的人都必然会背诵许多经典诗词作品。但只有背诵还不够,要理解、欣赏,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审美品性。
阅读背诵——审美理解——亲自创作诗词,这是三个层次。当然会写的人远远少于阅读的人。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式,只希望高考增加一道格律诗词常识题。
羊城晚报:当下应该如何进行传统诗词的学习、教育?
张海鸥:我们中大中文系开设格律诗词写作课,有几位老师能讲授。老师们用心指导学生诗词社团,我校“岭南诗词研习社”目前是全国高校学生诗社中声誉和影响最大者之一。中大几位教授诗家还发起成立了中华诗教学会,目前已经联合各高校100多位同仁,发起“中华大学生研究诗词大赛”,在过去十几年间已举办九次,美誉度较高,影响较大。这些工作对中华传统诗词教育具有高端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部2015年给我校这类教育活动颁发了“示范奖”(一等奖)。我们这些工作将长期继续,为大学增添诗意,使更多学生受惠。

爱诗词就是爱美
羊城晚报:这类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受到追捧,对于专业研究者有什么启发?
张海鸥:科普需要有人去做,需要有各种讲座、课程、培训、赛事、教材、普及读物。专业人士做普及工作,也随时都存在力求精良、避免误导等问题!
羊城晚报:现在创作传统诗词的人少了,阅读的人似乎也不多,古体诗词创作和传播的基础还在吗?对于有志尝试创作的青年人,您有什么建议?
张海鸥:喜欢的人少是正常现象,古今皆然。诗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阳春白雪,就像钢琴、书法、绘画一样,是奢侈品,享用者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么大众化。但只要人类存在,诗歌就不会死;只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存在,中华传统诗词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创作和传播的基础就不可能消失。传统诗词文体经历三千多年的文化涵养,早已成为经典文体,不只是形式稳定,最重要的是这种文体的适应性和表现力极强,是中华民族永远鲜活的优雅。
爱诗词就是爱美,这是人类的专利,珍惜之,不会后悔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你搜 ( 鲁ICP备16006309号

GMT+8, 2024-9-27 07:22 , Processed in 0.1900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