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协会(W3C)的 Martin Duerst 及 Richard Ishida 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花了很多时间提出国际域名的概念。国际域名最主要的需求国之一就是中国,有了国际域名的国际标准才有可能广泛地实施中文域名。当时作者年幼无知,觉得 Martin 提出来的和 DNS 现况不合,太不切实际,现在想想,实在汗颜,好在Martin一直坚持他的理想,为此多方奔走,总算在 1999 年 11 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 开始了国际域名标准的订立工作。
贡献中文域名标准制定的谷歌工程师
在 2002-2003 年,中文域名的基础-国际域名(IDNA)标准经过业界很多人的努力,开始成形。当时在加州大学柏克来分校读博士的 Adam M. Costello 是其中二份标准(RFC 3490 及 RFC3492)的作者,Adam 在 2004 年加入谷歌。而时任 IBM 公司工程师的 Mark Davis 也在标准审阅上投入了不少心力。在 2003 年上半年,国际域名的四份主要标准定案:
2005-2006 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前网景国际工程部工程师及许多前 IBM 国际统一码工程组的工程师也加入谷歌。包括了现任统一码协会的主席 Mark Davis,这些同仁都是早在七八年前中文域名开始规划标准时就关注中文域名的,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中文域名的发展。在我们加入谷歌时,当时谷歌的中文搜索技术已比较成熟。许多其他谷歌工程师在中文技术的研发上让我们十分佩服。最近 Erik van der Poel (他也是日本电邮编码标准 RFC 1468 ISO-2022-JP 的作者) 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经过他及其他一些同仁的合作,我们在谷歌搜索现中也可以看到上列中文域名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