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俊是Google 最牛的自动驾驶汽车团队(Google两个最炙手可热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当然是眼镜)的核心成员。6年前还在UVA上学的时候,他利用暑假来到Google Street View(街景)团队实习。到了第三周,他就独立完成了一个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改进,并因此收获了自己在Google的第一份专利。在此之前,我们若想接近一个特定街景,只能通过数次点击图中一个既定箭头,费时又费力;佳俊做出的“click-to-go”让图中任意点都能成为旅程起点。这个新功能让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改善;朱佳俊也很享受自己的得意之作。Google提供的这个平台让他体会到了 “魔术师”的快乐,他也因此与Google结缘。
从复旦大学毕业,佳俊踌躇满志;他相信人工智能可以造福人类,并远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继续深造。在国际会议SIGGGRAPH上,佳俊驻足Google的展位,邂逅了Luc(当时Google Street View团队的核心成员)。两人兴致勃勃地聊到了人工智能,一拍即合。佳俊谈到自己在学校的课题是通过分析平面照片还原图中建筑物的位置和3D结构;在Luc看来,这刚好契合了Google Street View的需求。他随即向佳俊介绍了Street View以及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种种涉猎。最后,Luc留给佳俊一张名片,也留下了关于Google的美好悬念。
3个月后,佳俊完成了当时的学术课题。他忍不住联想自己和Google;或许自己的课题可以用到Google Street View中也说不定?他发了封邮件向Luc征询Google的实习机会。就这样,在贵人的牵线下,研二暑假的时候,佳俊来到Google实习并在街景项目中展露头角。Manager Luc在第一天就把Street View的数据扔给佳俊,没有指定他应该做什么,就一切都让他看着办;这可乐坏了想象力丰富的佳俊,在第三周的时候,佳俊交出了“click-to-go”的demo。这个项目不仅帮助他彻底打动了Google,更让他找到了一个工程师的自信。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终止Phd学业,留在Google继续自己的人工智能梦想。
Being Googley
身为谷歌人,佳俊很Googley(内部员工用这个词形容Google的价值观和行事风格):相信科技的力量,用公益的精神创造商业神话。Google X Lab里数不清的项目,包括Project Glass、Self-Driving Car,都在昭示着谷歌人的理想 — 让科技造福人类。佳俊自豪地告诉我,Google的两个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都很开放、也很有使命感,他们乐意为这些长线项目买单。在这两位梦想家的领导下,Google是名符其实的梦工厂。
Being Googley还意味着信奉价值至上,一切按‘影响力’(impact)说话。Google里面人才济济,佳俊的同事中不乏各路天才,甚至奥运冠军。让这样一群绝顶聪明、有能耐的人在一块儿和谐地共事,Google自有Googley的一套。“不是只有创新才能形成impact”。佳俊表示,在Google,做最有挑战、最“Sexy”的事情也不意味着最被尊重;很多琐碎、枯燥的东西也同样有价值,必须有人去做。一个员工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开发一个工具方便大伙儿工作,或者主动扛下最枯燥的任务部分,当然也可以是实现了产品的一个新功能,借此为公司带来更多用户或利润等等。在半年一度的考评时,每个员工都会逐一列出体现自己产生‘影响力’的方面。这些‘影响力’可以不那么显性、也可以无关创新,只要对团队有价值就OK了。